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提升职初教师胜任力论文

“刻意练习”,提升职初教师胜任力

陈小燕

摘要: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刻意练习”概念可以运用于职初教师的培养中。职初教师面临很多的教学困境,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胜任力。在多方调查了解职初教师具体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规划刻意练习项目;探究刻意练习的方法;关注刻意练习的评价反馈,帮助职初教师更快更好地胜任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 刻意练习;职初教师;胜任力

职初教师是指那些走上讲台1~5年的教师。作为教学新手,他们在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控制、教学方法的使用等很多方面都存着很多的问题。1973年,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第一次提出“胜任力”概念。他发现传统智力测验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提出用胜任力测量来替代传统智力测验的观点,并将胜任力表述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1]。职初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比较欠缺,再加上缺乏教学经验、不熟悉教育环境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初教师的胜任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职初教师在入职前期的突出问题,快速提升他们的胜任力。

一、刻意练习,避免“无效努力”和“虚假努力”

“刻意练习”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来的,他研究了许多被称为天才的人,发现这些人并没有所谓的生来的天赋,这些天才也是普通人,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不用功就可以取得很大成就。每个领域最杰出的人,往往是练习时间最久的那个人。埃里克森还对格拉德威尔提出的“1万小时定律”提出了批判。所谓“1万小时定律”是指如果你在某一个领域投入的时间超过1万小时,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埃里克森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不严谨的,甚至很多方面是错误的,他对大众造成了严重的误导。在批判的同时,埃里克森又对“1万小时定律”做出了修正,他提出“刻意练习”是一种在诸多学习领域都通用的高效学习法,是辨别和避免“无效努力”和“虚假努力”的极佳方式。刻意练习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他指出只努力是不够的,正确的努力至少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第一,特定领域的特定目标;第二,走心的而非机械化的;第三,练习需要包含反馈;第四,走出舒适区[2]

笔者认为,在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专家级水平的教师都是逐渐历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目标,并把这些目标分解成一系列明确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一定的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又正好要学习掌握的。在职初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刻意练习”非常有效,能够帮助教师们避免漫无目的的努力,得到迅速成长和提升。

二、立体诊脉,准确把握职初教师的专业困境

虽然职初教师存在的问题有其共性,但不同学校职初教师的构成情况不同,还是会有一些具体差异。想要提高刻意练习的效率,首先需要准确把握职初教师究竟面临哪些专业困境。为此,学校进行了多维度的调查、访谈、交流,全面立体地为职初教师诊脉。

1.问卷调查,初步梳理

我校的职初教师占全体教师数量的40%左右,为了整体了解职初教师初入职场的困惑,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基本情况、工作状态、教育教学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成长等方面设计调查问题,利用学校的工作平台,对44名职初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94.3%的职初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87.6%的职初教师表示自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中78.6%来源于教育教学,45.3%来自人际关系,35.7%来自其他方面。而在教育教学方面,更多的压力来自教材解读能力不够,对课标的把握不准,课堂组织能力欠缺等等。在人际关系方面,63.7%的职初教师认为自己在家校沟通方面存在困难;54.2%的职初教师表示对如何把握师生关系存在困惑;19.7%的职初教师在其他人际关系方面也存在问题。

2.追踪课堂,深度考察

调查问卷主要是从职初教师对自我的认知方面去了解他们的职业困境,显然,这样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他们压力的主要来源。于是我们又将职初教师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划分,安排学校的骨干教师走进他们的课堂,重点从课堂教学的维度,连续跟踪一个星期,做好观察记录,最后进行汇总,梳理出他们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具体能力缺陷。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对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职初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理答的能力、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等都有待提升。

3.访谈沟通,完善调查

规划的目的在于把握此刻,看见未来,促进教师自我了解、自我定位、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职初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对自我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在了解了职初教师面临的具体困难后,我们帮助他们做出了更有针对性的练习规划。

从哪些方面进行刻意练习可以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提升,作为职初教师大多是不清楚的,这就需要学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即职初教师能力培养,“小处”即能力训练的项目设计。我们针对前期梳理出的问题,整理出了职初教师“刻意练习”的清单(见表1)。

如果学生不像老师,如何自称为学生?凭什么可以称自己为某某的学生?中国的江湖讲究“名不正,言不顺”,英雄要讲出处,路遇执刀大侠,交手前,先要报上家门。没有师派传承的,非江湖正派门弟出身的,叫野狐禅。

