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大城市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客流量增大,城市地铁建设迅速发展。地铁线路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已有的构造物造成影响,区间盾构施工与已有的建筑存在冲突,需对原有的建筑基础拆除,若支护方案不合理,容易造成基坑坍塌,对施工人员安全造成隐患;本文通过对地铁3号线施工过程中对已有桩基拆除进行支护方案分析计算,为同类型拆除桩基支护方案提供理论计算参考。
关键词:盾构施工 人工挖孔桩 钢护筒围堰
1 引言
本文通过计算钢护筒围堰的水阻力、稳定性、强度及坑底管涌等内容,确保支护拆除围堰的施工安全。
2 工程概况
合肥地铁3号线阜阳路站~淮南路站区间下穿板桥河,区间盾构与临泉路板桥河桥南侧管线桥桩基冲突,需对现状管线桥进行临时改迁,拆除桩基础。确定对盾构掘进线路上的废弃桩基采用人工挖孔进行凿除处理。河道内的挖孔桩施工采用钢护筒作为围堰支护。
图1 钢护筒围堰立面图
3、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为阜阳路站~淮南路站区间废弃桩基清障处理临时施工围堰。
4、水阻力计算
R1=KA(rv2/2g)(kN)
r-水的容重,取r=10kN/m3
v-水的设计流速(m/s)
v=δ1*δ2*v0
δ1-钢护筒入水后,因河床断面缩小而引起的流速增大系数,应由模拟实验确定,如缺乏资料,δ1可取1.1。
δ2-钢护筒周边涡流和吸力引起的水流增大系数,应由模拟实验确定,如缺乏资料,δ2可取1.1。
v0-墩位处水流流速,v0取2.07m/s(根据洪评报告)。
A-钢护筒阻力面积。
A=H*D
D-钢护筒宽度,D取5.5。
H-钢护筒入水深度,H取5.19。
K-形状系数,因钢护筒是圆形,K取0.8。
R1=KA(rv2/2g)
=0.8*5.19*5.5*(10*(1.1*1.1*2.07)^2/20)
=71.63kN
5、钢护筒稳定计算
钢护筒围堰埋置深度为2m,钢护筒高度为7.41m,直径为5.52m,板厚为16mm,自重为209.26kN。
5.1、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根据计算结果
P=138.96kN
5.2、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P=518.45kN
5.3、钢护筒抗倾覆稳定
K0=s/e0
e0=(∑Piei+∑Hihi)/∑Pi
Pi-标准值组合引起竖向力(kN),取209.26kN。
Hi-标准值组合引起的水平力(kN),取71.63kN。
hi-水平力对验算截面的力臂(m),取4.60m。
ei-竖向力Pi对截面重心的力臂(m),因重力与重心重合,ei取0。
e0=(∑Piei+∑Hihi)/∑Pi =0.36m
K0=s/e0=7.64>1.2满足规范要求。
5.4、钢护筒抗滑移计算
Kc=(μ∑Pi+∑Hip)/∑Hia
Pi-标准值组合引起竖向力(kN),取209.26kN。
∑Hip-抗滑稳定水平力之和,取518.45kN
∑Hia-滑动水平力之和,取(138.96+71.63)即210.59kN
Kc=(μ∑Pi+∑Hip)/∑Hia
=(0.25*209.26+518.4)/210.59
=2.7>1.2满足规范要求。
5.4、强度计算
最小临界荷载qcr=3EI/R3,取竖向高度b=2000mm计算
其中I=1/12*bh3=341333+4500000=4534133mm4(含加劲肋刚度)
E=2.06×105N/mm2
R=2750mm
qcr=134.74N/mm,等效压强为67KPa,可满足6米水深强度要求。
6、坑底土管涌验算
在基坑底粉质粘土渗透系数很小,渗水量很少,管涌现象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泥塑泥流,造成事故,为避免事故,则要求
γ’≥kj
γ’–土浸在水中有效容重。
k-安全系数,取1.5~2。
j-渗流力。
j=irw=hrw/(h+2t)
rw–水容重。
i–水头梯度;
t–钢围堰入土深度;
h–水位至坑底深度
由以上两式可得到
t≥(khrw-γ’h)/(2γ’)
根据洪评报告,h取5.16m,k取1.7,则有
t=(1.7*5.16*10-9.8*5.16)/(2*9.8)
=1.90m
实际施工时,钢护筒围堰埋深不小于2m,满足钢围堰入土计算深度。
7、结语
本文通过计算钢护筒围堰的水阻力、稳定性、强度及坑底管涌等内容,满足规范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计算参考依据,确保支护拆除钢护筒围堰的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
【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论文作者:王亚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围堰论文; 盾构论文; 桩基论文; 容重论文; 组合论文; 阻力论文; 流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