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安全科学理论与技术,实现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将矿井通风管理好,当遇到灾害事故时才能有效控制灾变环境,避免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救灾。
关键词:矿井通风;应急救援;控制
矿井通风是现代矿业开采过程中,采用相关技术向矿井井下输送新鲜空气,稀释排除矿井中粉尘瓦斯等有害气体物质,调节井下氧气浓度,优化采矿工作环境,保证采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
矿井通风管理是矿井生产过程中核心管理内容。矿井通风安全现代化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安全科学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安全生产,使人一机一环境系统达到最佳安全状态所进行的有组织、有目的的行为。其基本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法令、标准和条例;研究掌握本矿区各种不安全因素的特性、成因和事故发生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保证法规落实,措施到位,预防事故发生。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而矿井事故主要以一通三防为主。事故一旦发生,要想实现井下安全救援,就必须进行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主要在于如何合理地运用通风手段,防止瓦斯、煤尘爆炸、防止贫氧窒息、防止风流逆转、防止火风压带来的危害。井下救灾既要保护遇险人员的安全,同时也要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1.风流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1)风流控制的目的是阻止有害气体侵入作业区,避免人员伤亡。火灾发生后,特别是外因火灾,多发生在矿井的进风侧,供风量充足,风速大,不仅助长火势的迅速发展,而且火烟会随风流很快流入作业地点,对采掘人员构成威胁。控制风流,减少火灾供氧,防止火势发展,阻止火烟向作业地点流动,是保护井下人员安全的主要手段。
(2)控制风流,防止瓦斯、煤尘爆炸,这是处理矿井火灾首先考虑的问题。火灾发生后,正常的通风系统被破坏,瓦斯涌出量大;可燃物不断燃烧,还会产生新的可燃爆炸气体;巷道水分被蒸发,煤尘变得干燥易飞,增加了爆炸的危险性。所以,控制风流的目的就是要阻止爆炸条件的形成或破坏其爆炸的因素。
(3)控制风流,能阻止火风压造成逆转。当空气流向火区时,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产生了上升的浮力,在流进倾斜和垂直井巷时,就有可能发生风流方向的改变,这就是风流逆转。这种现象危害极大,把原来的进风变成了回风,充满了火烟,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造成了人身伤害。控制风流,就是保证巷道中的风流稳定,使风流不发生逆转。
(4)控制风流,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火灾的三要素是有可燃物、热源、供氧条件。控制风流一般是控制第三个条件,切断和减少火区供氧,使火势减弱,人员就可接近火源。
2.控制风流的方法
2.1 控制风流,主要考虑火源位置、火灾范围、遇险或受威胁人员的位置、瓦斯涌出、煤尘状态、井下通风设施情况等因素,并且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控制火烟的流向,保证灾区人员有时间撤出;
(2)控制风量,阻止火灾的扩大,创造直接灭火的条件;
(3)防止可燃可爆气体达到爆炸程度;
(4)防止瓦斯流经火源,也防止火烟进入瓦斯积聚区;
(5)防止煤尘飞扬进入火区;
(6)防止产生再生火源;
(7)阻止火风压生成,造成风流逆转。
2.2 控制风量
控制风量的目的是减少向火区供风,控制火势发展。火区中瓦斯增大时,增加风量可使瓦斯稀释和排除,这是处理火灾事故使用较多的方法。增加风量适用于下列情况:
(1)在火灾初期,下风侧的人员未撤出,如正常通风不能满足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不能满足灭火对有害气体、温度、氧气含量的要求,应增加风量;
(2)在直接灭火时,发现火区及排风侧瓦斯不断升高,应增加风量,将瓦斯降到1%以下;
(3)在着火后,如发生了爆炸,应增加风量,稀释或排除爆炸物,为灾区人员创造生存和避灾条件。
(4)火区出现了火风压,风流有逆转的可能时,应增加风量,抵消火风压的作用。
(5)火区发生富燃料燃烧的征兆时,增加风量,使火区维持富氧燃烧,控制不良现象发生。
(6)确认火区已经熄灭,无复燃危险,应增大风量,及时排除火区积存的瓦斯和有害气体。但是,增加风量势必会助长火势的发展,还可能扬起煤尘,使灭火工作变得更加恶化和危险,所以增加风量应控制在一定量范围内,只有认真研究,确保有可靠的火区资料、数据,方可实施。
3.风流控制措施
3.1 反转风流
反风有多种形式,由于矿井通风网络的复杂性、火灾发生的突然性和火势发展不均衡性,采用什么形式的反风应视矿井的实际情况而定。
3.1.1 局部反风
局部反风指在采区巷道风流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采掘工作面的风流方向,创造工作面人员撤退的条件和实施直接灭火。回采工作面反风是采用回风顺槽与盘区进回风之间的风门启闭,实现风流方向的改变。适用于回采面进风顺槽与工作面发生火灾时,使工作面的人员从回风撤退的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掘进工作面反风,是压入式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发生火灾,直接灭火时,为改善工作面环境和能使不佩戴氧气呼吸器人员参加灭火,在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由压入式改为抽出式,火烟由风筒吸出,解放巷道。
3.1.2 区域性反风
区域性反风是在采区配置一条巷道,平时不用,在灾变时使用。使采区主要巷道或工作面处于潜在的角联支络中,利用角联支絡风流方向可变的原理,调整启闭风门,从而使风流方向改变。