由图4可知,当烘干重量为120 g时,烘干功率和烘干时间对感官评分影响的响应曲面比较平缓,伴随着时间的增加,感官评分未出现明显变化;当烘干功率增加时,感官评分的分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由此可知烘干功率的变化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实验结果,说明交互作用不明显。

三、制定规划,明确刻意练习方向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我们可以为职初教师把脉课堂,但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单靠观察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又集中某个时段,以个体访谈或群体座谈的方式,重点了解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遇到的问题,并同时肯定他们处理这些问题时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通过这样的座谈,我们发现,职初教师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主要来自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例如他们担心遇到一些难缠的家长,不知用什么样的方式沟通;遇到调皮、厌学的学生不知用什么样的方法管理更有效。

人们常说,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它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就应该放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去实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地在课外搜寻有利于字词学习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字词之美,感悟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1.制定清单,明晰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甲骨文的记载,作为武丁后妃的妇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经常呆在自己的封地里。这种现象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不过在当时这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武丁的妻妾兼女将有好几个,甲骨文里记载除妇好外著名的还有一位妇邢,地位仅次于妇好,也曾多次率师远征,同时为武丁管理农业和内政。她被封在井方,也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

表1 职初教师刻意练习清单

2.私人定制,个性规划

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丰富的过程,最大的动力来于自身,但人总有懈怠的时候,于是我们采用“打卡”的形式,让职初教师的练习看得见,同时也可以在“打卡”的过程中相互促进。我们组建了职初教师微信群,要求大家将练习的项目及练习的过程在群里进行打卡。例如观看视频的教师会将收获进行呈现,听课的教师会将听课笔记在群里分享,练习案例分析的教师会把分析的结果进行呈现……同时“导师”也会对打卡教师做简单评价反馈。在正向的激励与竞争中,“今天你打卡了吗?”成了职初教师交流时的热词。

表2 职初教师刻意练习规划

3.论证规划,精益求精

职初教师制定完个人的规划,并不能立刻进行刻意练习。学校会邀请学校骨干教师或专家对职初教师的规划进行论证:练习路径是否清晰,练习项目是否可行……职初教师在专家论证后再进一步完善练习规划,然后才投入到刻意练习中去。

通过这三种方式的调查,我们梳理出了我校职初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他们比较欠缺的是:解读教材的能力、课标解读的能力、教学流程设计能力、理答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粉笔字书写能力、观课议课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学习指导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在人际关系方面主要的问题是处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

四、多向助力,让刻意练习有“法”

1.网络打卡,有“迹”可循

虽然职初教师都具备了大学学历,但个体之间还是有差距的。有些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但粉笔字书写不美观;有些教师与人沟通能力较强但论文写作不理想;有些教师个人素养高但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欠缺……如果要提高“刻意练习”的有效性,就不能实行“大一统”的练习。学校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自身急需提高的专业能力,选择相应的“刻意练习”项目,制定适合自己的练习规划表(见表2)。

教师个人的练习是否有效,导师助力的结果如何,有时需要学校开展丰富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测,同时又利用开展活动的契机让他们进行刻意练习。例如,“一周一首诗”活动是针对选择粉笔字练习的职初教师的,每周五相关教师将自己书写得最好的作品放到学校的连廊进行展示,有专门的评委打分,以此激励他们持续练习的动力。“一周一微课”活动是针对课堂组织能力练习的职初教师的,一周内准备一节微课在备课组内进行呈现,同备课组教师和导师进行观摩指导,并进行打分,和学期结束的考评相勾连。“一月一教学设计”活动是针对选择练习教学设计的职初教师的,每月学校会举行片段教学设计比赛,要求相关的教师参加,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除此以外,还有“一周一评课”“一月一家访”等等,这些活动的实施,既是对职初教师练习结果的检测,又激发了他们刻意练习的动力。

