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 四川 泸州 646000)
(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医学部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探究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我伤口护理门诊培训的7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观察组各39人,其中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学习效果。结果:实验组人员的学习效果显著优于观察组,尤其是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方面。结论: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培训中可以显著提升培训效果,让参加培训的人员熟练掌握技能,充分发挥培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去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此种教学模式值得应用。
【关键词】 PBL教学法;翻转课堂;伤口护理门诊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233-02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导,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的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是将学习时间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2]。将两个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带课老师给培训人员制定相应的问题,培训人员在分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本门诊以及伤口处理方式都能够有良好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我伤口护理门诊培训的7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观察组各39人,其中实验组男性4人,女性35人,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17±1.03)岁,观察组男性2人,女性37人,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1.89±1.17)岁,两组带教老师经过培训并相对固定,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理论知识,根据病例进行指导帮带,对基本操作进行指导教学。
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由教师设置相应典型病例,由培训人员分组讨论研究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主要责任为引导纠正培训人员,防止偏离主题。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学习效果。
1.4 判断标准
学习效果分为理论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理论实践结合、独立处理伤口是否良好以及综合学习良好率六个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的学习效果比较
实验组培训人员在理论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理论实践结合、独立处理伤口良好人数以及综合学习良好率方面均显著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护理人员的学习效果比较(例)
3.讨论
在医学教育中,传统教育以传授为主,受教育人员往往能够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在与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出现学的用不到的情况[3]。在护理人员到达相应门诊后并不能直接上手,对护理资源是一种浪费。为了改变现状,让护理人员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采用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解决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问题。
本次研究表明,在采用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后,受培训人员在理论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理论实践结合、独立处理伤口以及学习效率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在学习积极性、独立处理伤口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方面,这三个方面使受培训人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提升了工作效率,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如遇到类似问题也将有迹可循,使其处理更加及时全面。在设定的课题中,受培训人员先进行分组,每人独立进行分析并制定处理方案,小组进行讨论,将结果制定为具体操作,并制作成为幻灯片,全员进行总结汇报,教师现场进行打分指导。使受培训人员树立临床思维,不仅学会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与伤口护理门诊现实工作较为匹配[4]。
PBL教学法联合翻转课堂模式在伤口护理门诊培训中可以显著提升培训效果,让参加培训的人员熟练掌握技能,充分发挥培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去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此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颖,任攀,周明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典型病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中医,2017,39(5):792-796.
[2]李婷婷.“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9):74-75.
[3]王燕燕.将生理学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N].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26(2):153-154.
[4]郭佳,尹作娟,隋树杰.护理人员临床思维培养现状分析[N].护理学报,2010,17(15):1-4.
论文作者:邬勋莲1,何传玉2,徐安芬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教学法论文; 实验组论文; 人员论文; 伤口论文; 门诊论文; 课堂论文; 效果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