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农业全球化趋势是中国加入WTO对浙江农业发展的长期影响_农业论文

21世纪农业全球化趋势是中国加入WTO对浙江农业发展的长期影响_农业论文

21世纪农业全球化势在必然——论加入WTO对浙江农业发展的长期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农业发展论文,农业论文,世纪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浙江农业市场化进程正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临近而处于快速提高的新阶段,正如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里高津所说的那样,目前正处于一种“微涨落”阶段,需要对农业发展战略和对策作较大调整,在“入世”后的一段时间,农业发展将处于新结构形成的“巨涨落”时期,进一步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业层次的“耗散结构”。浙江农业的这种耗散结构在21世纪何时形成,浙江新型农业具有何种功能,是否更适合于世界农业发展要求,就要看在新型农业层面形成之前,我们如何在“入世”前后这一“敏感”时期,较为准确地认识她为我们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把握“入世”所带来的机遇,以利于及早制订防范对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一、浙江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

过去实行对外改革开放的自主政策,使我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体系,但由于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体系,在进出口方面有很大的选择性,使进出口贸易能在最大限度地符合我国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运作,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大成就。如为了刺激出口,采取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适当弥补了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不足(1995年以前为关贸总协定),全国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20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240亿美元, 同期浙江进出口总额由0.7美元增加到157亿美元,全国出口额由97.5亿美元增加到1838亿美元,浙江也由0.52亿美元增加到120.09亿美元,浙江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例由改革开放前的0.34%和0.54%提高到1998年的4.8%和6.5%,浙江对外贸易取得长足进展。与1970年只有350万美元出口额相比,改革开放前8 年浙江对贸易额年增长速度为 40.25%,改革开放后20年年增长速度仍然高达31.22%,1970年到1998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74%,可见浙江外贸规模由小到大, 增长速度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随着浙江外贸规模迅速扩大,外贸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改革初期,农副产品(这里并不是严格的农产品概念)(注:按《国际贸易分类标准分类》定义,农产品的范围分为四类,一是食品及主要食用的活动物;二是饮料及烟类;三是非食用农业原料;四是动植物油、及油脂。其中,非食用农业原料包括一是生皮及未硝毛皮;二是油籽及含油果实;三是天然橡胶;四是原木及木材;五是纺织纤维(毛涤除外)及其废料;六是动植物原料。)外贸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三分天下有其一,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的迅速增长扩大到9亿美元以上之后, 规模扩大开始大受影响, 从而使农副产品在外贸总额中的份额由1980 年的35%以上下降到1998年的8.25%。虽然农副产品及加工品一直占外贸的大头, 但进入90 年代后这种状况随着工业品出口的扩大逐渐改变, 1990年,农副产品还占外贸总额的13.53%, 加上农副产品加工品的出口额占总额的70.68%,5年后的1995年降到52.03%,1998 年进一步降到41.61%(详见表1)。

