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更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原则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也可以称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规定了其他层面的方法的方向、准则和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体系中,起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带有宏观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形成了最基本的、带有指导性的原则方法。这些原则方法主要有:方向性原则,层次性和针对性原则,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原则。这些原则方法,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原则方法,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随着时代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上原则方法产生了新的形态。
一、科学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原则就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的真理性、规律性。它既不能由宗教、迷信和神学来取代,也不能用经济规律等其他方面的方法来取代。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方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决不是自由论坛。研究可以无禁区,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却是影响众人的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必须坚持鲜明的方向性,不允许散布和传播反马克思主义的奇谈怪论或歪理邪说。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原则和方向性原则具有辩证的统一性。没有科学性,就谈不上正确的方向性;同样,没有正确的方向性,也就失去了任何科学性。我们要求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方向性的有机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的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就体现了科学性原则与方向性原则的结合。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在内容方面体现了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灌输对于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都是必要的。当然,灌输是教育过程的本质,而不是一种具体作法,更不意味着填鸭式、死记硬背、简单生硬的作法。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来说,正面教育为主还体现了对绝大多数教育对象的信任和尊重,抓住了人们受教育的积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动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绝大多数人身上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只要引导得当,就能焕发出极大的热情,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肯定教育对象的优势和潜能,以正面鼓励为主,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就能激发教育对象的自信心和高昂的情绪,有利于思想的转化和提升。这就充分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根本性的原则,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当代社会发展处于快速变革的状态,理论的飞跃和发展与社会实际的变化都呈现崭新的局面。理论联系实际的重点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情况。
一是联系经济全球化的思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全球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遇到了新的挑战。我们实行的主旋律教育,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下必然受到西方的霸权主义、人权攻势、和平演变的更大的冲击,必须对此作出新的应对。
二是联系网络信息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强化了即时相互交流的功能,创造了任凭人们驰骋的虚拟环境,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和全球交流的便捷手段,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它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帮助人们提高信息鉴别能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正确运用先进信息工具的任务。
三是联系社会发展出现的诸多“多样化”。当前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诸多的“多样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这些多样化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影响极大。社会生活现象多样化,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这种新的情况下,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怎样体现,就是一个新问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学会在多种声音中生活,在承认和面对更加复杂多样的思想观念的同时,不随波逐流,不做群众的尾巴,而要在新形势下赢得主动。
四是联系社会主义改革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收取学费的标准,对于不同收入的城乡居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也是必须注意研究和联系的重要现实。学生交费上学,很容易在师生之间产生雇佣意识,在同学之间产生差别意识,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方面,淡化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倾向。这些,都需要提上日程,加以研究和注意。
三、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还提出了疏与导相结合的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时,为了达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目的,而坚持的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与说服教育、循循善诱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原则。它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本要求。
“疏”的要求是,从人们思想实际自身的发展趋势出发,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出发点,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放手让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讲出来,经过观察和研究,作出引导的决策。“导”的要求是,在疏通的基础上对正确的意见和思想观点,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和支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错误的意见和思想观点,通过民主讨论、说服教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以理服人,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今天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坚持疏导的原则。这是因为:
第一是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只能是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在一切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只能坚持疏导的原则,让人讲话,并把群众中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党的方针政策;再通过说服教育,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二是人们思想、行为活动规律的要求。人们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只有了解人们的思想动机,才能有针对性地作好说服教育工作,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个思想和感情的双向沟通的过程,这首先就要懂得对方的心。只有使人畅所欲言,形成交流,才能达到情通理达的效果。
第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随着利益驱动原则的实行和贫富差距的拉大,人们的利益关系的冲突和调整加剧了,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难免出现分配不公、发展失衡、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现象,造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甚至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现象。在这些现象面前,人们的思想出现复杂的情况是必然的。对此,决不能用大原则来压人,动辄加上“反对改革”或“思想僵化”的大帽子,而应该理解人,尊重人,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反映,在畅所欲言和说理的基础上,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方针政策上来,同心同德地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
