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类行业得到飞速发展,虽然经济危机对建筑行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致建筑类行业出现了业绩下降的情况,但是国家不断出台新政策,对建筑行业给予最大的扶持力度,为了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和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行业试图寻求新的设计理念和方式,生态建设设计受到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生态理念;设计原理;设计方法
1定义和特点
生态建筑设计就是通过利用建筑自身的特点,再结合建筑所处的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设计,从而保证生态资源能够在建筑环境中实现高效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达到节省生态资源,促进建设工作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在进行生态建设设计时,生态建筑设计是集建筑学、生态学、工程学和其他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学科,运用具有现代化的科技方式,对建筑的整体因素、周边自然环境实行高效的结合。生态建筑设计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生态建筑设计具备极强的完整性和体系性;其次无论建筑资源还是生态资源都可以借助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达到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综合使用率的目的;最后是生态建筑体现出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积聚的所有的意识观念和价值观,将生态建设的社会性更好的呈现出来。
2生态文明视角下建筑设计的主要类型
2.1节能型建筑
通常意义上讲,节能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考虑的问题和出发点是通过力求降低建筑在施工生产期间所消耗的能量和资源,或通过一定程度的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等,实现建筑在建设和使用阶段的能耗最低化。同时伴随以建筑使用阶段所运用的太阳能技术、沼气池、风能新型能源技术,将建筑整体价值体现在节能、清洁、环境保护上,给人类活动创设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
2.2原生型建筑
这种类型建筑旨在还原或复苏传统建筑视角下的一些建筑要素,运用一些对环境影响更小的建筑材料,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在城市化进程和建筑发展迅速的今天,用现代的理念和科技理论兼有历史传统和地方风格,以建筑来还原地方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更高效的自然能源利用与供给,实现建筑与原生系统的和谐统一。
2.3高技术建筑
高技术建筑所指的“技术”有许多种,从建筑材料角度来看,高技术建筑所利用的建筑材料可以是轻质的、环保的建筑材料,也包含各类低污染、节能的现代建筑材料;从建设方法角度来看,高技术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手段与技术可以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或建筑控制围栏等技术实现的系统性修建方法,降低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而从使用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ArcGIS等,实现固定建筑的生态反馈和调整,实现有效的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给建筑加上一层生态皮肤,增强建筑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降低对电、水、天然气等资源的消耗,实现节能和保护环境的功能。
3.生态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房屋建筑形态的设计
一般来看,比起建筑物的外在形态来说,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实用性能,现代性的建筑与地域特性、自然环境相容性较差,事实上,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对周边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性。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环境相和谐的原则,注重建筑物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强调建筑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房屋建筑的形态设计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按照当地地形、地势、地貌等自然现状,同时,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对于建筑外形的影响,对建筑物形态进行合理化设计。人们一般靠视觉去感受整个建筑,若是建筑物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种和谐美不仅能使人获得视觉上的美感,还能获得心情上的愉悦感觉,获得心灵上的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增强设计过程中的生态化效果
在生态建筑设计方法中,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多进行实际气候、温度、水文等自然条件的调研,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顺应自然风向和布局等。强化对一系列能够与建筑物实现有机结合的资源的再生及利用,增强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和促进利用等。具体来说,可以在建筑设计阶段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程度和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其有效的高品质自然采光系统,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发展建筑太阳能能源利用,实现自然光能的充分利用,降低建筑内部采光所需能耗,如窗户集热板系统、空气集热板系统等;创设足够的通风对流结构系统,建立起完备的自然通风系统,降低空调等设备的使用率;建筑施工多采用新型材料,如新型玻璃材料:隔热玻璃、调光玻璃、吸热玻璃、电敏玻璃、低辐射玻璃等。另一方面收集雨水或使建筑中水循环利用,作为卫生间等冲水用水;保护建筑物周边地域的生态环境,确保绿化率。
3.3加大采用节能新技术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绿化情况等条件,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生态节能初步方案,并且在后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给排水以及电气专业的相关特点,进行有机整合,最终能够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节能环保设计体系,并在技术保证下尽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大能源的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其效率。
3.4防止噪声、控制污染的设计
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工作者必须调查和检测施工的场地,查看当地的环境污染与噪音有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若是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改变房屋的外界环境。比如在噪音污染超标情况非常严重的时候,那我们可以采用双层玻璃来减少噪音污染,同时也不会对自然通风产生影响。
4.生态建筑设计环保化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与品质,尤其是对生态绿色住宅的重视,促使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在新时期必将向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建筑设计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经济、安全、美观”等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创新设计方案,运用更多的生态环保材料和环保科技,科学地增加更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具环保性、健康性。不仅利于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型、舒适性,也能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品质要求,因此,绿色环保的风格必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建筑设计发展新趋势。
在21世纪,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代表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全世界范围内都应大力研究各种生态建筑技术和设计方法,倡导低碳生活,全面推动全球人们生活的品质的改善。尤其,我国正处于构建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更应重视生态化建筑设计的探索,努力提高生态化建筑设计水平,全面推动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结术语
生态建筑无论对建筑界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不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绿色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绿色生态技术,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探索上更有了重大的突破。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建设设计原则,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为人们建造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态建筑环境。
参考文献:
[1]毛杰,顾利明.生态茶乡度假区的茶元素建筑设计理念研究[J].福建茶叶,2016,03:165-166.
[2]徐莹莹.建筑设计生态建筑理念的融入[J].建设科技,2016,12:42-43.
[3]李琮.城市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理念的方法分析[J].江西建材,2016,22:37.
[4]魏金宇.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09:43.
[5]张冬,谭旭.生态理念下办公建筑设计与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256.
论文作者:白成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物论文; 环境论文; 自然论文; 理念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