3.1.3 全矿井反风
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及其内的硐室、中央石门、主要进风巷发生火灾时应采用全矿井反风。进行反风必须注意三个问题:首先,反风前必须将原进风侧人员撤出;其次,防止瓦斯积聚;第三,防止原回风流中积存大量可燃气体和瓦斯,反风后进入火源。
3.2 风流短路
风流短路就是利用通风巷道中的通风设施,造成风流短路,从而减少火源进风或把火烟引入回风。其应用条件是:
(1)中央并列式通风矿井的进风井筒发生火灾,为了防止火灾烟流向采区流动,打开进回风井筒之间的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2)采区进风的上下山发生火灾,为了防止火烟进入工作面,打开上下山进、回风之间的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3)当采区或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如人员已经撤出应在采区或工作面使风流短路阻止火区供风;
(4)在直接灭火时为防止主干风流烟流逆退,旁侧支路风流逆转,保证水蒸气及烟流排放,可以把烟流短路引入回风。4.调节风流调节风流是通风调节风流的局部流动路线或风量,防止瓦斯爆炸,创造灭火的条件。适用于以下情况:
(1)火灾产生的高温在流经路线上有瓦斯积聚区或高瓦斯区时,改变其火烟流动路线。
(2)当火灾扩大,其下风侧有大量的高温可燃气体,且流经路线有新风流混入,可能会引起再生火源的发生,应改变火烟流动路线。
(3)火源下风侧瓦斯超过2%,其流动路线上有火灾时,应改变火烟流动路线。
(4)在回风侧构筑密闭墙时,为改善救护队的作业条件,可调节风流。
5 隔绝风流
隔绝风流是把通向火区的所有巷道用密闭墙全部进行封闭,阻止向火区供风。在缺氧的空间,火势减弱,随着氧气的降低,火源熄灭。另外,在实施综合灭火时,先包围火区,控制火势,然后逐步缩小火区范围,向火区注入灭火材料,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6 锁风
锁风是救护队在封闭或启封火区时,阻止风流向灾区流动,以防止火区复燃、爆炸和火势蔓延的一种技术措施。锁风时,首先在原密闭墙前构筑一道带门的密闭墙,救护人员进入后关闭好风门,将原有密闭墙打开,救护队人员进入灾区工作。
7 风压控制
在巷道风阻不变的情况下。巷道两端的风压差与通过巷道风量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火灾时期风压控制与风量、风流控制是相辅相成,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在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从领导到群众都要从思想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决不能麻痹大意。在灭火行动上要果断迅速,不能犹豫不决,更不允许迟疑拖拉,坐失灭火良机。面对一场火灾,领导在接到报警通知后,要按照《矿井火灾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火灾灾情行事,实施紧急应变措施(灾区停电撤人),立即召请救护队,建立抢救指挥部,制定救人灭火对策。在制定对策时,要设法避免引起我说煤尘爆炸造成事故扩大。要懂得火灾时的风流调度正确与否,对灭火救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处理明火火灾事故时,在弄清火灾性质、发火位置、火势大小、火灾蔓延方向和速度、遇险人员的分布及其伤亡情况、灾区风流(风量大小及其流向)及瓦斯等情况后,要正确地选择风流调节与控制方法。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中的瓦斯含量也随着增大,地质构造、瓦斯赋存更加复杂,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许多事故案例说明,“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并不能完全制止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但是,在防突措施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是可以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后事故灾区扩大化。这就要求在突出发生后避免风流逆转,以使突出后的有害气体沿着回风系统顺利地流向回风井直至地面,防止突出后的高压有害气流进入新鲜风流中。
对于高突矿井,必须转变传统的通风阻力分配理念,确保回风系统阻力小于进风系统阻力,把进风、回风、回风阻力比例调整为4:3.5:2.5.新设计的矿井和在建的矿井要按新的通风阻力分配理念实施。对于现有的生产矿井,可以采取扩修回风系统巷道或增加并联回风通道的方法,减小回风系统阻力。
同时,应建立新的通风系统设计观念,即采区进、回风系统应设计为“一进二回”或“二进二回”方式。真正让采区巷道的回风总断面积大于进风总断面积,让采区回风更加顺畅,避免突出事故发生后风流的逆转,从而防止突出事故发生后的灾区扩大化。
总之,只有将矿井通风管理好,当遇到灾害事故时才能有效控制灾变环境,避免次生灾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救灾。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煤矿安全监察局 《煤矿安全规程》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矿山救护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3]王志坚主编 《矿山救护指挥员》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5
[4]方裕璋.《抢险救灾》[A]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5]姚广田.浅谈矿山救护队在抢险救灾时的现场指挥.矿山救护,2006,(1):24.
论文作者:吴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风流论文; 矿井论文; 瓦斯论文; 风量论文; 火灾论文; 工作面论文; 巷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