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第五中学 广西北海 536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重视对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设施的应用。微课以其直观、形象等特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助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微课
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微课教学这种全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保障,已经在各科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微课教学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对微课教学加以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教育辅助功能。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对微课的高效利用,以优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值得深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这一点显现的尤为明显。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化学教师只关注对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却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逐渐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需求和意愿。而对于微课的利用,能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化、趣味化、直观化,以具有启迪性的演示,实现对真实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通过微课演示,使学生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经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深入探究的思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带着疑问提出、分析、探究以及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比如在元素符号、化学基本概念等这类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会感觉化学知识鼓噪、乏味,而且十分抽象,使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丧失兴趣,甚至形成畏惧心理。基于此,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使微课和教材内容实现有机融合,通过微视频为学生呈现居里夫人的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应用、化学知识与现代生活间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经过微课动态化的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亲身实践,创新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观察、动手实践以及主动思考,以促进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激发潜能。对于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化学知识,学生仅凭教材内容阅读、教师口头讲解和自己想象很难对其形成理解,比如共价键、离子键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甲烷、乙烯以及烃类衍生物结构及化学反应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为学生传授学习方法,通过微课教学,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教学难点简单化,深化学生对事物化学本质的理解。在一些操作较为简单或实验过程无害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入对微课的应用,使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锻炼其动手能力。而对于某些具有危险性、毒性,会给师生身体健康和环境形成影响的实验,便可利用微课进行直接展示,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同样能对其内容形成较好的理解。
比如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教学中,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利用微课和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先学习实验内容,随后开始实验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微课展示实验原理,然后利用flash动画对实验仪器及药品进行展示,通过图片展示仪器安装过程的注意事项,学生在经过观摩之后,在心中会形成一套实验方案,继而主动探究在观看微课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3、扩展内容,联系生活
出于初中化学所具备的学科特征,某些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会使学生感到愈加枯燥,无法在化学学习中找到乐趣。然而,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对相关化学性质、反应以及现象等进行展现,并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列举,使学生明确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间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介搜集与化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案例,随后由教师进行统一整合,融入到微课内容当中,在讲解相关章节时为学生进行展示。
比如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课中,可以通过微课展示利用医用氧气瓶为病人输氧的过程;“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一课,在微课中加入消防员灭火的场景,通过微视频引导学生总结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随后分析消防员通过各种消防器材灭火的主要原理;在讲解“清洁燃料——氢气”一课时,可以先用微课为学生展示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导致部分资源枯竭、自然环境破坏的视频内容,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节能环保意识,从而对“氢气”这种清洁能源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4、精讲精练,提升效率
提升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化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通过精讲精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现代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言堂”,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精讲精练过程需要突破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重难点,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汇总,针对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分析、思考与解决。以微课所具备的教学辅助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规律,使学生在几十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比如在“常见的酸、碱、盐”一章的教学中,其内容较为庞杂,倘若采取单纯的讲解方式,非常可能使学生遇到理解上的困难。而将其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利用微课进行生动而直观的展现,便能获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微课教学方式的合理利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而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微课教学方式做出更为深入的研究,积极搜集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以完善微课内容,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其教学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多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1):136-137.
[2]陈房新.浅谈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4):23.
[3]陆亮.因需而“微”——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化学教与学,2015(07):32-35+12.
论文作者:苏爱绩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化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教学中论文; 内容论文; 《学习与科普》2019年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