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分析_工人阶级论文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分析_工人阶级论文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级论文,收入分配论文,资本主义国家论文,当代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4)01-0057-05

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及相应的分配关系,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注意分析和研究这一变化,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近几十年来,随着资本一般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已经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有:第一,随着公司制企业制度的发展,资本的所有权和管理权逐渐分离,自我管理企业的家族资本家逐渐减少,代为管理企业的经理资本家逐渐增多。第二,随着资本的社会化,资本的所有权和股权越来越分散,资本的所有者和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分离。首先,资本的所有者可以是资本家,也可以是普通的劳动者,这说明资本的所有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本家。其次,资本所有者的职能,通过资本市场,营运资本所有权,实现资本的合理流动与配置。资本市场成为了社会资源配置、社会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的场所。资本的所有者承担了资本营运的高风险及可能的高回报,而且资本的所有者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剥削者。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逐渐减少,脑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日益增多。第四,由于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和广泛运用,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对于这些变化,不同学派的学者自然有不同的认识。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据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利用收入、职业和教育等作为阶级和阶层的标准。例如,美国的丹尼斯·吉尔伯特把美国社会划分为资产阶级、上中层阶级、中层阶级、工人阶级、劳动贫穷阶级和下层阶级[1](P397)。丹尼尔·罗斯茨把美国社会划分为上层阶级、上中层阶级、工人阶级、下层阶级[2](P402)。尽管划分方法不尽一致,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尽力扩大中产阶级或中间阶级所包含的范围,缩小雇佣劳动者阶级所覆盖的层面。他们认为:西方社会已经“中产阶级化”了。还有些人干脆否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美国企业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教授认为,到二战时,资本家已被“专门经营者”所取代,产业工人也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他们已经变成了“富有的中产阶级”,在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里,“知识性工人”和“服务性工人”这两个阶级将取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资本主义阶级关系之所以没有出现尖锐对立,是因为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呈现出中间化且多层次化[3]。与上述观点相反,我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无论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始终应该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阶级结构进行分析。他们强调,所谓中间阶级,实际上也应该分为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两部分,其分野就在于他们是否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剥削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中间阶级是一个极不稳定的阶级,他们不断地发生着分化:有些人上升为大资产阶级;有些人则沦落为无产阶级。

到底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呢?我们认为,应当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变化,防止片面性。

第一,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依然是分析和划分阶级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准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占有生产资料并据以占有他人劳动呢,还是不占有生产资料并因而被他人占有剩余劳动。列宁的阶级划分理论,是按照各集团在社会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以及领得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来划分不同阶级的。据此,我们认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收入分配形式,仍是划分阶级的基本标准。职业、收入和教育等只能作为参照标准,不能作为主要标准。

第二,对物质资本权力的拥有和依存状态,是分析和划分阶级的重要标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新型工人阶级”(注:以脑力劳动为主、拥有一定数量有价证券和物质财产的工人所组成工人阶级。)或白领阶层的出现,使得相当大数量的工人已不像早中期资本主义那样,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没有任何联系。尽管他们可能对生产资料的处置没有任何的发言权,但他们却以对生产资料的各种无形占有形式(债券、股票等)间接拥有一部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是,“新型工人阶级”仍然是工人阶级,无论他们拥有多少财产,无论他们凭借所有权证书占有多少社会财富,他们仍然是劳动力的出卖者,不得不屈从于资本权力,仍旧不能摆脱物质资本奴役。他们和蓝领工人在从属于资本权力的地位上没有本质区别。所以,那些丧失生产资料,或者即使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但又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阶级的雇佣劳动者,就属于工人阶级。

