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消费趋势浅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陕西论文,趋势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陕西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省份,农民约占全省人口近80%。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市场容量扩大,农村市场及农民购买力在全省市场经济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需求增长空间巨大:199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0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20.2元。如果农民收入增加到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我省的消费能力将不可估量。所以,农民消费水平与消费能力,影响着市场的总体购买力,而农村购买力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本之策。然而,目前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依然较低,消费能力不高,难以扩大消费。
一、制约陕西农民收入水平的因素
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8年看,比上年增加132.3元, 增幅较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756.4元。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 购买力不强,难以扩大消费,加之农民防灾、治病、养老意识增强,也使一些潜在购买力一时很难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我省农民收入长期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不但主要承担了农产品供给的繁重任务,而且在农民向国家缴纳税金的同时还要承受乡统筹、村提留和集资摊派,负担较重。
(二)大部分农民靠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收入,因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调整产品结构毕竟举步艰难,然而近年的现实却往往是大宗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三)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的信息滞后,大多数农民凭经验、凭感觉安排生产和销售产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农产品价值难以转化为货币收入。
(四)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制约扩大生产规模和推广科技成果,必然加大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降低了农民的实际收入。
(五)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品质层次低,市场范围小,使不少乡镇企业效益滑坡,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
(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原本有限,又加上下岗职工增加而减弱,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减少。
二、整体消费水平较低,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农民消费差异更为明显
(一)陕西农村部分地区处于刚刚解决温饱状态,全省总体上是温饱型消费水平。山区、老区、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仍处于贫困状态,他们主要是消费一些生活必需品,基本生产资料和少量中小型农机具,以便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和简单再生产。
(二)部分地区基本上处于温饱到小康的过渡型消费水平。处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和一些农副产品生产发展较早地区的农民,收入相对较高,对吃、穿、住等生活用品和日用工业品的消费开始注重质量和时尚,但消费观念落后于城市。电风扇、洗衣机、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逐渐普及,并集中消费农药、化肥、地膜,租用大中型农机具、农用车、载重汽车。
(三)部分地区少数农民已进入小康型消费水平。这部分农民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郊区,他们在生活、生产活动中与城市接触较多,消费的城市示范效应指导着消费观念和行为。他们在安排生产和消费时很注意向各方面获取信息,素质较高。除吃、穿、用、住、烧等生活消费上档次外,已开始消费高档彩电、移动电话、高档摩托车甚至私人汽车,消费优质化肥、农药、种子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趋向城市化。
三、农村市场消费结构仍以生活性消费为主
近几年,农民对于非商品性消费和生产性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特别是农民把投资重点放在对子女教育、娱乐服务、文化通讯等之上,其中书报杂志、纸张文具、学杂费等属于子女教育的费用直线上升。在满足了住房消费之后,有的富裕地区农民投入教育费用占家庭收入的1/3强,甚至一半以上。另外,购买农机具和农业生产资料,也成为农民的消费重点。
虽然农民生产性消费和非商品性消费支出增加,但仍然是以吃为主,穿、住次之的消费方式,农村消费结构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消费结构仍以生活性消费为主。
四、农民收入及购买力预测
农村居民收入较之城镇居民收入的低水平,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村商品市场的发展。今后几年内,这一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善。有关资料显示,最近五年,陕西农村人均纯收入在排除了农产品价格下降,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民进城打工收入减少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后,仍持续保持稳定增长。预计今后几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将继续呈增长趋势,并略有提高,绝对额在200 元左右。与此同时,农村储蓄额将继续上升。这一结果表明,农村潜在的购买力在迅速增强,其中很大程度上将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直接推动农村商品消费的发展。
五、农村市场需求空间非常广阔
农村家电市场的需求空间巨大,有待拓展。我省除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外,大部分农村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还相当低。据调查,1998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32台,黑白电视机59台,电冰箱3台,洗衣机24 台,收录机23台,摩托车7辆。1998年末, 县以下农村市场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181.9亿元,只占全省35%。由此可见, 我省农民家电普及率较低,拥有量不高。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今后农村家电消费市场仍然看好,在我省城乡主要交界地区,电视机等已开始更新换代。从现在起,到2010年,城乡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周期。因此,家电企业在引进开发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满足城镇居民消费升级换代需要的同时,应瞄准农村市场,开发经济实用、质量可靠的适用性产品,以价廉物美的商品占领农村市场。
六、农民需要的商品
随着农村商品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农村消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商品上,其消费水平也会有较大增长。
(一)农用机械及农用生产资料。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高效益意识的增强,农民在生产方面的投入意识进一步增强。1998年,全省农户人均生产投入439.7元,生产投入占总支出的比例为25.3%。目前, 农村居民拥有的农机具仍有较大缺口,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农村市场,对大中型拖拉机、小型耕作机、脱粒机、烘干机、抽水机、农用车、载重汽车以及收割小麦、玉米、水稻的三种收割机,将有旺盛的需求。另外,新兴的农用生产资料将备受现代农民的青睐。他们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用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新型优质农药和高效肥料、新型农膜、优良种子上;用于贮存农产品及综合加工设备上;用于节水,降低成本的喷灌、滴灌、储水、供水设备及材料上。以上几类商品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将会呈递增趋势。
(二)建筑材料。为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农民建房用于建筑材料的消费逐年增长。目前,按照6~10年的周期,农村每年约有10%的农户翻修旧房、新建住房。我省关中地区和陕北、陕南的城乡结合地区,农民建房已从平房向楼房发展,开支通常在3~5万元。农村对于砖瓦、木材、水泥、钢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和瓷砖、涂料等装修材料的需求仍有较大空间。
(三)中高档商品及方便食品。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对中、高档商品的需求较强是农村市场消费的一大特点。目前,中、低档家用电器已在这些地区农户中普及,并开始更新换代。一些中、高档商品诸如大屏幕彩电、高档音响、摩托车、高档家具等将逐渐走入高收入的农户家中。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各类方便食品的需求量大增,如半成品食品、方便面、饮料、火腿肠等已开始经常性地进入普通农户家中。
(四)服务消费。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不仅需要商品消费,而且已开始追求服务消费。据预测,服务消费将成为未来农村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内容。目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因文化知识缺乏,对高科技含量的农用产品及其操作难度大的农用机械的消费,迫切需要售后服务。因此要把服务消费作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一个突破口,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此类服务消费也将成为我国农村商品市场消费的一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