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淑芬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新环中心小学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 要:在我国现代教育层次中,小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利用思维导图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改革效果,将教学改革目标落到实处,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根本,实现语文阅读教育创新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人教版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和基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阅读知识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基础也不够好,所以存在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1]。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效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践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进行思维导图创新性教学,满足教育发展需求。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不断探索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采取多元教学模式,满足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发展需求。
一、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探析
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原因,很多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也缺乏足够的兴趣,这就需要思维导图的帮助,小学语文老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语文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借力思维导图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思维导图软件,进行趣味性的学习,在思维导图的互动中,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发展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组织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要根据语文阅读教育内容,灵活采用信息化教学,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创新作用[2]。
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维导图阅读内容要有趣,内容能够延伸,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冲动。同时阅读材料还要有足够的拓展和想象的空间,并且要是与课文相关的题材,也可以与学生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第二,思维导图阅读材料要和学生水平相匹配,难易适中,选择的材料要根据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语言和文字驾驭能力,不要影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第三,思维导图阅读的材料选择的长度不宜太短,这样阅读协同效应更加容易产生,进一步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改革要点
近年来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推陈出新,思维导图设置的单元主题基本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内容上还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是填鸭式的接受课本的内容,没有达到灵活应用思维导图的效果,也无法让学生能够把课堂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同时教材的还是把语文阅读知识分成了阅读、仿写等几个模块,这几个模块的的构建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没有能很密切的连接起来。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知识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搭建起互通的桥梁,让学生能从阅读中延伸到写作,这要求教师把教材作为主线学习的依托,从网络、媒体或者报刊中选取相似语境的真实阅读教学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熟悉语境的同时积累语言素养,为下一步的阅读教学创新奠定基础[3]。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部分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导致整体学习效率的低下。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课堂上被迫接受知识,整体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作为教师,如何按照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激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师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提升综合教学效果。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有效传导。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师生沟通,将教学精力集中在自己讲授课程知识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十分肤浅,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想法,学生也很难领会教师的理念,导致课堂教学信息交流不畅。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现代语文阅读教育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没有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总体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对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创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实践教育的要求,但是由于缺少有益的教学探索,整体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改革效果还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创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辅助作用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思维导图等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需要探索思维导图的应用。思维导图教学通过影像、文字、声音的有机结合,构建教学逻辑体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信息时代,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极大拓展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同时网络学习具有一定的互动性,通过思维导图教学软件的互动操作,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防止出现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用小组开展思维导图学习
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应用能力,要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让思维导图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实践中,学生的分组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合理的分组,让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实现小组合作教育形式的优化。在开展合作分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软件,共同完成较为大型的语文阅读教学任务,通过思维导图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深入到语文阅读中来,通过协调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三)思维导图要选取合适的主题
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体系下,学生思想日趋多元,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师由于时间有限,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很难真正的深入了解学生,因此,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通过课程化设置,提升思维导图运用的系统性和制度性,利用思维导图这个载体,选取合适的教学主题,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夯实基础。毋庸置疑,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如何进一步了解学生,有待深入探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实现思维导图的课程化设置,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诉求,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体系,实现科学化教育目标。
(四)在思维导图中渗透注重阅读文化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现代社会体系中,文化是教育的精髓,而且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知识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学生虽然接受了很多知识,但是由于途径和来源比较分散,很难构建起现代知识体系。对于此,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要充分重视思维导图,深入挖掘思维导图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为学生提供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文化体系中来,通过有脉络、有架构的系统学习,提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能力,进而结合现代生活,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综合效果。
(五)完善语文阅读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的客观题可以判断的,所以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应该采取过程性考核和课程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以个人或者以小组呈现的思维过程均可以作为过程性的考核,因为语文阅读思维导图练习内容是主观性的,可以采取小组互评,同伴互评,教师答疑等方式进行,挑出有代表性的续作共同分析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对于思维导图的评价体现出学生对原材料所出现的词组、句型等使用越多的,应该给予肯定。学生能用阅读材料中的句式来表达自己观点,这一点也是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学生的创造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思维导图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创新,可以构建语文阅读教学体系,引领学生深入到语文阅读中来,提升语文阅读的综合感知能力,满足现代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姚艳.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辅助作用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8(29):222.
[2]季彦辛.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3):242.
[3]夏雪娟.绘图学文个性阅读 ——小学语文高年段"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9):91-92.
[4]张?盼.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求知导刊,2018(14):54-54.
论文作者:吴淑芬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思维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过程中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