第三,在资本运行的层次上或在体制意义上,存在着资本一般关系范畴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在资本一般关系意义上,资本所有权关系不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前者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一般关系[4],后者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特殊资本关系;前者不反映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后者反映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在资本运行的层次上或从体制意义上讲,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关系,这就是资本的所有者并不完全等同于资本家,劳动者并不完全等同于雇佣劳动者。虽然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说,必然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但在运行层面上,不能简单地把所有的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归结为两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既存在不同于资本家的资本一般所有者,也存在着不同于雇佣劳动者的一般劳动者。比如,资本所有者和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者(注:有些学者有把人力资本的概念泛化地理解的倾向。我们认为,人力资本应当属于那些拥有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一般的劳动者不是一个概念。),以契约形式相结合,不能简单地视为资本对劳动力的雇佣和购买。这是因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和物质资本的所有者一样,都索取剩余,并拥有剩余索取权。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契约关系。所以,简单地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关系归结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系的做法,是不符合资本一般关系发展的现实的。同样的道理,由于资本一般关系同资本主义特殊的资本关系处于不同的层次上,把资本一般的所有权关系和劳动关系中的资本所有者和各类管理者、技术劳动者称之为“中间阶级”或“中间阶层”的提法,也是不正确的。这实际上是把这些人放在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劳动者阶级两大阶级之间,因而是放在同一个理论层次上,显然是不妥当的。

这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一个既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家阶级,也不属于雇佣劳动阶级的社会集团或人群。这些管理者、技术人员是资本一般关系发展的结果与体现。他们的存在,本身并不体现资本特殊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涉及到“阶级”关系。这些具有特殊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的人群,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他们同物质资本所有者的关系,不同于一般劳动力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契约关系,是资本一般关系发展的体现。

二、当代资本家阶级和现代雇佣劳动者阶级

(一)当代资本家阶级

现代资本家阶级与100年前的资本家阶级相比,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内部结构的变化;二是资本所有权和对企业控制方式的变化。前一个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家族资本家继续存在的同时,经理资本家(人力资本所有者转化而来的资本家)的人数和作用在逐渐增加;后一个变化主要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存在和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对企业的控制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资本的所有者,由原来对实物资本的控制,转化为对股权和债权的控制;家族或个人资本家对企业的控制方式,由原来的直接控制(即对管理权的控制),逐渐过渡到间接控制(即通过对企业“有效股权”的控制和雇佣高级管理专家来控制企业)。

1.家族资本家与经理资本家同时并存。家族资本家尤其是大资本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富豪,拥有巨额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产。他们主要是在工商界发迹的人物或家族。现代大资本家大多是像洛克菲勒、杜邦、梅隆等显赫家族的后代。这些大资本家大多数为食利者,不参加实际生产过程的经营管理,却从事各种投机活动。一些资本家尽管也参与企业管理,或兼任董事长,或兼任总经理等职务,但他们在高级管理层所占比重已经下降。家族资本家被高级管理人员所取代的论断,最早起始于1932年伯利与米恩斯所写的《现代公司与私人财产》一书。他们提出了企业为“管理人控制”的论断。1941年,詹姆斯·伯恩哈姆提出了已发生“管理人革命”或“经理人革命”的主张。1970年,西方学者罗伯特·拉纳宣称“管理人革命”已经完成。事实上,家族资本家对大企业的控制仍占有重要地位。1965年,在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36%,经理控制44%。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最大500家工业公司中,有236家即47.2%为家族或亲属集团控制。

高级管理人员是从一般管理人员中提拔起来的。他们主要是担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主管技术和财务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员。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之所以成为资本家阶级的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拥有大数额的公司股票,并可获得很高的个人收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金制度向基于长期业绩的激励方式转变。许多公司设立了巨额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期权。据统计,全球前500家大公司中,至少有80%已向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了股票期权报酬制度。高级管理人员的年收入中,来源于股票期权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亨代公司的总裁托尼·欧仁在80年代末收到一笔高达40万股的股票期权,远远超过其工资收入。1990年,美国苹果电脑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获得1670万美元的年收入,来自股票期权的占到87%。沃尔特·迪斯尼制片公司的迈克·艾斯钢1993年11月通过优先认股权,获得1.97亿美元。这个数字使他登上了1993年收入排行榜首。2000年素有“全球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获得的1670万美元,连比尔·盖茨同期63.9万美元的年薪都相形见绌。1999年,韦尔奇还获得了300万份期权。在2002年前的5年时间里,美国大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年薪过亿,高级经理人的平均年薪也有2740万美元(注:实际上,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巨额收入,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业界是有争议的,称他们是“抢劫者”,如美国著名的JDRP公司管理专家理查德·科柏说:“简直像天文数字了!”)。据调查,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年收入的43%来自各种长期激励方案,其余来自工资及基于当期业绩的奖金。目前,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平均收入是一个蓝领工人的209倍,是美国总统的7.5倍。美国总裁们的平均收入,1992年是他们雇员的142倍,到1997年,这个数字高达185倍。按1990年普通工人工资计算,一位工人需要85年时间才能挣到高层管理人员一年的收入。

