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中的后浇带施工工艺论文_张尤才

房屋建筑中的后浇带施工工艺论文_张尤才

张尤才

身份证号44522219830XXXX351

摘要: 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常用技术之一,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解决混凝土的沉降和温度差的问题。文章首先对房屋建筑后浇带的基本功能予以阐述,然后以某工程为例,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提升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 后浇带 施工技术 功能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背景下,房屋建筑需求随之不断提升,在进行房屋建筑的建设时,除了应该具有较高结构质量之外,还需要确保建筑整体美观性。而房屋建筑中,后浇带属于常见施工技术,在伸缩度、湿度裂缝(混凝土在浇筑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较大,导致内外散热不均匀,外快内慢,使得内外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这样混凝土表明会形成一定的拉应力,由此就形成了温度裂缝)。的处理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深入研究,能够有效促进房屋建筑的建设。对于后浇带技术而言,其主要是在某区域内通过施工裂缝的设置,对各结构予以暂时分开处理,同时在相应时间内用混凝土进行填充,确保结构得到有效连接,形成完整结构。需要特别注意:后浇带施工时,严格按照结构特点进行材料的选择,确保后浇带结构强度符合相应标准。

一、房屋建筑后浇带的基本功能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对于后浇带的施工,主要是用来解决沉降差异、混凝土变形、温度应力问题。

1、沉降差的控制

在房屋建筑、裙房结构和基础设计时,呈现整体性特点,然而,通过后浇带的施工使其暂时断开,在完成主体结构的整个施工后,即完成50%以上沉降量后,通过浇灌的方式进行有效连接,使高低层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实际设计过程,需要对两个结构不同受力情况予以分析,以便于对其进行针对性强度校核。在整体计算后,需要考虑沉降差产生的附加力,相关调整措施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调压力差,由于主楼整体荷载较大,通过整体基础减少

土压力,增加埋深,确保附加压力得到显著改善。第二,调时间差,首先完成主楼的施工,在基本建成的基础上,保证沉降的稳定性,然后进行裙房的施工,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第三,调标高差。在对沉降进行详细计算后,适当增加主楼的标高,降低裙房标高,实现其沉降差的预留,保证两者标准呈现一致性。

2、降低温度收缩造成的影响

对于新浇混凝土而言,在其硬结过程往往会出现收缩现象,而在受热作用下,其他建成结构也会随之发生膨胀,当受冷后呈现收缩。因此,混凝土的硬结收缩多数是在施工后1~2 月竣工,温度变化属于影响结构的主要因素。一旦混凝土变形受到约束,结构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如果情况相对较为严重,构件则会出现裂缝。而后浇带的预留,能够实现混凝土的自由收缩,进而降低收缩应力。由此可见,混凝土抗拉强度多数是用来进行温度应力的控制,以此提升结构整体抗温度变化能力。

二、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

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为了保证该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重视其施工技术要点,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发挥后浇带的重要作用。对此,下文针对某房屋建筑工程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1、工程概况

以某房屋建筑工程为例, 建筑性质为住宅,建筑总面积7852 m2,容积率为0.61%,绿化率40%,建筑密度为16%。在进行房屋建筑的施工时,其主要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类型进行建设,地下1层,地上6层,高度为18 m,主楼面积2 751 m2,裙楼施工面积为5 101 m2,住宅面积为3 652 m2。开工时间为2015年3月20日,竣工时间为2016年12月5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模板支设

在进行支设模板时,严格按照设计分块图,合理划分混凝土的浇筑层段。同时,在支设模板实际施工过程,严禁随意操作和施工,需要结合施工方案标准予以施工,以达到最佳施工效果。

3、浇筑施工

在进行顶板浇筑时, 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施工方案、规范标准对其浇筑厚度予以重视,切忌浇筑过厚,如果浇筑厚度超过施工标准,在侧压力的作用下,后浇带钢丝网模板会向侧方向产生变形,并在侧压力不断加重时变形加剧,使模板呈现向外突出的状态,导致局部建筑尺寸与设计尺寸出现较大偏差。第二,基于钢丝网模板实施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应按照分层浇筑的方式施工,并有效控制振捣器、钢丝网模板支撑间距,避免搅拌过程出现水浆流失情况。第三,在整个施工过程,为保证工程整体质量,需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密实度符合施工要求。

4、垂直施工缝的浇筑

在进行垂直施工缝的浇筑时,其施工技术要点包括:在完成混凝土制作后,待其完成混凝土终凝,并应用在垂直施工缝的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然而在实际的施工中,混凝土极易产生立缝现象(即垂直施工缝现象), 为此需要做好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工作,具体内容有:对木模立缝边表面毛化进行及时处理,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终凝后通过高压水枪的方式进行施工缝的喷射、冲洗,在对混凝土的表面附着浮浆进行全面清理后,清理钢丝网。此外,为提升

后浇带处混凝土整体牢固性,要求施工人员在浇捣时对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分段对新旧面处混凝土进行多次振捣,提升新旧交接面混凝土密实度。

5、底板浇筑保护措施

在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两端两侧和房屋建筑的墙体主要呈现相连状态,可以通过临时增设砖胎模(底板周边砖胎模),将其高度控制在底板高度以上,砖胎模内侧进行防水砂浆的涂抹。在整个施工过程,为避免底板周边出现积水情况,应在后浇带的两侧50 cm 部位进行挡水带(可用水泥砂浆施工)的设置,宽度5 cm,高度5~10 cm。当完成底(顶)板后浇带的处理后,及时进行相应覆盖处理,封盖后浇带上表面的模板,利用砂浆材料进行挡水带设置,在其周边设立临时栏杆,避免施工过程对钢筋带来不利影响。

6、质量控制

在房屋建筑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具体措施包括:其一,模板支撑应该确保其安装牢固,在进行钢筋浇筑前,还应该做好相关清理工作,使其施工质量符合相应规范、标准,确保混凝土的密实,防止出现有害裂缝。其二,对于膨胀剂、外加剂的应用,应该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进行,在对原材料予以采购时,利用相关试验方法的应用,认真做好添加剂质量的审验。其三,后浇带整个浇筑工作,均需按照试件留设标准,完成试块留置工作,若是设计过程有抗渗方面的要求,则需要予以特殊检验。只有保证每项后浇带的每项施工环节均满足相应标准,才能实现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结语: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施工图纸进行明确的基础上,确保施工材料符合相应质量要求,同时进行后浇带位置与施工方式的合理规划,以实现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另外,企业还应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工作,使其施工过程可以安全操作,防止出现任何工程质量,进而提高房屋建筑整体美观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罗日飞.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引文版:工程技术,2016.

[2] 谢承志.关于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

论文作者:张尤才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5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中的后浇带施工工艺论文_张尤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