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因此,要让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利用教具,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具或实物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能帮助学生丰富想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教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时,我组织学生一起撕面粘叠,证明长方体对应面的面积相等,拆框架比较验证长方体对应棱长度相等,再将拆散的长方体框架还其原貌。通过“撕——拆——装”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个个学得既有兴趣,又很自然地认识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由动手操作引发思考问题,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特别是在学习几何形体知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操作开拓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培养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灵活性。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古人云:“趣浓劳轻,乐学不疲。”课堂上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每上一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开场白”。上课开头处理得好,就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因此,我在教学时非常注意上课刚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在教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上课刚开始,我说:“同学们,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就可以判断它能不能被2、5、3整除。”同学们一听,半信半疑,都想试一试。一个学生说:“58。”我说:“能被2整除。”一个学生说:“294。”我说:“这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说出了很多数,我都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并经过同学们的笔算验证,都准确无误。这时同学们都感到奇怪,疑问促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由好奇心又转变成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因势利导地向学生说明我是如何根据数的特征作出判断的。这样通过“开场白”的引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接引用,巧妙设计,引疑激趣,导入新课,使一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并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更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提出这样一个“古怪”问题让学生回答:“小英的妈妈40周岁的生日,才过第十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听了感到十分奇怪,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能迅速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三、观察实践,萌发兴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情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例如:教学了“2”的认识后,我叫学生说出“人”身中有“2”的器官。学生通过观察、议论,纷纷说出人有“2”只手、“2”只脚、“2”只眼睛、“2”只耳朵。如果叫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有“2”的东西,只有少数学生能说出小鸟有“2”只脚、鹅有“2”只脚等,视野、范围都比较狭窄。根据这一情况,指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有的观察到自行车、摩托车都有“2”个轮子,有的观察到羊的“2”只眼睛、“2”只角……有的将自己观察到的小鸟有“2”只脚、“2”只眼睛、“2”个翅膀、“2”个鼻孔一口气说了出来,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通过观察、实践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就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有无穷的乐趣。
四、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获得开拓性发展,产生自觉探求数学问题的强大动力。如:利用课外活动搞数学知识竞赛,举办数学墙报等。
五、趣味总结,启迪思维
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趣味化。”相信,充满情趣的课堂小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并把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到最后。
如教学“互质数”时,剩下最后5分钟,我让大家来做游戏,让6号的学生站起来,自报自己的学号,接着我让与学号6互质的同学起立,这样立即引起全班同学的兴趣和思考,都在想自己是否和6互质。这样及时得到了知识的反馈,并能及时纠正错误,适时地总结出互质的种种情况。这样的课堂小结,既有情趣,又有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从欢乐中来又从欢乐中去,让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脑子越用越灵活,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育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有的放矢地融入教学各环节,演奏好四步曲,谱写好兴趣歌。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刘裕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长方体论文; 同学们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2月总第2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