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用电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使我国的电网事业的到了飞速发展。但是目前35kV以下变电检修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使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使电网系统处于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中。j基于此,本文对变电检修的模式及35kV以下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解决变电检修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35kV;变电检修;问题;措施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的进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变电站检修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然而,从目前35kV以下变电站检修状况上看,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基于此,变电站相关检修人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的解决存在于变电站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变电站的健康发展。
1变电检修的模式分析
1.1传统变电检修模式
电力系统中,变电检修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检修模式和检修技术也愈发完善。当变电检修处于不断发展时,可以为电力系统安全、有序地运行提供可靠保障。传统变电检修模式是变电检修的一种。在对传统检修模式进行划分时,能够划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对电力设备故障的检修,第二种是预防检修。其中,故障检修是当电力设备存在故障时实施变电检修。该检修模式存在很大被动性,只有当变电设备产生故障后才开始维修,且维修后,与电力系统有关的设备会有所损坏。
1.2变电状态检修模式
尽管变电状态检修模式起步很晚,但是在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该检修模式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利用变电状态检修模式进行检修时,针对电力系统中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实施检测和评估,实时掌握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再进行进一步数据化分析。当明确了检修内容后,再对检修时间做出科学安排,为电力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打下了坚实基础。该检修模式具有节约时间和维修费用的优势,同时节约了检修成本。此外,在运用该检修模式时,对降低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 35kV以下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2.1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变电检修对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十分重要,通过对震动、红外线等的检测,能够评估电力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不仅提高了检修效率,也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供电质量。但在检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检修人员直接决定着检修的效果,但我国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技能掌握不足,而变电检修需要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状态检修是由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检修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我国的检修人员不仅专业知识不足,还不能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设备,一旦发生问题,不能采取及时、高效的针对性措施,这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此外,变电检修工作的危险系数较高,检修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发生问题时,不能进行冷静的面对和处理。
2.2检修操作缺乏规范性
35kV以下变电检修需要具有规范的操作,在检修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在进行检修时,应该严格按照检修标准进行。我国目前的主要状况为忽视操作规范的重要性,在检修前,准备不充分,从而出现检修不全面的现象,使检修效果不理想。另外,操作不规范会严重影响检修人员的安全,也会使检修进度停滞不前。如果存在漏检的现象,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在检修过程中,也会存在形式化的现象,检修人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检修,造成检修流于形式化,不能对实际的电力系统运行起到作用。在对35kV以下线路进行检修时,通常忽视成本分析的重要性,不能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增加资金花销。此外,对电力设备的日常养护不重视,容易出现突发情况,也会使变电检修的效率大打折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其他原因
由其他相关因素引起的变电检修问题也会影响变电检修的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检修记录不完善,未能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2)对检修成本的重视程度不高,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3)在对设备进行检修时,相关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使检修效率较低;第四,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增加了检修的难度,也增加了突发性故障的频率,定期检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如何解决变电检修问题的措施
3.1引进新的检修管理模式
采用信息化技术,引进高效率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检修管理,提高检修人员的责任心,使检修人员意识到自己是电力检修工作的主体,正确认识到检修工作对于电网正常运行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供电企业也要做好检修的后备工作。比如,设备支持、图纸、文件、检测设备等。
3.2完善前期准备
电力设备是否能够良好的运行,取决于变电维修前期准备工作的完善程度。在维修作业开始之前,要有相关人员对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准确的记录,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方案。相关项目所需更换的配件数量和质量都要达到将对应的检测标准,并且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以确保不会出现配件缺失的问题。
3.3提高检修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技术水平
35kV以下变电检修是一项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而其维修技术也在飞速的更新,系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导致其对维修人员的自身专业技术和个人素质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新设备的引进必然导致部分检修人员缺乏对于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对相关的规章流程和操作规范不能够很好的执行。这就要求供电企业重视维修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的培养,及时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相关的结束交流和培训,对检修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逐步提高维修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掌握熟悉程度。更可以在维修人员中设立评优选先,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维修人员的上进心,更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优秀的先进个人不仅能够起到带头作用,还能够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3.4制定检修计划
作为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变电检修工作要求维修人员要有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检修工作是需要循序渐进、反复循环的,实际的检修工作中仍然有出现纰漏的几率,这就要求要根据变电设备的运转周期制定一个详细的检修计划。检修人员根据检修计划一项一项的进行设备检修,并且对检修进行全程记录,这样既确保了检修过程中无漏项,又减轻了维修人员的压力。
3.5突发状况的处理
当值班人员遇到设备突发状况时,应及时上报给部门负责人,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将设备缺陷记录在值班记录当中,留备检修人员查看。如果遇到的突发状况无法解决,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检修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进行处理。当然,对于检修人员业务范围内的所有作业环境,检修人员都必须有所了解,并且能够及时的了解清楚供电设备的运行情况,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做到有计划的进行检修工作。
4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35kV以下变电设备检修的力度也逐步加大,设备的正常运转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要想提高变电检修的效果,需要提高相关部门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检修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使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使电网系统处于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中。此外,状态检修方式是变电检修的核心,它能极大程度的提高变电检修的质量,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欣,任津京.基于35kV以下变电检修的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7(18).
[2]石登京.35kV以下变电检修中的问题及对策探微[J].通讯世界,2017(12):200-201.
[3]安平花.35kV以下变电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9).
[4]闫思语,杨洋,叶冠驰,etal.变电检修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科技尚品,2017(2):113-113.
论文作者:贺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人员论文; 设备论文; 模式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工作论文; 维修人员论文; 较高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