高层管理人员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层管理人员控制重要的生产资料,掌握大公司的决策权和经营管理权,通过公司之间的参股渗透,相互担任董事,组成了广泛深入的公司集团网络。他们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选举的控制和影响。出任政府高级职位,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政府中许多高级官员都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出任。

家族资本家和高级管理人资本家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别。共同点是,其发展的结果和趋势相同,其最终的阶级属性相同。他们既是资产阶级,拥有和控制重要的生产资料,购买或控制、支配他人劳动,占有或索取他人剩余劳动,在社会经济政治上拥有很大的权力,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之间的主要差别有三方面:首先,在于所拥有财富的来源不同。家族资本家主要是通过继承遗产积累财富,通过投资来增加新财富。其次,达到现有高级地位的途径不同。家族资本家由于其富裕家庭背景,从一开始就登上了公司的顶层,而管理人员是通过自己的奋斗而一步步到达高层的。再次,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的侧重面来看,家族资本家参与决策较多,而参与管理较少。管理人员既参与决策又参与管理。

2.股权分散与“有效控制”并行不悖。早期,股份公司的股东基本上都是资本家,他们掌握着公司的大部分股票,股票所有权十分集中。例如,30年代福特家族拥有福特汽车公司100%的普通股票;梅隆家族占有80%的美国制铝公司的股票。战前,大公司一般都是由某一家族财团控制其主要股份,它本身又作为总公司或母公司控制一系列女儿公司、孙女公司等,是一种纵向的公司法人持股。战后,股份公司的股东人数大增,公司企业、银行、各种基金会、保险公司之间法人相互持股的比重不断上升。横向的法人相互持股成为战后主要特征。股权分散化和法人持股的普遍化,被西方学者看作是“资本民主化”和“人民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之一。再加上股份公司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职能(管理权)的分离,西方学者认为,现在掌握大公司权力的不是资本家,而是管理者,发生了所谓的“管理人革命”。

事实上,股份公司的发展,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也没有发生资本权力的真正转移,而只是导致了控制方式的转变。首先,股权的分散化,虽然使资本家对企业的控制减少,但凭借对企业拥有“有效控制”的股票份额,资本家和高级经理们牢牢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在股权广为分散的今天,垄断资本只需掌握某公司股票的3-5%,就可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而广大的股民对公司拥有的权力,实际上是一纸空文。其次,法人持股的发展,虽然使某公司的多数股份被其他公司和许多金融机构拥有,但实权仍被本公司的大资本家和许多金融机构控制。大资本家及其家族对大公司仍保持较大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权力。如福特家族还保持着对福特汽车公司的控制权;洛克菲勒家族继续在大通曼哈顿银行、东方航空公司、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及一些大银行和大企业中占有可以左右一切的股份。许多资本家及其家族成员们在大公司董事会任职。有些家族成员可能已不在大公司中占有实际的职位,但在行使“潜在的权力”或间接控制权力,即利用他们控制的大宗股票对管理部门进行牵制,或通过他们雇佣的管理人员进行干预。即使经营管理者行使的管理权多些,也不能说是资产阶级“大权旁落”了。高级管理人员和大资本家都属于资产阶级。高级管理人员同家族资本家共同控制着大公司的最高权力和其他实权。