表1 浙江农副产品外贸出口额及结构变化

出口额1.农副产品2.轻工业品

万美元 万美元 %万美元%

1980 24273866735.719031

37.21

1981 44062

1014123.02

26045

59.11

1982 55696992717.82

35470

63.69

1983 65201

1250819.18

41135

63.09

1984 73689

1266317.18

48850

66.29

1985 93768

1394614.87

52601

56.10

1986 115608

1891116.36

69935

60.49

1987 137028

2363617.25

86634

63.22

1988 162023

2740216.91 104700

64.62

1989 187919

2711414.43 129879

69.11

1990 225934

3057113.53 164594

72.85

1991 291258

3098510.64 220363

75.66

1992 370268

4036010.90 279923

75.60

1993 444412

5055911.38 309191

69.57

1994 631941

7067011.18 441554

69.87

1995 844496

9368111.09 565691

66.99

1996 935025

92338 9.88 595368

63.67

19971111821

98847 8.89 691373

62.18

19981200938

99112 8.25 759390

63.23

3.重工业品

万美元 %

1980

6575 27.09

1981

7876 17.87

1982 10299 18.49

1983 11558 17.73

1984 12176 16.52

1985 27221 29.03

1986 26762 23.15

1987 26758 19.53

1988 29921 18.47

1989 30926 16.46

1990 30769 13.62

1991 39910 13.70

1992 49985 13.50

1993 84662 19.05

1994 119717 18.94

1995 185124 21.92

1996 247319 26.45

1997 321601 28.93

1998 342436 28.51

浙江出口农产品的情况与全国大致相似,变化轨迹基本相同。按照《国际贸易分类标准分类》概念,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105.9 亿美元,1997年294.2亿美元,净增1.78倍,年增长率5.84%, 其中出口额由43.7亿美元增长到157亿美元,进口额由62.2亿美元增长到137.2亿美元,出口净增2.6倍,年增长率7.36%,比净进口高得多。 从进出口的主要农产品看,1980年中国大宗农产品出口有大米、肉用猪、鲜冻猪肉、活鲜鱼、对虾、蔬菜、茶叶、兔毛、药材等9种, 大宗进口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食糖、天然橡胶、原木、原棉等7种,到1997 年中国的大宗出口农产品是活鱼、冻鱼、冻鱼片、冻对虾、活猪、活家禽、鲜冻猪肉、冻鸡、蔬菜等23种,大宗进口有小麦、食用植物油、食糖、天然橡胶、原木、原棉、羊毛及毛条等10种,出口和进口额分别比1980年增长4.78倍和1.26倍。中国农产品贸易由1980年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2.17%提高到1995年的3.67%,其中进口从2.44%升到3.24%, 出口从1.87%升到4.11%。农产品贸易额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80年14%提高到1997年的17.6%。

在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浙江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扩大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但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国际贸易“夹蓬”中取得的,是在“紧箍咒”的情况下实现的,虽然取得了这些成就,但在充分利用世界农业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方面却作出了“牺牲”。我国政府为“复关”和“入世”进行了长达13年的努力,“入世”在即。加入WTO后,将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与进步, 在国际贸易中不再受美国国会一年一度“最惠国待遇”紧箍咒折磨,台湾的“拒绝三通”也会不攻自破而扩大对台贸易。毫无疑问,其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也是深层次的。

二、“入世”对浙江农业发展影响的基本判断

浙江农业是一个有较大规模、有较好基础的出口行业。在经济全球化局势越来越明朗,在主要农产品进出口不畅和加入WTO 在即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加入WTO对浙江农业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从中国农业大学一项模拟研究结果可以粗略看出,加入WTO后, 总体上对我国对外贸易有很大影响。以不入世和入世实行开放贸易政策对比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格局以及贸易余额都会有较大改变。比较突出的是,继续实行现行政策在不加入WTO的情况下, 根据世界贸易政策模拟,2005年与1995年相比,我国稻谷、 小麦、 玉米等粮食产量增长30%左右,但入世并实行贸易适度自由化政策,2005年我国稻谷生产量比不入世情况下增长0.7%, 小麦和粗粮则会因为较大幅度进口而使生产量比不入世方案减少12.1%和8.3%。到2005年, 入世后与不入世相比,油料、水产品和食用油等农产品生产量相对减少,在居民消费总量增长的情况下,除林产品、水产品和大米出口数量相对略有下降外,蔬菜、水果、肉禽产品出口都有更大增长,而粮食(特别是粗粮)、林产品和加工食品进口将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原来国家保护水平高的小麦和粗粮生产下降,进口大增。

