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为农村服务_科技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为农村服务_科技论文

成人高教如何进一步为农村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教论文,成人论文,农村论文,何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兴起,科技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农村地区需要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面对广阔的农村高等教育市场,成人高教要从宏观的农村大系统角度考虑,建立与农村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机制,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拓宽服务范围,寻求新的增长点。

一、资源统筹,形成合力

目前成人高教在农村的办学资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县乡电大、自考服务站、各类高校的函授点、高校在农村办的成人大专班。这些办学机构分属不同部门,各有一套组织网络,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联系,都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由于成人高教在农村地区的整体力量较弱,再加上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将这些零散的办学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大大影响了成人高教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的发挥。我们应该积极尝试沟通各类成人高教,为农村大教育发展作探索,开放办学,将他们的优势互补,调整优化组织构架,最终努力实现教学计划、教材、教学过程和学分互认的一体化、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比如在一些不太适宜建普通高校的农村地区,普通高校在农村办大专函授,这条路子切实可行,但有一定局限性,函授教育手段适于办文科,农村急需的理工类人才无法通过函授来培养,这时就可以与电大联合起来,利用电大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弥补教学手段的不足。自学考试可以利用电视大学的远距离优势,为广大农村考生提供直观而有效的学习辅导。电大、函授也可以将自考的乡镇服务站当成基地,作为自身向农村的延伸,进而实现三方、多方的联合,形成新的大教育体制。

成人高教在农村的发展有城市高教发展经验可供借鉴,尤其是在办学资金明显少于城市的情况下,要在县级政府的统筹下走联合的道路,建立农村县级成人高教总校,使之成为高教自考、电大、函授班点、成人岗位培训的综合基地。使各类高教资源共建共享,各办学形式之间教学和科研互相联合,多学科交叉开展教学科研实践,尽量避免封闭办学和学科的重复建设。多层次办学,县、乡、村三位一体,教师、管理人员、设备、图书、资料、校舍等资源统筹,拧成一股绳,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提高成人高教的办学水平和效益,促进成人高教在农村全面铺开,最终形成农村社区成人高教网络。

二、专业设置、学生选报“农”字当头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专业设置一定要贴近农村。目前,成人高教在农村人才培养专业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开设专业方面为农村考虑还不够。二是对学生选择学习专业指导不够。除专门的大专班外,各成人高教机构普遍缺乏对人才培养方向的宏观引导,学生选择专业随意性大,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多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而已,甚至所学专业与农村有较大距离。这样一来,即使农村大学生数量增加了,但专业不对口,他们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多大的贡献值得深思。随着城市高校毕业生不断地涌向农村,部分发达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毕业生结构失衡的问题。江苏省宜兴地区急需陶瓷、农林茶果、农机水利等行业人才,却一个也招不到,而不需要的文秘、财会、经贸专业的毕业生却源源不断地送来,现已无处安排。未雨绸缪,农村成人高教在专业设置方面需慎重,同时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选报专业,不能加剧这种不平衡。否则仅仅是有一张文凭,但对缓解当地紧缺人才需求并无多大贡献,这样的培养不能算是成功的。

电大、函授、自考等各成人高教机构要根据所属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注意充分听取地方政府特别是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对人才结构、层次的迫切要求,征求所涉及地区的劳动人事、教育及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确定紧缺的专业,根据“按需施教”的原则办学。另一方面,农村青年提高自身素质无可厚非,问题就是成人高教要根据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选报适当的专业。我们要把当地急需的专业向全县公布,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家报考,当然这也不是成人高教自身就能完全左右的,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村青年的理解,这样才能使成人高教农村之路越走越宽。我们在考虑农村大学生数量繁荣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农村的实际需要,要让大学生真正地“通向”农村,否则会导致人才浪费,影响成人高教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参与农村人文环境建设

人的生存除了经济状况和交通便利之外,还需要较好的人文环境。成人高教不光是为农村地区输送人力资源,而要起到文化发祥地、辐射源的作用,改善农村地区的人文环境。实际上,成人高教在农村的文化辐射作用远未得到应有的体现,农村地区包括县城里的文化氛围相当稀薄,各种成人高教办学机构很少关注当地的文化发展,很少能主动以自身的高品味去影响社会,带动社会的文化走向,仅仅是在招收学生方面,不自觉地提高了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

现阶段农村成人高教机构虽只是雏形,但应该担负起辐射文化的作用,成为农村的教育、文化活动中心,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同时在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自身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广大农村地区文化设施较少,文化生活较为贫乏,成人高教要发挥其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龙头作用,同时不断地向下延伸,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启动农村的高层次文化建设。首先,增强与其他文化组织机构的联系。农村有文化馆(站)等各种文化机构,一些民间的组织和协会也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成人高教办学机构可以积极和这类协会、组织加强沟通,扩大成人高教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利用自身的科技文化优势,为这些组织开展的活动增添高质量的内容,引导他们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其次,积极参与当地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国家每年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农村的文化、科技、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基层队伍的建设,像声势浩大的“三下乡”活动,将科技文化送到乡村第一线。成人高教要充分地配合这类活动在农村地区的开展,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利用高等教育的文化优势协助其推广,要使这些活动在农村扎下根来,成为农村文化的组成部分,使农村的文化生活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农村精神生活的质量。

四、成为农村科技发展的动力源

国家的现代化需要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而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又离不开科技,科教兴农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在农村地区进行科技的推广与普及意义深远,成人高教要努力成为农村地区科技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农村的科技发展中自身有所突破。

目前,我国农村的科技力量较为薄弱,每万名农民中拥有科技推广人员1人,而德国是13.5人,美国是7.2人,日本是5人,与世界的差距还很大。农村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七站八所”和一些县乡级的农业科研机构,但是这些科技部门从业人员总体层次太低,我国农村现实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构成仅占2‰,这一比例是很低的。科技力量很薄弱,单单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要在科技创新与推广方面有较大作为困难重重,所以必须借助于外力。

成人高教延伸到农村地区,并渐渐扎下根,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不能总是局限在教育内部这个小圈子里面,把自己简单地定位在教育教学上,要勇敢地走出去,在农村科技创新的广阔空间谋求发展,把教学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科技实践中推动教学的深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成为农村科技进步的亮点。成人高教要挖掘自身的潜力,大力发展科技研究,为农村地区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与农村的科技推广部门携手,提高他们的综合服务能力,多为他们提供一些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经验,与当地政府、科技部门密切配合,开展高产、高效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普及,带动基层农村科研推广部门的发展,将新的技术传递到农村的地头田边。教育、农业、科技紧密结合,积极与当地各行各业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甚至成立农村经济开发实体,以科技为动力促进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转变,增加各种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村的科技贡献率,活跃农村的科技氛围,成为农村科技进步的策源地,使成人高教为当地经济服务的触角伸向农村的方方面面。

标签:;  ;  ;  ;  ;  

成人高等教育如何进一步为农村服务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