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公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科技论文

如何实现公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科技论文

园区经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园区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如何实现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园区经济是某一具有特色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其关键不在于政府行政手段的强制捏合,而在于市场之手的微妙驱动

所谓园区经济,其关键当然在于对“园区”的认识。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园区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行政的、市场的多种手段,集聚各种生产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并使之成为功能布局优化、结构层次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企业聚集发展区或者称产业群集(Industrial Cluster)。目前国内外通常所说的各类开发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小区、技术示范区等等,实际上都是园区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

之所以出现某一具有特色的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在同一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其关键不在于政府行政手段的强制捏合,而在于市场之手的微妙驱动。国内外经济建设的实践表明,在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工业经济发展大多处于粗放无序状态,企业规模小、布局散、技术含量低的现象较为突出。随着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产业分工渐趋细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受客观经济规律驱动,以工业园区为布局特征的集约化发展模式,逐步开始取代“散兵游勇”的传统发展模式。这是因为企业向园区集中后,不仅可以实现道路、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以及投资咨询、技术开发等中介服务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升企业形象,营造企业文化,使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

国外成功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就是园区经济发展最为典型的例证。例如美国的硅谷。硅谷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内,靠近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从旧金山出发往南到圣荷塞(San.Jose)相距50英里。硅谷并不是因为硅比别的地方多而得此名称,而是因为其半导体工业群集而闻名天下。101公路就像穿越硅谷的一条动脉,沿线聚集了高达8000多家电子科技公司和软件公司,其中全球前100家大科技公司有20%在此落脚。英特尔(Intel)、思科(CISCO Systems)、升阳(Sun Microsytems)、网景(Netscape communication)和3COM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的总和已超过2500亿美元。

英国的苏格兰科技区在苏格兰中部,也是闻名于世的高技术区。这个地区集聚了大量电子生产企业和相关的科研开发和销售公司,现已成为美国乃至欧洲的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其集成电路产品占英国的79%、欧洲的21%。该地区拥有250家电子公司,就业人数4.5万,并拥有大量咨询、广告、销售服务公司。工业用电子产品、住处系统、国防和空间产品、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占电子工业就业量的近80%。

印度的班加罗尔(Ban galore)同样是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成功的一例。近年来,印度软件业和服务业的出口取得飞速发展,许多国家将其视为榜样,这与班加罗尔的成功是分不开的。而班加罗尔主要是集中研究和生产计算机软件,成为世界上一个最重要的计算机软件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到这里投资发展研究和生产业务。

中国台北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区也是成功的一例。1980年,台湾当局在距台北50英里的地方划出一大块地来发展高技术产业。经过短短20年的开发,它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硬件加工基地,和美国、日本这些半导体生产的领先者分享市场,其中,跻身于世界PC机市场之林的宏基公司(Acer)也诞生于此。现在,台湾的IT业总产值已经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事实上已经超过德、法两国IT产量的总和。

园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大有可为

我国从1984年10月开始将园区经济作为区域发展创新的一种尝试至今已有十七年了。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各级各类的经济园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目前我国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有43个,分布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土地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统计数字表明,全国43个国家级开发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较大:2000年国家级开发区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61.38亿元,比1999年增长26.72%;完成工业增加值1322.16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710.3亿元,同比增长26.29%;税收收入295.52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17.63亿美元,同比增长38.95%,其中出口163.38亿美元,增长30.48%;出口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69%。2001年上半年国家级开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748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28.6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大量的事实证明,园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大有可为的。各开发区作为本地区国内外经济的交汇点,是我国价值链中具备良好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

湖南在园区经济的建设方面也是认识得比较早、开发得比较早的。从1988年创办湖南第一个园区经济开发示范小区——永州凤凰园经济开发区以来,目前湖南全省共有各类开发区60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29个,旅游开发区1个,工业小区7个,城市小区18个,农业示范区1个,旅游度假村2个。也就是说,迄今为止,湖南园区经济发展的规划面积已达623平方公里,批准用地为107平方公里。

