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多维绩效审计模式的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维论文,商业银行论文,绩效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绩效审计的内涵和外延演变
随着中国绩效审计和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绩效审计概念的外延拓展到中国商业银行领域。有关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是从管理学理论出发,将金融绩效审计定义为:对金融管理业绩、金融管理效率和金融管理效果的评价。一种观点是建立在以效益为核心的绩效检查和评价基础上,将商业银行效益审计定义为:商业银行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为评价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依照国家法律、银行内部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对其经营程序、方法、效率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的一种内部审计。
中国审计署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司及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在总结河口清淤工程效益审计时认为:要从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适当性、环境性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因而中国在实践上突破了“3E”的绩效审计的内涵。我们将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称为“多维绩效审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及内部独立审计部门对商业银行各部门经营活动是否达到或超过既定标准或要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章制度、考核标准,实现目标的经营程序、方式方法是否经济、适当,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一种专门审计。它不仅强调了对商业银行的公共受托资源和财富使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负责,还引入了市场导向,强调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营技巧和市场导向的行为激励机制,强调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适当性和合理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商业银行多维绩效审计的基础。所谓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指在公共管理方面,借鉴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其实质是在公共责任与顾客至上理念的指导下,政府部门职能和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以及政府责任机制的改变和再造。从其内容上来看,政府更加关注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效率、效果和质量。其核心是优化公共资源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益。笔者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强调商业银行的经营技巧和市场导向的行为激励机制;注意商业银行所担负的公共责任,以客户至上为经营理念,来设计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产品;关注商业银行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是否适当,是否注意市场环境变化;总行、分行和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是否经济、有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目前合规审计、财务审计、风险审计的基础上,提高商业银行资金支出效果和在明确支出的经济责任上严格把关;注重对实现绩效目标的过程审计,提出未来发展的决策建议,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
商业银行多维绩效审计是就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程序、方式和方法的效益进行评价,促进商业银行履行经济责任,为商业银行作出决策提供信息。它是委托人(债权人或股东)检验受托责任人(法人)对于债权人资金的经营管理责任,资金使用是否适当、有效率、有效果的专门审计,它不同于财务合规审计和风险审计,它主要关注的是通过评价商业银行收支和资金利用情况,向债权人或法人或经营代理人提供独立的信息、保证和建议,找出影响绩效的原因,帮助被审计单位采取措施,改进管理和控制系统,提高效益。
二、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缺陷
近年来,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举措,从引进《巴塞尔协议》中关于资本充足率的硬性规定到《商业银行考核评价办法》,都体现了监管当局一整套指标体系来衡量金融运行质量和自身监管绩效的努力。各家商业银行通过制定KPI指标考核体系来评价各部门的经营绩效,也通过关键业绩指标体系包括效益指标、发展指标、质量指标、战略指标等来考核分行和支行完成指标的情况及真实性,尽管这些绩效考核在绩效审计的发展过程中有了进步和发展,但绩效仍不是很高,其缺陷在于:
(一)从模式上来说,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一般由上级部门通过绩效指标对员工或下级部门进行考核,以此实施绩效管理。这种模式利用几张表格、几个考核指标给员工的个人贡献作出评价,过于看重最终结果,而忽略结果实现的过程,因此导致员工和下级分支机构只注重短期利益行为追求完成指标,而忽视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种模式对经济决策及执行的绩效审计较少,对社会效益管理控制和效益相关分析不足。
(二)商业银行审计环节缺乏统一性,内审资源有限影响整体审计绩效的发挥。商业银行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分别设立合规部、风险管理部和内审稽核部,各部门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均按照上级对口部门的安排开展检查工作,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与统筹使得重复检查时有发生,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影响了整体审计绩效,还加重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成本。
(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整,不同级别存在偏差。由于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在处理部门指标和全行绩效指标之间、岗位指标和部门的整体绩效指标之间没有形成量化的分解关系。
