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论文_阳珍金,徐小玲

健康教育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论文_阳珍金,徐小玲

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4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包括入院指导、术前健康指导、术后健康教育、术后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指导、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16天,均能扶拐出院,无血栓形成、感染、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出院时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可减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路径;效果

随着骨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人类寿命的延长,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中老年人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术之一[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通过植入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治疗膝关节疾病的外科技术。目的是缓解膝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但是膝关节置换常并发深静脉血栓,导致疼痛、静脉炎、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护理难度很大[3]。

健康教育路径是为了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某一类疾病患者或正在执行某种特殊治疗的患者制定的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图或表格。健康教育实施得好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4]。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对40例患者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一例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中,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8-88岁,40例中属骨关节炎21例;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19例,合并严重畸形2例,其中单膝置换38例,双膝置换2例。

2方法

2.1 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及内容:

2.1.1 健康教育路径的制定 通过查阅文献等有关资料,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根据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制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并在临床使用PDCA循环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循环,不断加以修改完善[5]。

2.1.2 健康教育路径内容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是为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而制定的教育路线图表,它是由健康教育参照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具体落实时间、施教者签名、效果评价、检查人等部分组成。其路径具体如下:A、入院时: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人力、技术、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负责护士及相关规章制度;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讲解有关内容,术前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合理用药、饮食指导。B、术前1~2d:向患者介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基本知识,手术室的环境、仪器设备、麻醉医生、护士以及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过程、术中如何配合等;并训练床上排便习惯;训练拐杖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患者练习有效的咳嗽、肺功能锻炼方法,有利于预防术后呼吸道的感染;多关心鼓励患者,缓解和解除患者及家属焦虑及恐惧心理。C、手术日:(a)术后正确的体位:术后平卧6小时,膝关节保持平直,若下肢肿胀厉害时,可在小腿处垫枕头。(b)介绍PCA泵对疼痛的作用和控制方法,伤口敷料及管道的护理。(c)术后饮食要求:术后6小时可吃普食如高蛋白、高维生素、大量纤维和含锌食物,指导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防止便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功能锻炼指导:术后当天,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做踝关节早期屈伸活动和股四头肌静力收缩,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血流缓慢、淤滞、血栓形成。踝泵运动(间隔30 s):3 次/d,3 组/次,30 下/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量视术后情况而定),以患肢不感到疲劳为度;并注意观察患肢肢端甲床的颜色、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运动情况,同时注重患者主诉,如:患肢剧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等,应及时上报医生给处理。D、术后1~14d:介绍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步骤、频率、强度、注意点等;要求家属协助。(a)术后第1天股四头肌等长收缩:3 次/d,3 组/次,30 下/组;充分伸膝,做压床动作:3次/d,3 组/次,30 下/组。(b)术后第2 天继续第1 天的3 个动作,增加缓慢屈曲练习,角度30° ~ 45°,3 次/d,10 下/组。保持伤口外敷料清洁干燥,有汗湿、渗血渗液及时更换;同时加强引流管的观察,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伤口感染(c)术后第3 ~ 5 天,继续以上功能锻炼;亦可使用CPM机器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1周左右,2次/d,30~45分钟/次。(d)术后第5 ~ 7 天,继续以上功能锻炼,床边练习屈伸,3 次/d,20~ 30 下/次。(e)术后第7 ~ 10 天,继续以上功能锻炼,下地站立,扶拐行走并练习半蹲及站立伸膝动作;促进康复阶段术后第12 ~ 14 天拆线,屈曲达90° ~ 100°,膝完全伸直,无红肿愈合良好后可出院。E、出院前1~2天:(a)进一步指导肢体功能锻炼以及训练的方法;(b)日常生活指导及家庭护理。F、出院时:发放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评价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发放出院指导卡,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指导继续院内康复练习,术后3 周扶拐行走后逐渐弃拐行走,练习上下楼梯;术后2 个月后门诊拍片复查,无异常后继续上述康复练习,直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日常生活。

2.1.3 实施方法

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在患者入院的当天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内容向患者与家属做一简单介绍,使患者对住院期间的护理内容及护理目标有大概的了解。责任护士每天根据健康教育路径表上的内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病程治疗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实施连续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记录具体落实时间、施教者签名;护士长或责任组长依据健康教育路径实行全程质量控制,例如通过床头交接班、病房巡视就可以检查、督促护士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护士长从护理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及实际康复效果这两方面随时进行检查、督导、并有效果评价及检查者签名。护理人员根据教育路径对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出院指导和随访,连续、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

2.2评价方法

2.2.1护士长依据健康教育路径表内容,从护理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和患者对康复知识的掌握及实际康复效果这两方面随时进行检查、督导、评价。

2.2.2评价标准

(a)患者康复锻炼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b)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患者出院时采用科室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问卷采取百分制,内容包括2.1.2的基本知识、术中配合、术后注意事项、饮食、合理用药、预防并发症、正确卧位、自我护理技能,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及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等共20题,分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两部分。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再次采取疾病相关知识和技能问卷进行测试。

3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14~20天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均未出现并发症,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畸形得到矫正,出院时膝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膝关节屈曲大于90°,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3°~115°,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达97%以上。

4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有效地预防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士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姚用花.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2011.8:55

[2]郑玉柳等.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3(7):234-235

[3]林玉藤.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康复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87-88

[4]唐运香、赵东娥等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垂体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护理管理杂志 2006.(5):49-50

[5]李艳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实行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4,19(10):6061.

作者简介:阳珍金,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425006,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论文作者:阳珍金,徐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论文_阳珍金,徐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