总结湖南园区经济建设十余年的实践,可以说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依托湖南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好“科技牌”、“开放牌”和“特色牌”,把工业立省和园区兴工统筹起来实施,因而也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是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园区经济工作的管理思路。几年来,湖南各级政府都把开发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和树立良好开放形象的大事来抓,在发展规划、项目选定、班子配备、优惠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精心指导和重点支持。省政府设立了湖南省开发区办公室,具体负责管理、协调和服务全省开发区的工作。郴州、永州等地市都明确了由地市计委负责开发区的协调管理服务工作。各开发区按照“精简、高效、服务”的原则成立了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当地政府的一个派出机构,依据当地政府的授权,对开发区行使管理职能,特别是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服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是为园区经济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优化了投资软环境。为了加快开发区的发展步伐和建设速度,湖南省政府先后制定了《批转省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我省开发区工作报告的通知》、《湖南省开发区管理办法》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开发区管理的通知》等法规和条例,在劳动、人事、外经贸、投资、工商登记等方面赋予了开发区一定的管理权限,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税外收费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优惠。

三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园区投资的硬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仅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2.5亿元。放眼湖南全省开发区,其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均因得到投资上的重点保证而基本完备,这为招商引资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注重质量、上档次,按总体规划进行水、电、路、讯、气等系统施工建设;二是尽可能利用老城区设施扩容延伸,有效地降低了开发成本;三是珍惜土地,不撂荒,不搞“圈地运动”,开发区坚持“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成效一片”。

四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各级开发区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样以长沙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截至2001年底已累计创办企业10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68家;2001年当年即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46.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占的份额超出了90%。

五是充分发挥园区建设“窗口”作用,推动了湖南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各开发区坚持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优惠政策,外引内联,注重引进适合本地的先进技术、新兴产业,在发展外贸和利用外资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

六是坚持因地制宜,初步形成了各地开发区的特色。第一,依托大项目,发展大产业,如长沙、岳阳、永州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依托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长沙、株洲、湘潭等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依托临近粤港澳的优势创建“三来一补”基地,如郴州、资兴和嘉禾等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发挥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建设开发区。如湘潭商贸工业开发区、蓝山县边贸经济开发区等;第五,依托县城,加快小城市的建设步伐。如耒阳、汩罗、衡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依托丘岗荒地,形成了特种农业示范区。如江永桃川洞特色农业示范区等。

总的来说,湖南关于园区经济建设的经验反复在验证一个道理,即园区经济是区域发展创新的有益尝试。对于望城县来说,这一认识因为近年来经济发展得益园区经济之多而备加深刻。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的郊县之一,望城全县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总人口72万,其经济的地缘优势比之其他并无太大优势。但是近几年来,望城县依托三面环城的独特区位,主动对接岳麓山大学城、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长沙经济开发区,相继设立了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湖南省台商投资区、含浦科教产业园、河东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引进建设了湖南省新闻出版科技产业园、中联重科工业园、国家级华星宇传感科技园、托普信息科技园等专业化特色园区,坪塘、雷锋、白箬铺等乡镇也纷纷设立了乡镇工业小区。目前,湖南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已有旺旺食品、沐林食品、派派奶业、金师露高粱酒、品高食品等9家企业落户,投资规模达12亿元,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年上缴税金近6000万元。湖南省台商投资区现在已有30家企业落户,协议引进台资近3亿美元,其中总投资过千万美元的企业3家。新闻出版科技产业园内也创办了5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五”期末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通过着力发展园区经济,望城县的经济快速增长具备了强劲的动力。2001年,全县共完成GDP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亿元,增长33%;综合实力目前已经跻身湖南全省五强县。

加入WTO迫使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上,重新审视园区经济自身的定位和优势

尽管园区经济在我国区域发展的创新中不断被实践验证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经过多年的运行,各级各类的园区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对来自WTO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站在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上,开阔视野,重新审视园区经济自身的定位和优势,思索如何充分利用价值链体系中国际、国内的资源,保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使园区经济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这是决定各级各类园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首先,加入WTO之后,我国现行各类园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将会明显减弱,作为驱动园区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一旦重新进行调整,将会直接影响园区经济的发展。大家知道,一直以来,我国各个开发区普遍采用了税收、人才、土地、金融等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资本,促进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上述各种优惠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和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但是也存在下述几方面的问题:其一,不同的区域优惠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有能力提供更为优厚的优惠政策,这种情况并不利于内外资金和人才等资源向经济落后的地区流动,造成了新的地区间的不平等。这种不同区域间的不对等优惠政策将因WTO非歧视性原则的要求而逐渐同化。其二,税收工具一直是被开发区广泛运用的优惠政策之一(包括:优惠税率、免税期、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退税等),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方面,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使产业导向明晰程度不高;不同区域间不平衡的税负也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形成明显反差;我国现行的涉外税收普惠制,使外资企业享有超国民待遇,导致内资企业税负明显重于外资企业,从相反方向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税收优惠幅度对投资规模没有限制,容易导致投资规模轻型化、投资行为短期化。加入WTO,必然要求我们遵守国际惯例,随着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各地税收优惠政策的区域性优势必将逐步消失,在一个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实行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成为必然。其三,法规制度存在着透明度不高和连续性不强的问题。政策的多变,法规的随意,不仅制约了各个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损害了我国在国外投资者心目中的整体信誉。