我们没有对浙江农产品进入国际贸易、国内生产与消费作入世后的动态模拟,没有作分产品的数量研究和农业发展的系统分析,但应该说浙江与全国的情况基本类似,只是浙江对外贸易相对走在全国前面,浙江农业生产格局与中部地区和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农业资源种类、生产基础和生产效率方面有较大差异。从浙江外贸和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轨迹看,浙江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大省之一,已有较强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实力。在水产品、蔬菜和猪肉等农产品出口方面有较突出的外贸优势,1998年出口水产品9.2万吨,出口额2.69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24%(1997年为2.83%);其次是蔬菜出口量由小到大,1998年出口11.2万吨,出口额1.3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13%;茶叶是浙江的传统出口品种,1998年出口量增加到5.41 万吨, 出口额8743万美元,占总额的0.73%,生丝也是传统出口项目, 1998 年出口1370吨,创汇0.36亿美元;另外还有,肠衣0.64万吨和0.55亿美元,活猪28.97万头和0.35亿美元,谷物及谷粉6.57万吨和0.16亿美元。 水果和食用菌等也是浙江优势出口农产品。加入WTO后, 对浙江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都将有较大影响,既是挑战,更是进一步发展浙江农业经济的难得机遇,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更为明显。

一是促进农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加快农业内部经济结构和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入WTO后,根据农产品贸易自由化, 关税减让和取消非关税壁垒,在客观上对农业经济起到了“催化剂”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尽早使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国际农产品市场运行更为有效,根据市场取向原则促进农产品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

二是促进国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属“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大,直接经济效益低,平均利润小,投资回收期长,使农业与其他行业在进入市场的起点上处于不公平竞争的劣势。“入世”后这种劣势更为突出,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特别是欧共体、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投入很大。为了扭转政府对农业投入不足的劣势,政府必须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对农业的投资,以保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是加入WTO后可以促进非农产业更快发展, 进而刺激和带动农业发展。加入WTO使整个国民经济都与国际市场接轨, 促使各个产业竞相发展,在市场上站稳脚根,势必提高对农业的需求,包括促进粮食和工业原料的增长需求——城乡非农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求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食品、纺织品和医药行业所需要的加工原料,同时农村将扩大工业品需求——通过非农产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得以持续稳定增加,不仅可以使农民对工业品的购买力增强以增加工业消费品的购买,同时由于农业在更高水平上发展。工业的发展又为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业生产资料,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实现。

四是促进农产品扩大出口。首先,农产品是我们的传统大宗出口产品,出口额占8%,加入WTO后根据关贸总协定原则,可以享受最惠国待遇和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享有的非互惠特殊待遇,从而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农业贸易自由化将扫除贸易壁垒,为农产品争得平等地位,美国、欧共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一方面高筑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给予高额补贴,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国家经济实力所限,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给予高额补贴,因此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农业贸易自由化后,取消或减少补贴,能使我国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农业贸易自由化还有利于促进世界农业生产布局的重新调整,使各国趋向于按比较利益原则安排农业生产。发达国家将减少部分不具备比较优质的农产品生产,欧共体将减少谷物和粮料生产,美国会减少棉花生产,日本会减少大米、蔬菜生产等,发达国家农业结构的调整,必将让出一部分市场份额,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提供了机会。日本政府表示,如果美国与欧共体在取消农产品补贴问题上达成妥协,日本就考虑开放大米市场,这对我们大米出口十分有利。

五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他原因限制,我国农业长期处于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进一步发展。 加入WTO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最大限度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和各缔约国的优惠贷款,引进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更好地参与国际农业大循环。

六是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长达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产生了许多精湛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养殖能手大有人在,但由于人多地少,许多技术和经验都难以发挥作用。如今关贸总协定已扩大到服务贸易,这就为那些能手们开拓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劳务输出大有前景。目前,已有一些农业能手在国外工作,今后这样的劳务输出必将进一步扩大。

