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青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323900
摘 要: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写话是比较枯燥的,而课文的插图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能够有效地为学生搭建起写话的桥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借助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树立写话信心、推进写话想象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课文插图 写话 策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对于低年级段的写话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引导学生对周围事物仔细观察,写出心中所见、心中所想以及心中所感。就当前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来看,在低年级段的语文课本中,几乎每篇课文都会辅以相应的插图,它是文本内容的直观化、具象化展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插图往往比文本更具有吸引力,通过插图能够对文本产生更形象化的感知,使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更为深刻。
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要借助课文插图来为学生搭建写话的桥梁。
一、借助课文插图,激发写话兴趣
1.借助课文插图,推波助澜
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生动鲜明的图像往往更能够激发他们说与写的意愿。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推波助澜”,由此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表达、乐于表达的兴趣。例如,在《看雪》这篇课文中,插图所展示的是一群孩子在雪地玩耍的情景。当我将其投放在大屏幕上,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看到了雪,看到了雪球,看到了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这也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此时我引导大家更加仔细地观察,看看学生们在图画中能够看到了什么?很快,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说:“一帮小朋友堆了一个大雪人,他们用胡萝卜和辣椒给雪人做鼻子和嘴巴,你看那眼睛是用桂圆核做的,还有水桶的帽子……”一个还没说完,另一个就赶忙来补充:“还有冰糖葫芦做成的手!”……在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之下,很快就组成了一篇文章。当然,这也离不开教师的推波助澜。可见,当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写话阶段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凭借物,这样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能够有所依靠、有所模仿。文本插图就是这样一个有效载体,学生能够依情依景有感而发,这也是培养写话兴趣的重要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借助课文插图,柳暗花明
对于学生的写话过程而言,重要的环节就是“看”,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内容进行吸收;是为接下来的“说”奠定扎实的基础,只有能够真正看懂插图才能够说得准确。对于小学生而言,不管是词汇积累还是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所匮乏,当学生在说图的过程中遭遇阻碍,教师应适时给予相应的启发和点拨,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的写话境地。
二、借助课文插图,树立写话信心
1.借助课文插图,引导仿写
对于儿童而言,模仿是他们的天性,是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因此,可以借助仿写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文体规范的句式,以此句式为基础展开仿说以及仿写训练,能够更快速地实现语言的内化,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给出范例的同时,应当同时给予相应的画面补充,如此才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话语思维,提升他们说话写话的自信,使他们勇于表达、乐于表达。
2.借助课文插图,引导“连写”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是展开写话训练的重要基础,因为不管是他们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还是具体的分析能力都相对较弱,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容易主次不分,难以把握重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插图观察的过程中应当给予他们相应的观察方法,由此才能够为写话训练打下扎实的根基。
三、借助课文插图,推进写话想象
1.借助课文插图,引导补白写话
对于文本中的插图而言,具有典型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是对文本内容的情境再现。插图中所展示的情境很显然是静止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画面展开仔细观察,给予相应的启发,激发他们合理的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
2.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创编写话
对于文本中的插图而言,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突出文本的主旨,不管我们插图采用了怎样的编排方式,都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故事进行续编,或者在故事中间合理编排故事情节,或者对故事进行整体改编等。对于这些形式而言,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编以及写作兴趣。对于教师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无中生有”。
总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写话训练是开展写作的重要起点,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好引领者的重要功能,既要有效地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同时也要尊重并保护他们写话的热情,培养写话自信,引领学生在精美插图的陪伴之下勇于表达、乐于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孙雪梅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功能及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
[2]李剑飞 小学语文教师对插图的认识及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09)。
论文作者:季军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5
标签:插图论文; 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有效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