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分开发中的园区长期以来在强调软环境(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时,却对投资硬环境的作用有所忽视。实际上投资的硬环境往往对引导资金流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就取决于资金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只有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外部环境先行发展的条件下,税收优惠政策才有可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否则必然造成短期投资的增多、投机行为扩大,不利于资本在不同发展区域的合理流动。因此,没有一个好的投资硬环境,即使税收条件再优惠,也不利于园区经济的长久发展。

其次,良好的投资环境需要健全的管理体制为之提供运行的保障。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园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有利于改革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企业运行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园区经济管理体制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弱化的表现:一是随着园区建设规模的扩大,园区管理服务职能逐渐拓展,导致财政负担加大,机构面临膨胀的压力。二是园区管委会的经济管理、财政统筹等权限由相对集中转为软性分解,导致办事环节增多,协调难度增大,工作效率降低。三是随着园区承担的社会事务性工作的增多,园区行政运用逐渐与普通行政区趋同,由相对自主、主动变为盲目随从、被动。四是开发区人才激励机制不活。行政人员安于现状,知识更新步伐滞后,服务和竞争意识不强。

第三,有专家曾经指出,“中国的开发区只有企业没有产业”,我看这并非危言耸听。目前,我国企业更多的是单兵作战,并未形成产业的整体力量,园区经济的整体优势尚未体现,当然无从谈及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产业的整体形象;同时,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现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但是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游离于WTO的规则之外,并且一直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

依托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市场原则,通过竞争而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园区经济

上面所说的种种影响均不利于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亟待改变。园区经济也必须从单纯的税收优惠、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为主要引力的开放中走出,转而着重以改善环境、健全体制、发展产业等创新为引力的开放,以形成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并为最终提高我国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而努力。因为未来园区经济的投资环境必将逐渐趋同并拓展,园区之间的共性也将随之增加,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发生转变,公平竞争、友好合作将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然而,具体针对每个开发中的园区而言,由于各园区之间以及园区与周围地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在新的形势下,各地的园区都会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方向,并按价值链的原则,培养并壮大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群的重大问题。因此,立足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特色来进行招商引资和发展产业,从而成为我国经济价值链中独特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仍是各个园区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更是从容应对来自WTO的挑战的有效对策。

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由于历史经济的积累,相对微观的区域经济往往表现出很多的差别,从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湖南而言,例如浏阳的花炮、益阳的竹器等。因此,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依托某一种产业,甚至某一种产品,以一家或几家相当规模的企业为“龙头”,集聚同类型企业或带动一批相关产业,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化工业园区便成为可能。有特色的专业化工业园区是开放型的创业舞台,具有适者留、弱者去的机制,既能“筑巢引凤”吸引一流企业,又能发挥集聚效应,形成“雁阵经济”,使自己永远处于竞争舞台的制高点。这方面全国各地并不缺少成功范例。如浙江省诸暨市的大唐袜业专业区,仅袜子年产值便达40多亿元,小小一双袜子,不仅振兴了大唐经济,而且富裕了周边地区。又如,我们湖南的浏阳生物医药园、以及望城县的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等,由于定位合理、概念鲜明,开发建设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均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事实上,作为地方一级政府,因管辖的区域十分有限,可以调配的社会资源也并不多,如果一味贪大求全,一窝蜂去开发建设“高新技术园区”,显然是脱离客观实际的。这是因为,高新技术园区要以科研为依托、走产学研发一体化发展道路,凝聚高新技术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各种优势,研究开发科技成果,并迅速推广形成尖端产品。高新技术园区建设,不仅基础设施必须配套完善,而且内部功能设置必须专业化,并非每一级政府都具备培育“高新技术园区”的客观条件。

显然,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园区经济的关键在于选准“特色”。那么如何把握“特色”呢?我认为其判断依据主要有四:

