21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7篇)_历史学论文

21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7篇)_历史学论文

走向21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笔谈(七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史学论文,中国论文,史研究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史学史学科发展的新趋向

展望史学史的未来,一要谈发展之“理”,二要看现实之“势”,而且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下面我就从史学史研究的现状出发,分析一下该学科近期发展的某些趋向。

一、史学史学术地位的逐步提高。自20年代梁启超提出史学史的构想以来,史学史学科虽然在曲折中不断前进,但发展速度较慢,也不大受人重视。近一、二十年,情况大有改观。首先是人们对该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白寿彝先生讲“史学史是较高层次的史学工作”,许多学者在分析史学结构时也常常把史学史置于“较高层次”或“超高层次”。其次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论著逐年增加。据统计,80年代上半期每年发表的史学史论文在250篇左右,到1999年已增至337篇。除《史学史研究》专刊外,《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学术月刊》等也大量刊发史学史方面的文章,有的甚至为史学史开辟了专栏。在史学史的教学方面,80年代初全国只有二十多所高校开设史学史课程,现在已较为普遍,而且由选修课上升为专业必修课。在国家教委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1997年年会上,委员们强调对于史学史和史学理论等理论类课程应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发挥这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导向性作用。

跨入新的世纪,史学史的学术地位将会进一步提高。从整个学术文化背景上看,最近几年,中国学术史研究蓬勃兴起,并且形成一股学术文化思潮。在此情况下,作为学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史学史必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从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走向来看,20世纪已经过去,其复杂的史学面貌和丰厚的史学遗产需要我们在尘埃落定之后认真地加以总结和反思。在21世纪,中国历史学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而史学愈成熟愈发达愈需要作自我总结和反思。在一些欧美国家,史学史一直是一门比较发达的学科。因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史学史将享有更高的学术地位。

二、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交汇、融合已经并将继续加重史学史研究的理论色彩。解放前的史学史研究受史部目录学影响很大,有关论著带有浓厚的要籍解题色彩。建国以后,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人们欣喜地发现史学史研究正逐步摆脱目录学的影响,思辨的色彩加重了,理论层次提高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新时期史学理论有较大发展,许多史学史研究者的理论兴趣和素养大大提高,他们加强了对史学发展过程中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即便是研究具体的史家、史著,也注意挖掘其历史观、史学思想或史学方法;二是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学科之间的交汇、融合。在史学史研究者深入挖掘古今中外史学理论遗产的同时,史学理论工作者为纠正理论研究的玄学化倾向有意识地加强了对现有史学理论的历史考察和总结,而两者的结合促成了“中外史学理论发展史”专题研究的兴盛与繁荣。

目前,在历史学的学科分类中,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已合二为一,共同构成历史学的理论学科,而中外史学史在历史学的课程体系中也被列为理论类课程。这表明史学史与史学理论的交融态势将进一步增强,史学史研究的理论色彩也将因此而更加浓重。

三、增强史学史研究者的当代意识,充分发挥史学史研究对当代史学的导向作用。传统的史学史研究一直偏重于古代,而且纯学理的讨论居多,但到90年代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1999年有关中国现当代史学史的文章共111篇,约占全年史学史论文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说明史学史研究者的当代意识已有所增强,现当代史学史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其实,史学史研究最根本的目的是指导当前的史学研究,推动历史学的健康发展。要达此目的,至少应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现当代史学发展史的反思与总结。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提出:“人臣引古规戒,当近取前代。”史学史研究亦当近取现当代史学发展的经验教训以为借鉴。为此,应该对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道路及利弊得失在现有概要式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

2、积极推进专题学术史研究。 这里所讲的“专题学术史”不同于时下“综述”之类的文章,它是对某一研究专题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深刻的反思,其内容不仅包含丰富的学术信息,而且具有较强的研究性和评论性。它要告诉人们在该研究领域前人提出过哪些问题?做过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寻求突破?还有哪些问题尚属研究空白?毫无疑问,这样的专题学术史研究不仅是史学史研究的深化,而且对当前的史学研究更具有指导意义。

3、大力开展史学批评。我国的史学批评一直较为薄弱, 而且风气不正,层次较低。最近,《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出征稿启示,要求书评要对原作的内容、观点、方法或有深刻的阐释,或有重大的引申和发挥,提出新的见解,或者提出实质性的不同看法,否则不予刊发。果真如此,史界幸甚!法国哲学家库辛有句名言:“批评是科学的生命”。随着史学界批评意识的觉醒和健康、规范的史学批评体制的建立,我们深信史学批评将成为史学史学科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部分,这对于净化学术环境,建立学术规范,推动史学创新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建立学术组织,加强内外交流。近一二十年来,史学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而且分布较广。但由于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同行之间信息和学术交流渠道不畅,处在人自为战的分散和封闭状态。一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共同的学术团体作支撑,这不仅便于学术交流,增强同行之间的凝聚力,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本学科统一的学术评价标准和一致的学术价值观念,调动整个学科的研究人员朝着共同的方向而努力。

关于史学史研究的内外交流,自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虽然对西方史学和史学理论的发展情况作了不少介绍,但对其近一二十年的新成果、新动向却注意不够。至于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史学的情况,国内学者了解不多,对其研究成果作出正面回应的更少。眼下中国入关在即,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的史学史研究也将由封闭走向开放,中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这就要求我们的史学史研究者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热情关注国外史学史研究的最新动向,积极参与国际范围的学术对话,把国外的史学史研究介绍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的史学史研究推向世界。

标签:;  ;  

21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7篇)_历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