(四)商业银行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差。大银行的内审部门受总行和地方分行的双重领导,中小银行的审计部门仍未完全实现垂直领导和管理,独立性差,加上审计人员不足,疲于应付现有工作,考虑不到或很少考虑绩效审计,主要是对上级下达的效益指标完成情况的真实性进行检查。虽然绩效审计问题已经研究了十多年,但是全面、系统和综合的绩效审计体系,仍未建立和得到真正实施。
三、结果导向型的多维绩效审计模式
结果导向的绩效审计模式主要是对被审单位管理或运营的结果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价,重点评价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本文所阐述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多维绩效审计主要是在对被审单位管理和运营进行分析、检查和评价中,除了关注量化指标,还关注指标背后,包括制度的合理性,执行过程的有效性等等,通过绩效审计去指导被审计单位以后的工作,评估的作用相对被弱化。结果导向型多维绩效审计提供了一个对商业银行项目进行系统分析、规划、监督和评估的手段和工具。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把商业银行项目规划、管理重点转向了可实现和可衡量的结果上。为了确保项目结果的实现,多维绩效审计十分重视对项目风险和项目相关者(stakeholders)的分析,在“3E”的基础上强调项目的适应性和环境性。
不论是什么银行,绩效考核都是以收益部门考核为重点开展的,以结果为导向的多维绩效审计方法包括两部分内容:
有关管理体制、计划、日常管理方面(下图左边部分),实施效果审计矩阵(下图右边部分)
图1 多维绩效审计模式
管理体制、计划和日常管理包括了营销推进体制指标、项目责任人明确程度、指标和企划与日常管理指标。商业银行分支行根据每月的业绩管理规定,召开收益会议,宣传提纲等使全行职工了解本行的经营方针。行领导要根据不同的项目明确责任人,对项目的多项内容充分分析,把握完成指标的状况;各科室充分参与制定具有实质内容的计划,在期初计划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变动情况,对月计划实施定期的修改和调整,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讨论对策。在这一过程中绩效审计的考核重点是:根据前一个月的实际业绩,对计划进行调整,具体讨论对策,营业方针是否全行同知,是否建立了项目责任人,相关人员的联系和跟踪情况、银行的计划是否通过各科室的参与并进行修改。强调对当前问题要优化为未来要实现的目标的过程审计,描述问题解决后的发展状况。
实施效果矩阵可以帮助分析和回答以下主要问题:
1.资金运用(贷款)。推进长期贷款工作情况;中长期贷款、设备资金贷款的案件发展是否正常;是否通过新发展的客户推进扩大市场,能否尽早介入当地一些开发项目,增加住房贷款。实施各客户的业务收入核算体系,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修正并对大客户的核算和检查是否彻底,能否通过推进相关键的业务,增加核算收益;能否强化不良贷款的管理和催收。
2.资金融通。在资金融通方面,多维绩效审计重点在于检查资金管理部门是否对流动资金存量进行管理;是否利用大型活动如建行周年等开展促销活动;是否有积极争取如增资、剩余资金等大额业务的能力;是否通过对辖内的业务深化,获得如工资代存、年金等业务的能力;是否建立效率化的营销体制,提高营销效率,如向重点地区倾斜、向重点客户(收益较高的客户)倾斜;是否重新审查上门服务的客户名单、各种地方公共团体和金融机构的业务。多维绩效审计并把风险控制和内部检查机制相结合,做到即使商业银行业绩不好,如果立即补救,就可以防止出现内部纰漏,并能够保证以后不出类似问题,因而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在经营过程之中。
3.外汇损益和中间业务损益。重点审计分支行外汇结算,中间业务收入是否处于良性状态,中间业务收入与贷款收入是否保持一定的比率,注意重新修订手续费减免客户名单,增大来银行的结算业务,努力获得证券、理财和代理保险等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并重视细节上的管理。
4.营业费用。检查商业银行营业支出合理性,拟定每月的经费支出计划并检查计划管理情况,增强行内效率使用经费的意识。通过合规部、风险部、内审部的独立运作,将各自负责的检查内容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将每次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都登记在案,并对改进的步骤和过程也都做出记录,联合商业银行事务指导部门对分支机构进行事务指导,以及时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分析问题的原因,预防今后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再发生,对违反操作手续的差错,加强中间检查,对操作手续不合理等深层问题,特别是涉及高层管理者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报告。
5.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在对现有绩效指标及过程审计的同时,引入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指标,在原来资产收益率的基础上进行变革。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用于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它改变了传统上银行主要以账面股本收益率(ROE)或股东回报为中心考察经营业绩和进行管理的模式,成为当今金融理论界和实践上公认的最核心最有效的经营管理手段,因而也成功应用于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并成为衡量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风险调整资产收益率=风险调整后利润总额/资产旬平均值。
风险调整资产收益率是一定时期内的特殊指标,它反映银行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每一元资产的真实盈利能力。该比率高低直接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的好坏和盈利能力的强弱。风险调整资产收益率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使得商业银行真正敢于理性地面对风险,承担风险,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寻求风险的平衡,达到最终控制风险的目的。
多维绩效审计是一种全过程审计模式,具有结果导向审计的性质,通过绩效目标和指标的设立,把审计项目检查、管理和评估的重点转向了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上,从而体现以结果为导向(results=based)的指导思想。与结果导向审计模式相比,它对项目的分析更为全面。它不仅对项目投入、产出、结果以至最终的影响进行全过程的分析和评价,还十分重视对项目相关者如管理人员、责任人的分析,且重视对被审项目风险环境条件的影响评价。这种模式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但需要审计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分析问题能力,我国目前的条件虽然还不能完全具备,但笔者认为,目前可以对中国的部分效益重要部门进行多维绩效审计,这将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产生重要作用。
标签: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项目风险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银行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