疏通与引导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疏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引导的必要准备;引导是疏通的必然继续,是疏通的目的所在。如果不遵循疏的原则,教育对象的错误思想就具有隐蔽性,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正确与错误的阵线不清、比例不明,引导就没有根据。相反,如果没有引导,教育对象显示出来的思想和观点任其发展,错误的思想观点得不到纠正,就会泛滥开来,不好收拾;正确的思想观点得不到支持和鼓励,缺少外部的促进作用而不能带动更多的人向着正确的方面转化。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又疏又导,疏导结合。
总之,只“疏”不“导”,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只“导”不“疏”,就会没有引导的根据,没有引导的条件,使引导成为空谈,失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疏导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掌握疏导的内涵,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创造畅所欲言的气氛;坚持平等的原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尽可能和谐和交流的氛围中进行;不迁就错误的意见,不放弃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说服教育为主,执行纪律和法律为辅。
四、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涉及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内容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克服教育内容单一化、简单化,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弊病,把主导内容的方向性与针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思想特点的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
教育内容主导性,是指教育内容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体现主导性的内容,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它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和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同时,要针对具体的教育对象,做到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主导性原则与多样性,两者不可缺一。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要坚持和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抓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突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主导性的这些层次的内容是密切相连、相互渗透的体系,需要整体性地加以把握。
多样性的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内容选择的多样性,选择与针对性内容相关、相容的其他必要的辅助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实施教育内容的灵活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首先要坚持主导性前提下的多样性。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候,主导性是前提,是根本。在主导性的问题上要有坚定性、一贯性。不能把多样性理解为朝令夕改、变幻莫测、随欲而定,而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主导性的灵活性,体现教育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抛弃多样性,就会使我们的教育抽象、单调。其次,坚持多样性之中的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体现主导性。近年来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的现象,值得注意。那种把一切行为和内容,都冠之以思想政治教育名义的做法,实际上是取消了思想政治教育。
五、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把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鼓励的原则结合起来,是我们党的传统。在新时期,把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鼓励的原则结合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我们党制定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关心广大群众的物质利益,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无论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这样。
把物质利益原则与精神鼓励原则结合起来,就要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两个原则相结合的若干是非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在倡导革命精神的同时,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在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强调社会主义精神的鼓励作用,贯彻竞争激励原则。
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注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注重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的原则。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靠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还是要通过人们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社会教育只是提高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自我教育才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因。
教育者的作用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把教育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法灌输给教育对象。教育者提供自我教育的起点和动力,决定着自我教育的氛围和导向。在一个社会教育氛围浓厚的环境里,人们自我教育的能动性也会很强;在一个淡化社会教育的氛围里,自我教育的功能也会微乎其微。
自我教育是衡量社会教育实效性的一个标志,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落实的归宿。自我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反省、反思、自我思想改造等自我修养途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理性思考水平和世界观水平;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律等自我管理途径,增强自身把握正确方向的能力。例如,自古以来传统的修养方式“慎独”,就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自我教育方式,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自我教育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人们的主体性的加强,人们的选择性的加大,社会的规范性的增强。这些,都对自教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首先体现在既重视由外部进行灌输的社会教育,又重视内省修养的自我教育,从内外两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要求教育者必须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确立正确的原则方法,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现代社会,只有尊重人格,平等对话,才能产生思想的交流,才能吸引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才能不断吸收教育对象思想上反映出来的合理的成分,充实教育者的头脑。这样,才能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积极性,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新型关系,从而增强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要防止和反对“自发论”和“取消论”。教育者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只要教育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会增加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无声的示范教育,才是最好的引导。第二,要善于启发、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第三,利用舆论的力量,树立良好的风气,使教育对象受到感情的感染。第四,培养骨干,以身示范,带动自我教育的潮流。
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这些新的原则方法,体现了新的时代气息,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新特点。只有掌握并适应这些新原则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