不利的影响也客观存在,需要正确对待,因势利导。“入世”所带来的冲击力也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粮食和种植业生产影响较大。在非农占用耕地有增无减的情况下,在今年粮食体制改革等政策影响下,与80年代的1800万吨产粮水平相比,浙江粮食生产已经受到较大影响,在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前提下,需要进口的粮食必然会不断增加。一旦农业保护程度放宽,将付出更大的代价进口粮食(如小麦、玉米、杂粮等)。据研究,如果发达国家取消对农业的补贴和保护,到2005年,世界农产品的平均价格将回升22%左右,其中小麦回升36.7%,大米回升26.2%,奶制品回升65.3%,食糖回升52.7%,这将给这些产品的出口国带来好处,而给进口国造成额外负担。相信加入WTO后, 浙江进口农产品所支付的代价必将越来越大。有报导认为(注:钟新在1999年5月出版的《经济导报》总第2620期“加入世贸——中国农业面临严峻挑战”一文中认为,中国将失去所有农产品的非关税手段、国内农产品支持空间缩小和面临严峻的进口冲击压力。),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7成,在1986年到1995年的10年间,粮食产品经历了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具有较强竞争力到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失去竞争力的过程,国内小麦价格由每吨537.2元升为1662元,玉米由450元升为1556元,大米由778.4元升为2859元,分别上涨了209%、246%和267%。1997年7月,中国小麦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48.5%,玉米高于26.2%,大豆高于30%。这些产品进一步出口受到限制,而扩大这些产品进口将成必然之势,但扩大进口这些产品必然对这些粮食作物的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对从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来说,“入世”的不利影响将是最大的。

二是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接轨后,市场价格将趋于一致,特别是农用能源、农业生产资料等产品将随着入世而价格上扬,势必使农产品成本和价格随之提高,从而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成本的提高和价格提升,也将对国内市场消费产生冲击,甚至引起连锁反应,在一定时期内影响整个市场价格的稳定。

三是加入WTO必将承担更多进口义务。 浙江农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经营仍较粗放,劳动生产率水平不高,一旦国门洞开,有可能受到发达国家农产品的猛烈冲击,特别是一些作为工业生产原料的农产品,国外这些产品成本低、质量好、竞争力强,必将给生产造成很大的压力,影响生产者收入和就业。

四是国内农产品生产的政府支持空间将会缩小,同时政府宏观调控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范围和力度将受到限制。我国农业能在改革开放后大幅度增长,与国家的宏观支持农业发展政策是分不开的。 但WTO规则的基期是1986——1988年,中国今后对农业的支持水平不能超过这一期间平均农业生产总值的10%,约485亿人民币(57亿美元), 这是发展中国家最低水平,而美国在减让期间国内支持水平达238 亿美元的基数,即使按贸易规则削减20%也有191亿美元的各类支持措施; 欧盟削减后仍可达796亿美元,日本削减后还有283亿美元,现在虽然中国有能力支持农业,但也不合WTO的规定, 可见这对中国农业的政府支持是一个很大的削弱。虽然WTO 还有“绿箱”政策(即免于减让产品协议),但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所获得的政策投入支持农业仍然很多,如农产品协议基期免于减让的“绿箱”政策水平,美国为241亿美元, 日本为150亿美元,韩国为42亿美元,中国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储备、 贫困扶持、灾害救济、生产资料补贴等方面的农业投入较少,这一时期的投入水平仅为276亿元人民币(76亿美元),只有日本的1/2, 美国的1/3。出口补贴是促进一国出口竞争的调控重要手段,WTO 要求削减,但许多国家都有较大的基数,如美国在削减后仍可继续使用6 亿美元的出口补贴,加拿大仍可使用3.6亿美元出口补贴, 而许多需要中国农产品的国家要求将中国的出口补贴约束在零水平,这对于中国政府运用宏观手段刺激出口的希望受到极大限制。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加入WTO后, 在短期内对农业的冲击和许多以种植业为主要生计的中低收入阶层农民的收入和就业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对从事种植业的许多生产者的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弊大于利。农作物生产将相对萎缩,农产品进口增加、农业就业减少,部分农业劳动力以及社会新增的劳动力必须转移到非农部门就业。我国学者(黄,1999)通过对贸易自由化的运作建立模型并作灵敏度分析后认为,“入世”与不“入世”相比,对中国农业可能产生的最大限度的影响是,按1995年价格计算,到2005年,将有6类农产品价格会下降,5类农产品价格会上升,由于粮食价格的下降给消费者带来福利的增加超过因畜产品价格上升而导致福利减少,消费者消费的总福利将显著提高,而生产者收入会受到不良影响。每吨价格下降的农产品是:小麦下降20 %, 玉米下降25.9%,大豆下降20.4%,牛肉下降1.0%,羊肉下降2.6%,奶类下降20.9%;价格上升的农产品是:大米上升3.5%,猪肉上升14.4%, 禽肉上升9.9%,蛋类上升4.2%,水产品上升5.5%。

