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庸”的简短评论--它是偏右的,还是普通的和平庸的?_中庸论文

对“中庸”的简短评论--它是偏右的,还是普通的和平庸的?_中庸论文

略评《中庸》——是适中至当,还是平凡庸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庸碌论文,中庸论文,适中论文,平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常听说:“中庸之道是最正确、美好、适当适中的道理。”“中庸之道是最高深、最不偏不倚的正常、平实人生哲理。”人们究竟在说什么?这两句话有什么分别?让我们作点分析。如果它意谓“在两极端之间折衷出来的事物是最美好的,”那末,它充满“笼统性、含混性”,虽然它容易成为真理,但却缺乏实效价值。但是,如果它意谓“不偏不倚、适当适中”,那末,这便变成“适当适中是最美好的。”这有像“乌鸦是黑色”一样,它是空无经验内容的真理,玩弄语文魔术而已。为了避过这两个缺陷,为了使“中庸之道”富有经验内容并具有实效价值,我们唯有列举《中庸》一书里,一条条的具体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评析一番,看看哪几条是正常、平实和不偏不倚: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①]语译:先生说:舜可算是有大智慧了。舜好向人求教而又留意到眼前浅近的议论;隐满别人的过失而宣扬别人的长处;能掌握住一切事理的正反两面,而选出至正之理来治理民事。这大概就是舜之所以为舜了。

评析:“隐恶扬善”是否正常、平实、不偏不倚呢?不同的人、地、时,一些隐恶扬善是好的,也是必须的,否则社会容易解体;但是,另一些却是坏的。如果善、恶各隐其半,是否更是“不偏不倚”,合乎“中庸”呢?看来,“去恶扬善”似乎更为适当、妥善。再者,世间有许多败坏的社会,如果对恶势力“隐恶扬善”,既可明哲保身,又可升官发财;如果胆敢扬恶、除恶,小则焦头烂额,大则粉身碎骨,甚至连累亲友。这是中、外、古、今恒常之理。精乖才智者当然深懂此理;蠢顿如猪者一下子也摸索到此理,还要唠叨什么?所以,隐恶可以说是相当“正常、平实”。能够“扬恶”,尤其是“扬大恶”往往是大勇者的作为,是很不正常,反常,甚至超常的作为。难怪这一条“中庸之道”被有识者视为“平庸”、“庸碌”、“不过不失”之道了。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第九章。)语译:颜回的为人,是选择至正恒常之道的;得着一个好的道理便谨慎守着,放在心中,而不会再失去它。

评析:如果真的得“道”而谨守不失,是难能可贵的。问题在于孔子和颜回所谓的“择乎中庸”的具体内容是否“平庸之理”?

子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第十三章。)语译:先生说:忠和恕差不多就是正道了。别人对自己所作的某些事,如果自己觉得不愿意,便也不要对别人这样做。

评析: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位富人,旧的衣服不穿了,也勿施于穷人吗?一位最讨厌读书的父亲,也不要送儿子上学校吗?一位嗅到臭豆腐便作呕的市长,他要禁制市民吃吗?

我们都知道,这并非《中庸》一书的本意。但是,人是主观的动物,常以己度人,在文字上这么说,很容易被这句话所误导!似乎,另一句惯常说的“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比原先那句较为“正常”、“平实”,更能提醒大家去了解和体察别人的身世处境,更能真正地帮助别人。但要注意,四书里的“人”和“民”有别。“人”是指特权阶级,“民”是指一般老百姓。如果只限于“人”而不及于“民”,则颇为“偏倚”了。但是,不少自私的人,喜爱维护集团和小圈子的利益,所以认为这句话是十分“正常”的。

至于“忠恕违道不远”又是否合乎“正道”呢?人是社会的动物。如果没有忠恕便难有和谐的社会协作。这并非什么深奥的道理,困难是在于实践和遵从。但是,“忠恕”是可能有特殊所指的。“忠”是忠于君主。平常说的“忠君爱国”,是“忠君”排先,“爱国”排后。而且,所谓“爱国”,实际上是爱一家一姓的天下。揭穿了,这主要是维护贵族阶级封建统治的把戏。至于“恕”,当然是应该提倡的。不过,“恕”必须加上理智的成份,否则恕了不应恕的,怎办!例如皇帝每餐吃饭要摆出数十至一百碟美味佳肴,我国向来物质困乏,这般浪费奢侈,理应罪无可恕。但在当时,甚至在现代仍有不少顽固守旧分子根本不认为这是罪,更谈不到“恕”。一位终生勤劳耕种的老农,因饥饿而偷吃了皇帝一口菜,满口“恕道”的“道德”先生也不容易恕他呢!那老农实在无罪,何恕之有,而皇帝有罪,恕则纵容了坏制度。(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事例,更严重的事例多着呢!)所以,有些人认为“正常、平实、正道、常道、不偏不倚”,另些人却恰好相反,认为是大逆不道呢!

在旧道德旧礼教中的“三从四德”要妇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又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幼儿深受母亲的熏陶,影响日后的成长至巨啊!)这些又是否“正常”“平实”的做人原则呢?“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又是否“不偏不倚”呢?顽固保守者很自然地视之为“正常”“平实”,但怎能怪责别人视之为“平庸、庸碌”甚至“礼教杀人”呢!别些人误解《中庸》?还是别些人被误解?谁误解谁?