2.导师助力,有序推进

学校的“青蓝工程”一直开展得很扎实。学校不仅会给每位职初教师配备一位教学方面的“导师”,还会配备一名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导师”。一方面是为了在潜移默化中让职初教师模仿、学习前辈身上的优点,另一方面“导师”可以对职初教师的刻意练习项目进行督促、指导、提升。例如针对职初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设立了“一课一反思”的练习项目,一周围绕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点进行反思,让教师以文字或语音的方式记录下来。导师会针对教师的反思提出指导意见,职初教师再不断改进。召开家长会前夕,导师会让职初教师重点进行模拟演讲的练习,导师在旁聆听、指导。类似“片段教学设计练习”“观课评课练习”等我们都会采用这种导师跟进的方式展开。这样,在反复练习、反复指导的过程中,职初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丰富活动,有效跟进

猪养殖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疫苗免疫必不可少,还要加强饲养管理,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五、反馈评价,让刻意练习有效

反馈评价是调动新手教师专业练习积极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杠杆,为此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尝试:

该公司是德国IBG集团ABICOR BINZEL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各种焊枪、切割炬及焊接零配件的生产与销售,目前可提供焊枪、切割炬、机器人焊枪以及其他焊接类产品和零配件。ABICOR BINZEL公司拥有高质量的气冷、水冷、手动、半自动及全自动焊枪、各种系列焊接配件及焊接机器人辅助配套设备。

1.及时反馈,提高练习的效率

当我们想通过反馈来加强某项技能时,迅速的反馈是我们能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3]。例如我校的职初教师训练清单中,有一项技能是练好粉笔字,我们给训练的教师发放了一块小黑板,并进行了分组,每个组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兼评委,并组建了群。职初教师当天将自己书写的内容拍成照片发到群里,评委老师会立即给他们打好分数,并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有了及时反馈,老师们练字的积极性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听课、评课等技能的练习,导师也都会给出及时的评价。学校在和职初教师进行沟通时,他们表示快速获得反馈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2.有向反馈,提升练习的品质

因为每个职初教师都制定了个性化的练习规划,那么我们的评价方式也必须是个性化的。我们会结合每位教师制定的规划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其练习的项目进行评价。例如,一位职初教师规划练习的项目是“教学目标的确立”,那么我们会针对他项目练习的过程,以及这一项练习达成的情况做出评价。这样,职初教师进行针对性地练习,学校进行相匹配的评价,教师练得有方向,也有成就感。

3.正面反馈,激发练习的热情

学校在日常对新手教师的练习进行评价时,往往更关注于正面反馈,也就是将其练习过程中做得最好的一面通过总结和示范展示给全体成员,以达到明确练习标准,提升练习能力,优化练习结果的目的。例如我校的某年轻教师,个人素养好,在各项技能练习过程中态度也很认真,所以我们对她练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态度进行正面的肯定,并在校本培训时间请她交流心得体会。在这种正向反馈中,她表现得越来越好。校本教研时,她主动要求执教研究课,工作第一年就获得了区语文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工作第二年又获得了区赛课一等奖。现在工作四年的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了六年级的年级组长。她为什么成长得如此之快?她说学校对她工作的肯定,正面积极的反馈,让她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与环境中复制成功,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其他的职初教师在她的示范和引领下也快速成长。此外,我们也关注结果性评价。每个学期结束,我们会综合职初教师项目练习的过程和结果,评选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职初教师,并给予表彰,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

在从“新手”走向“高手”的成长过程中,“新手困境”是职初教师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刻意练习加速了职初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刻意练习”并不能解决职初教师遇到的所有问题,而“刻意练习”的方式却让他们在专业上成长得更轻松,更快捷,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梁燕,唐和川.小学职初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 2014(1):12.

[2][3]道格·莱莫夫,艾丽卡·伍尔韦 ,凯蒂·叶兹.刻意练习:如何成为一个高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7:22-24,144.

peak experience; empowerment; teacher development

CHEN Xiaoyan
(Changzhou Xinbeiqu Chunji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Changzhou 213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deliberate practice”, suggested by Eriks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can be used to cultivate novice teachers who are confronted with many teaching predicaments and through deliberate practice the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ompetence of teaching. Based on various surveys of their practical problems, we can help them to elaborately select and plan the projects of deliberate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s, and to focus on the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hoping to assist them to be competent for teaching and education in a faster and better way.

Key words: deliberate practice; novice teacher; competence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9094(2019)07A-0051-04

收稿日期: 2019-05-25

作者简介: 陈小燕,常州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常州市新北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责任编辑:颜莹

标签:;  ;  ;  ;  

“刻意练习”,提升职初教师胜任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