(二)现代雇佣劳动者阶级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雇佣劳动者阶级,无论是从外延上看,还是从内涵上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总体的变化:数量与质量的提高。战后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增加。美国从50年代初的4930万,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1.01亿。同期,英国从1980万增至2250万;日本从1800万增至4100万;德国从1650万增至2380万。1998年,美、英、日、德的工人阶级数量分别增至1.09亿、2523.2万、5952万和3343.2万人[3]。阶级队伍的扩大,主要是靠减少农业人口来实现的。美国的农业人口,上世纪初还占劳动人口的40%,1970年降到了4%,现在已降到了1%。日本农民占劳动力的比重,也从1950年的45.4%,降到了1980年的9.7%。1971-1996年,英国农业从业人员在全部就业人员中的比重,从1.9%下降到1.3%。

工人阶级的劳动质量明显提高。首先,工人平均受教育时间增加和受教育程度提高。美国全体职工受教育的时间,从1948年的10.6年,增加到1977年的12.6年。在美国民用劳动力中,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比重,从1948年的58.3%,提高到1992年的90%。同期,受高等教育的比重从14%提高到55%。1997年,在全美劳动力中,获得大学以上学历的占56.6%。其次,工人阶级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增长迅速。战后初期不足10万人,到20世纪80年代,已达到500多万人。再次,企业管理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工人阶级中所占的比重也在提高。从1950年的519万,增加到1980年的1089万。占全体就业人员的比重,从8.8%提高到11.2%。另外,工人的劳动技能和平均熟练程度也在提高。熟练工人在生产工人中的比重也大幅度提高。

2.行业的变化:服务业工人已占主导地位。在16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工人所占比重从1870年的48.8%,降到了1978年的7.5%。工业工人所占比重,从27.5%上升到34.5%,而服务业工人所占比重,则从23.7%骤升到了58%。美国工人阶级的这种变化更为明显。美国第三产业在就业人数中所占比重,1900年为37.9%,1940年为50.3%,1990年到68.8%,1999年已占75%。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已超过了60%,在有些国家已经达到75%左右。

3.职业的变化: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美国白领工人人数1900年为508万,1950年为2165万,1980年增加到5069万。白领工人同期在全国就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17.5%上升到36.1%和52.1%。蓝领工人人数在1900年为1038万,1950年为2431万,1980年为3084万。同期所占比重分别为38.6%、41.2%和31.7%。可见,无论是白领工人的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都在迅速增长。蓝领工人虽然绝对数量有所增加,相对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三、简短的结论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1.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分析,一方面要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的标准出发,对资本主义特殊的所有制关系或特殊的资本——劳动关系分析和研究。从这一角度的分析表明,无论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发生何种变化,仍旧存在资本私有制基础上的资产阶级和雇佣劳动者两大阶级,仍然存在着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和对立性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从经济运行层次上或体制层次上,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资本一般范畴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的分析表明,不能简单地把所有的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归结到两大阶级之中。既存在不同于资本家的资本一般所有者,也存在不同于雇佣劳动者的一般劳动者。这一群体的存在,是资本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一般的资本——劳动的平等契约关系。这一关系与特殊的资本和劳动关系,具有内涵、存续时间长短等方面的差别,属于不同的层次和范畴。他们是一个阶层概念,而不是一个阶级概念。因而,也不能把这一群体归结到所谓的“中间阶级”之中去。实际上,是不存在什么“中间阶级”的。

2.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现代资本家和现代雇佣劳动者两大阶级。现代资本家阶级与以往相比,不仅发生了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且他们所有的资本在存在形式和所有权实现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在对企业控制方式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方面是家族资本家与经理资本家并存格局形成,从而使得资本家阶级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更是生产社会化、物质资本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趋势。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一般和资本特殊运动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注意多角度地研究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动向,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收稿日期:2003-06-10

标签:;  ;  ;  ;  ;  ;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分析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