子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第十四章。)语译:有德者守着自己本来的位分来行事,不愿走到位分以外。本来是在富贵环境中,即做富贵环境的事;本来是在贫贱环境中,即做贫贱环境中的事;本来是在野蛮环境中,即做野蛮环境中的事;本来是在忧患危难的环境中,即做忧患危难环境中的事。有德者没有在那个环境中不是安然自得的。自己在高的地位,不欺侮下面的人;自己在低的地位,不攀附上面的人。只求自己的行为得正,不去要求别人,就可以无所怨咎;上面不怨咎天,下面也不怨咎人。所以有德者自己居于平易之地以等待命运之发展;无德者则作冒险的事以求偶然的幸运。先生说:射箭的规矩近乎君子之道;射不着箭靶和靶中的红心,就回头要求自己的改进。

评析:所谓“德”,是否愚孝、愚忠,三从四德的“德”?如果处于“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安份守己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处于放纵、压榨、欺骗、不平等的社会,还要高唱安份守己、知足常乐、乐天知命、和谐折衷、永不革命,便是愚蠢、懦弱、畏缩,使社会僵化、落后。难怪有论者说,在传统上,我国是个“超稳定”的社会。说:“只求自己的行为得正,不去要求别人”是无可奈何的做法。社会的健康公正能够维持,不能单靠一小部分道德和守法的人;也不能单靠几个圣人、英雄和仗义者;而需要大家齐心合力去做。我们不惜使出教育、艺术、法律等来使大家“行为得正”。我们不要害怕惹来“怨咎”,我们要勇敢破除困难,面对挑战。

在社群里,少数仁人君子奉公守法和有道德,怎能成事,哪能建立得起理想的社会?就算有许多道德和守法的人,只要有一小撮横蛮、凶暴、奸险、诡诈之辈有财有势,则有如羊群里出现了几只豺狼,只有任其吞食,再多也不够送死,白白惨遭牺牲。这是历史上许多社会的缩影。那些豺狼往往以政治、军事、宗教、道德、经济等形态出现。我们响往的是文明开放的社会主义社会。

个人一生能够守法和有道德,已是十分难能可贵。更加困难的,就是能够教化、抵制和消灭社会上的豺狼。这是大智、大仁、大勇的作为!如果依照《中庸》一书所说的“只求自己的行为得正,不去要求别人”,便容易做成亿万人一生勤劳节俭,以供养一小撮人穷奢极欲,花天酒地;亿万人居陋屋,朝不保夕,但一个暴发户竟能拥有十数间别墅。百万学生从小被教导公正廉洁,但是一位据高位的每年借小故“改动”课本而赚到“盆满钵满”。《中庸》一书却安慰我们说“可以无所怨咎”,要我们永远不要革命,我们只有听天由命,等上天大发慈悲之心,以“山泥大倾泻”的方式把他们处死以申张正义!《中庸》一书又说:“射不中红心,就回头要求自己改进”,这也是只说出部份真理。如果在极端败坏和不公平的社会之下,做事失败,许多时候是社会的错。因为,在这种社会里,小人得志、奸人成功、好人吃亏、诚者失败。如果因要成功而回头要求自己,则需要把自己从“好”变“坏”,从“诚”变“奸”。“箭射不中红心”,可能由于营养不良,睡眠不足,环境嘈吵,心情恶劣,无钱购买优良的弓箭,无钱租场地练习及聘名师指导。如果要求自己改善劣境,则要找一份优薪而闲适的工作,但这又往往要顺应潮流、从众媚俗、善解人意、投机取巧、巧取豪夺、长袖善舞、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如果嫌俗而又要成功,则必须把败坏和不公平的社会改革成为文明开放的社会主义社会。

总结上述,我们摘引出来评析的那几条所谓“中庸之道”,都是“平庸”或有所“偏倚”。如果把“中庸”一词解作“平凡庸碌”(也就是在断说:“这几条道理是平凡庸碌。”)则《中庸》一书说出了这些真理和卓论。但是,绝大多数论者向来都要把“中庸”一词解作“不偏不倚”、“适中至当”,则《中庸》这几条道理反而被否证了。

后语:本文《中庸》的引文和语译均摘自劳思光先生著的《中庸译注》一书,香港友联出版社,编译所,一九六四年三月初版。该书序言说:《中庸》一书表达了先秦儒家的最高哲学……全书的“中庸之道”(即至正恒常的理),则以为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可以成圣而配天地;理论均极精微而宏深,对后世的影响亦非常广远。实不能不视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我同意《中庸》内含不少卓论。特别是现代的一些资本主义社会兼殖民社会,人的急剧物化、货化、兽化,《中庸》及儒家学说更能显露出它的智慧光芒!本文是我存在心中很久的一些初步思想,这完全没有经过公开及私人间的讨论,难免多有偏颇。更且,本文只是摘出它较为“负面”的论点来评析,至于“正面”的论点,等待有暇才能发挥了,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注释:

①《中庸》第六章。朱子,下同。

标签:;  ;  

对“中庸”的简短评论--它是偏右的,还是普通的和平庸的?_中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