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时运动PDCA循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清洗的100件硬式内镜,此期间医院尚未采取PDCA循环质量管理;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清洗的100件硬式内镜,此期间医院已经采取PDCA循环质量管理。比较PDCA循环运用前和运用后的内镜清洗合格率、患者感染率。结果:管理前硬式内镜的清洗合格率为75%(75/100),患者感染率为17%(17/100);管理后则分别为97%(97/100)和5%(5/100),研究组内镜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进行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时可通过运用PDCA循环来提高其清洗质量。
【关键词】硬式内镜清洗;PDCA循环;合格率;感染
[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453-01
PDCA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加程序化、标准化、条理化。硬式内镜主要指腔镜,这种医疗器械管道细长且结构复杂,必须要给予严格的清洗与保养,以免因清晰不合格导致患者使用后发生感染,而为了提高清洗合格率,预防感染发生,消毒供应中心应该在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1]。本文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清洗的200件硬式内镜,试对比管理前后内镜的清洗合格率与患者感染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尚未采取PDCA循环质量管理期间清洗的100件硬式内镜,内镜类型包括:腹腔镜62件,宫腔镜26件,胸腔镜12件;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已经采取PDCA循环质量管理期间清洗的100件硬式内镜,内镜类型包括:腹腔镜61件,宫腔镜25件,胸腔镜14件。比较PDCA循环运用前后硬式内镜的数目和种类,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PDCA循环运用的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注:两组的硬式内镜均在同一间清洗消毒室中清洗,均使用相同的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人员主要有4名,均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岗,负责对本研究中涉及的内镜进行清洗。
1.2 质量管理方法
1.2.1 P阶段
组建内镜清洗小组,人员包括2名护士、2名工勤人员,回收、整理、清洗消毒硬式内镜,确保硬式内镜可以有序供应。组建质量控制小组,人员包括1名护士长、3名护理组长,对每月发生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薄弱环节,分析根本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科室管理因素:现阶段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和清洗硬式内镜的流程并不合理、存在漏洞,缺少规范性,清洗人员未做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仅追求清洗的速度而忽视清洗的质量,配备的设施也比较落后;②人员因素:清洗人员缺乏对硬式内镜知识的了解,内镜清洗技巧掌握不熟练,清洗较为随意;在培训人员方面缺乏系统性,或是护理人员在参与培训时不够积极,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③职业安全因素:清洗人员没有树立相应的标准预防概念,缺少自我防护意识与安全管理意识,本可避免的职业暴露大量存在,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1.2.2 D阶段
首先,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应该制定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遵照《硬式内镜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指南》安装清洗设备,基于《消毒供应室手册》对硬式内镜进行标准、规范的清洗消毒[2]。其次,应加强对清洗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选择竞争上岗制,确保清洗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应加强考核,以确保其人员专业能力水平。此外,应规范清晰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硬式内镜建立专项清洗操作流程,操作中注意安全,若被锐器刺伤应按标准流程进行处理,以减少职业感染风险。
1.2.3 C阶段
由质控小组加强对清洗结果的监督和检测,每日使用专业设备检查清洁度,确保内镜无污渍或血渍、无残留物、无锈斑。清洗不合格者需重新清洗消毒。
1.2.4 A阶段
安排质量控制小组观察PDCA管理过程并发掘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案,以确保达成质量的持续改进。对于PDCA循环的各个环节,应加强控制,并针对可重复使用内镜进一步加强其清洗质量的监督。当然,还可以针对重点环节建立反馈机制,以确保各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监控。
1.3 观察指标
比较PDCA循环运用前和运用后的内镜清洗合格率、患者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硬式内镜及清洗人员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n,%),检验卡方值。如果计算结果为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前硬式内镜的清洗合格率为75%,患者感染率为17%;管理后则分别为97%(97/100)和5%(5/100),研究组内镜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清洗合格率、患者感染率的对比(n,%)
3 讨论
戴明环即PDCA循环可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其中计划的英语单词为Plan,实施的英语单词为Do,检查的英语单词为Check,处理的英语单词为Action,取其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为PDCA[3]。PDCA循环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套工作程序,其可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将其应用于医院管理,则能达到减少重复投资、确保内镜卫生质量、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目的[4]。消毒供应中心若采用这种管理程序,则可以做到对问题的追溯和对医疗器械的跟踪与监控,可以使内镜的清洗更加规范,尤其D阶段采取的人员培养、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可以切实地提高内镜的清洗水平。见结果患者感染率从管理前的17%降低到,管理后的5%,清洗合格率从管理前的75%升高到管理后的97%,以上数据可以证明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若运用PDCA循环可以有效确保内镜清洗合格,降低患者感染率。
结语:
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时运动PDCA循环可以产生非常重要影响,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感染率,提高内镜清洗质量。
参考文献
[1]廖仙红.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6):97-99.
[2]束锦华.PDCA循环在硬式内镜清洗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1):129-130+133.
[3]潘丽云,叶丽娟,李秀梅.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163-165.
[4]肖莹,咸春静,苏淑梅,等.手术室运用PDCA模式提高内镜清洗合格率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293-4295.
论文作者:陈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硬式论文; 感染率论文; 合格率论文; 人员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