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对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需接受抢救的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接受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抢救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更高、MESSS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以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时间,为患者溶栓治疗争取最佳时机,同时,可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推荐使用。
【关键词】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抢救
作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疾病,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等特点,脑组织长时间的缺血缺氧状态将导致脑细胞受损,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性[1-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组给予患者不同急诊护理后发现,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89±9.56)岁;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67.91±9.85)岁。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患者被送至急诊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其推至抢救室进行抢救,与此同时,迅速连接心电图、呼吸机等抢救设备;抢救过程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异常情况。
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 成立院前救治小组。小组成员由临床工作经验在5年及以上的急诊科、神经内科、影像科以及检验科的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工等人员组成;对小组成员进行知识培训,确保每一位成员均能准确掌握优化后的护理流程的重点所在。② 优化院前抢救流程。要求院前救治小组的医护人员在接到120指挥中心调度电话后的5min内出诊,15min内赶到现场;路途中,通过电话动态把握患者基本情况并指导家属对患者行简单的急救措施,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到达现场时,第一时间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根据监测结果给予患者心电监护、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等对症抢救措施,了解患者病史,建立静脉通道,并帮助缓解家属的不安情绪;现场处理完毕后立即转运,在急救车上通过电话将患者情况详细告知院内急诊室,急诊室成员提前做好准备。② 优化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先抢救后挂号缴费的绿色急诊通道,急诊医护人员提前在急诊中心门口准备接诊,患者到达后迅速将其推至抢救室,对患者病史再次确认,完成转运交接单填写工作;护送患者行头颅CT等常规检查,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③ 优化术前护理,详细告知患者疾病发生机制、手术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耐心回答回答患者问题,给予必要的心理引导,帮助其缓解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④ 优化术中护理。溶栓治疗过程中,安排专门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经常询问患者感受,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给药并汇报主治医生处理。⑤ 优化术后护理。嘱咐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每间隔10-15min对患者血压测量1次,观察有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者病情稳定后,辅助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防止肢体瘫痪、关节畸形。
1.3观察指标
① 记录两组患者各自的分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并计算平均值,以此评价患者抢救效率。② 分别于护理前后,测量患者Barthel指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3-4]得分,其中,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得分越高,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越强;NIHSS共包括15个项目,总分3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③ 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计算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保持随访,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观察随访期间患者复发情况和后遗症发生情况,计算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0分析处理数据,各项计数资料用(%)的形式表示, 检验;各项计量资料用( )的形式表示,t检验;若P<0.05,则认为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分诊、抢救所用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两组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表( ,min)
3.讨论
研究[5]证实,若患者在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错过了最佳溶栓治疗时间窗,则患者神经元损伤大概率不可逆转,因此,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寻找途径有效缩短患者发病至救治的时间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所谓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即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总结常见问题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对护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全面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接受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无论是抢救效果还是预后效果均明显更优,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MESSS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预后情况的比较上均有明显优势(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流程进一步优化,给予患者全程优化急诊护理,不仅能够缩短院前抢救、分诊及接诊时间,为患者争取最佳溶栓时机;同时,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早期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早日好转,有效防止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改善有积极作用,能进一步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质量和成功率,值得临床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马丹,侯丽,蔡媛媛等.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56-758.
[2]华润.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7):1029-1030.
[3]罗燕玲.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2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299-300.
[4]赵国红.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7):164-166.
[5]程云.谈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急救中应用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7):14-15.
论文作者:陈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患者论文; 急诊论文; 全程论文; 效果论文; 时间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