三、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

很明显,中国以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并实施关税减让, 将为浙江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果说始于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由产品农业转向商品农业,由数量农业向优质高效农业转变,使农民由温饱初步实现小康,为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加入WTO后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 将使我们的农业由一国农业真正实现全球化、实现现代化,在农业全球化的总框架下根据资源比较优势调整浙江农业结构。对有着3500多万农业人口、地处沿海的浙江省来说,按照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要求,按照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求,还需要下大功夫,尽早采取措施,大力改革不相适应的农业管理体制,调整农业发展政策,积极参与农业国际贸易。

一、推进农业发展战略转移。要从过去实现“进口替代品”为主的战略转向促进农业出口的外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如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要从“食物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发展战略向“口粮安全”和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战略转移, 使大米在口粮供给方面保证自给率达到95%以上,放开玉米等粗粮生产,解决畜禽水产养殖业生产所需要的饲料粮以扩大畜牧水产业生产,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稳定的作用,使农业增长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对前些年的发展分析表明,虽然第一产业随着非农产业发展而比例下降是一个国际规律,但我们在工业化初期,农业下降过快,特别是农业增加值和农业劳动者比例不协调,前者下降幅度过大,后者下降速度太慢,农业基础不稳,难于经受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冲击。为此,真正考验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方针的时候到了,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时候,优先考虑和长期坚持这一基本方针更有其突出的意义。对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浙江,农业仍然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行业,农业所能提供的粮食和加工原料对非农产业有较大制约,同时农民收入增加所形成的农村工业品市场的扩大还很有限,如果农业不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数量充足、质量适宜的加工原料,如果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不能形成农村购买力的较快上升,要维持工业较为稳定可靠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近年农村工业品消费市场难于有效扩大就是很好的说明。

三、加快农业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尤其是商品农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是分不开的。8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市场取向要求,相继放开了水果、水产品生产,有力促进了这些产品数量的迅速增长和质量明显提高,表明把农产品放开推向市场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农产品价格和农村流通体制进行深入改革,建立以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和管理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发展农村服务市场,继续发展和完善,如制种、治虫、农机服务、农技咨询与推广、供水供电等农村服务业。积极参与并尽力推进国内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提高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和运行效益,培养和健全市场中介组织,加快与国内外贸易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加强贮存、交通通讯设施和港口建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进出口贸易需要,降低农产品市场交易费用,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等级、包装和质量控制系统。

四、尽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保护产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粮食生产虽然已不再成为浙江农业优势,但在提供优质口粮方面和保证一定的自给率方面有重要意义。畜牧业从来没有得到有效增长,一直是浙江农业结构的一大“瓶颈”,虽然有饲料粮不足的制约,但加入WTO后可以较大幅度地增加进口粗粮和精饲料, 但解决饲料不足并不是解决发展畜牧业的唯一因素,还存在饲养方式与技术、畜牧业发展方向和畜禽结构以及社会服务等因素,因此加快浙江畜牧业发展,提升畜牧业比例正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水产品外贸基础较好,还有潜力。园艺、蔬菜、水果、瓜类、花卉、苗木等有着十分广阔的上升空间。

五、逐步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重要政策措施。与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数量和比例相比,我们因经济实力而受到影响的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水利、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兴农、保护土地等方面,需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确保食物安全。并争取利用更多的外资投资于农业建设,避免工农业剪刀差继续扩大。

六、进一步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农业资源转换,充分发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比较优势。我们的农村劳动力充裕,费用相对较低,大量出口原始农产品(如粮食、肉禽等)初级产品不合经济原则,如果适宜多生产多出口劳动密集、附加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加工产品,发挥增值效益,同时适当增加粮食等初级产品的进口,有限度的实行“大进大出”策略还是可行的。 在注重农产品的贸易基础上, 充分利用WTO增加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大幅度扩大劳务输出, 尤其是种田能手、养殖好手等劳务和技术输出,既可解决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又能增加国家和农民的收入,是一举两得之事。