一是看其是否是具有较强支撑力度的支柱产品或者系列产品。所谓支柱产品,包括占有重大市场份额的名、特、优、新产品,是一个园区特色经济的最基本要素或标志。这种支柱产品,充分利用一个地区的现有基础,发挥其资源优势,提高加工深度,是高水平、高质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的产品或系列产品。一个园区要发展特色经济,首要的就是立足特色产品,开发特色产品,从而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业,进而构建支柱产业。

二是看其是否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市场前景。一个园区无论是产业,还是产品和企业的发展,都要围绕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作文章。占有了一定市场份额,就有特色经济,反之就没有特色经济。提高市场占有份额,既要考虑与国内市场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相一致,适应居民购买力增长的需要,为广大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提供有效供给;又要面向国际市场,在技术水平、经济规模、消耗指标、产品性能和质量等方面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能够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三是看其是否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构成一个园区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及骨干企业集团、产品系列,应在整个园区的GDP贡献率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比较大,并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相一致,以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是看其是否具有较高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一个园区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的科技含量高,从而决定了产业、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了科技含量贡献数额与生产要素数额二者之比。科技含量数额主要包括在新工艺、新设备、新兴材料、员工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量,生产要素数额主要包括除科技方面的投入以外的凝结在产品价值中的其他投入量,科技含量贡献数额愈大,科技进步贡献率就愈高。

政府能否在园区经济建设的制度上加以创新,是园区经济能否在WTO时代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纵观国内外园区经济的建设经验,政府能否在园区经济建设的制度上加以创新,是园区经济能否在WTO时代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其能否继续保持“洼地效应”,吸引特色产业或者说特色企业前来聚集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政府显然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首先,当然在于投资环境的创新。据悉,为了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拟从六个方面推进税制改革,即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在税收上享有的超国民税收优惠待遇将逐步取消,用产业导向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取代现行的普遍性外资税收优惠;实施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型改革;调整消费税征收税目;择机出台一些新的税种;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卫生、环保等产品将实行差别性进口税收政策;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因此,新的税制将提供一个更适宜外商投资和长远发展的政策环境,并有利于保障内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尽管设计和实施适当的税收优惠对刺激投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却认为,税收优惠不是主要的,他们更看重的是总体投资环境、市场前景以及投资回报率。

在投资环境的创新方面,政府迫切需要在改善基础设施、健全法律和法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环境、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等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致力于三个平等的原则,即政治上平等对待、法律上平等对待、政策上平等对待,尤其要下决心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积极营造一个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增强服务观念。要积极倡导投资者的需求就是工作目标、投资者的困难就是服务方向、投资者的赞誉就是最高追求的全新理念,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要树立一种“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意识,努力营造一种“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要为园区经济成立专业的服务机构,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派驻人员的地位,赋予其更大的权限,实现“一站式”服务,以减少工作环节,实行服务提速。同时积极发展信息咨询、律师、公证、会计、金融保险等中介机构,从整体上增强园区经济服务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园区真正成为激活科技资源、广纳海内外英才,把人才和智力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的孵化器和推进器。

其次是管理体制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园区经济不断获取新的发展契机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基本条件,这既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园区经济深层次的发展固然需要外因和内因的有机结合,但归根结底是要依赖于其自身内功的修炼的。哪一个园区抓住了潜在的机遇,充分利用了政策的宽松条件,对管理体制创新进行了主动和大胆的尝试,使新的管理体制具有更强的应变性和适应性,它就能突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管理瓶颈,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也对一个更广大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

园区经济管理体制创新应该按照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在管理模式上体现一个“特”字,机构上体现一个“精”字,运行机制上体现一个“活”字。要继续保持高效、精简的特点,进一步理顺机构设置,加强沟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变“强审批,弱监管”为“弱审批,强监管”,重新配置行政职能;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建立选优用优、效率为先的用人机制与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政府和公众监督机制。

总而言之,我国的园区经济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建设,即能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水平,既有无可辩驳的成绩和作用,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问题。如何正确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每个园区必须正视的问题。我认为,园区经济只有对其自身在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价值链中的使命有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对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问题进行深入思索,才有动力对寻求自身的定位进行努力实践;园区也只有利用现有的资源,以环境创新、体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打造适合国情、市情和区情的特色产业群,以提升自身实力并促进区域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  ;  ;  ;  ;  ;  ;  

如何实现公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