七、切实做好农产品出口的宏观管理,绝不允许自我竞争压价和争夺出口的情况发生。多头出口要加以限制,允许出口的单位,必须与国家利益保持一致,统一对外,不得“自相残杀”,甚至被国外指控为“倾销”。要适应国家竞争的需要,建立贸工结合的企业集团,甚至建立跨国集团公司,集中财力物力,与外国农产品经营商竞争,提高浙江农业国际贸易的整体实力和总体效益。

八、在关贸总协定所允许的最大限度内,采取积极而坚定的措施,对农业实施保护价格制度,在金融、信贷方面予以扶持、限制农用生产资料最高价等,对于入世后可能受冲击较大的产品与行业,如对优质大米等优先给予扶持。除农产品外,还包括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因此大力改善这些部门经营策略和对其给予适当保护,可以更为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并能更好地适应贸易自由化需要,对促进浙江农业开放程度,把浙江农业稳定持续地推向世界都是极为重要的。

九、对因以种粮为主要农业活动、地处贫困山区的农民给予特别考虑。通过对1998年农村收益分配资料(注:根据浙江省农业厅编《浙江省农经统计资料简要本和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汇编》(1998年)资料计算,该资料缺少平阳县28个乡镇数据,这些乡镇人均所得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数,因此依据该资料样本计算的农民人均所得收入低于按全部乡镇计算的人均所得收入。)分析,在所分析的1804个乡镇中,农民人均所得(由于从净收入中剔除了投资报酬、税收和提留,理论上小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为3774.2元(农业部门统计全省全部乡镇为1827个,全省农民人均收入所得为3742元),人均所得低于1500元的乡镇达205 个,人均所得为1289.3元,人口为222.56万人,分别占人口和乡镇数的6.44%和11.36%, 这些乡镇需要予以关注, 其中特别是人均所得低于1000元的特困乡镇有18个(注:农民人均所得低于1000元的18个乡镇是,苍南5个,武义3个,黄岩3个,临海1个,仙居4个,三门2个。人均所得低于1500元的乡镇分布是,淳安6个,欧海1个,乐清4个,永嘉23 个,平阳占80%以上,苍南18个,文成13个,泰顺22个,兰溪5个, 武义11个,磐安4个,衢县10个,岱山和丽水市各1个,青田30个,云和8 个,龙泉1个,缙云14个,遂昌3个,松阳5个,景宁1个,黄岩6个, 临海2个,仙居7个,三门5个。),人均所得平均只有878元,人口20.8万,分别占总人口和乡镇数的0.6%和1%,对这些特困乡镇更需要引起重视。这些乡镇,大多数属于山区并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收入占其家庭收入比重较大。建议尽快研究考虑浙江农民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户情况及其地区分布,有计划地制定粮食生产转移方案,创造条件让这部分农民转种其他作物或者促进其走粮食与畜牧业结合发展的路子,包括就业培训、资金和信贷支持、市场信息提供、财政税收制度完善和再分配等,减少他们在过渡时期的就业和生产调整成本以及减少他们面临收入减少的可能性。

十、加强科学研究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为政府宏观调控和掌握农业发展状况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要建立并完善与全国和国际互通的全省性的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数据库和市场信息系统,有重点地研究同浙江农产品出口有竞争的国家农产品政策及供求平衡变动情况与对策,有关农产品生产、市场和价格以及国内外贸易的宏观调控机制、管理制度和政府职能都要作较大调整。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必须从过去以对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调控为主的工作思路全面向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方面转移,政府决策更要从过去简单计划转向建立在科学分析、系统模拟和实证结论基础之上,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重大问题。

标签:;  ;  ;  ;  ;  ;  ;  ;  ;  ;  ;  ;  

21世纪农业全球化趋势是中国加入WTO对浙江农业发展的长期影响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