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看德国学前课程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_幼儿园论文

从情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看德国学前课程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_幼儿园论文

从情境论的产生和发展看德国学前课程的发展趋势(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学前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情境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外幼教

情境论以鲁宾逊的教学理论和费瑞尔的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在批判功能论和学科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1.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中心

在学前教学中,以儿童的生活情境为中心应作为教学原则来理解。学前儿童的生活情境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教学应该在儿童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以培养儿童在不同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2.社会学习与知识学习相结合

社会学习不能作为与数学、音乐、语言等并列的独立的一门学科来理解,而应作为学习中心。知识的获得及能力的培养应在社会学习过程中进行。

3.建立混合组以取代传统的同龄组

儿童在混合组学习有以下几方面长处:1)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转变为儿童之间互相交流经验的过程;2)混合组环境与儿童所处的复杂的日常生活环境相近,因此,各种经验的学习有利于儿童适应日常生活;3)在混合组学习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4)从教学组织方面来看,在混合组学习有助于儿童相互间责任心的培养。

4.家长积极参与教学

家长对孩子所处的环境比较了解。一方面,在讨论数学活动中,家长可以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出发,发表自己对教学的看法。另一方面,参与教学,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再学习过程。

5.儿童参与教学安排活动

成人和儿童的关系从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成相互经验交往关系,儿童和成人共同在生活环境中学习。

6.幼儿园教育走向社会

教学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教学可以在其它社会团体、教育机构进行,充分发挥非专业教育者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7.灵活的教学安排

儿童的日常生活不是根据事先规定的计划(如自由活动、早餐、教学活动、中餐、午睡及自由活动等),而是根据儿童的生活情境来安排。

8.将幼儿园变成儿童的生活环境

儿童的活动场所的设置要符合开放式教学原则,使每个儿童的个性能得到发展。

四、情境论在学前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选择

选择的与学前儿童生活有关的情境必须是:

1)儿童目前所处的和将要遇到的情境,而不是成人所处的情境;

2)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下儿童个体所能认识的特殊情境,而不是那些对所有儿童来说最理想的情境;

3)那些能被儿童感受,通过教育手段能发生变化的情境,而不是指那些与社会发展有关,但学前儿童还远远不能领会的情境。

2.情境由来

情境的产生可以是多方面的,主要指:

1)儿童提出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及其愿望等;

2)儿童在幼儿园所经历的事件,如:在游戏中,由于某个儿童不守游戏规则而引起争吵;

3)儿童与父母及其它成人共同经历的事件等。

3.教学单元

如何从纷繁多变的情境中找出重要的情境来?在情境中培养儿童哪些能力?要回答这两个问题,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儿童及家庭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搜集有关资料,组织教材。在情境论运用于学前教学实践中,以重要情境为基础的所谓“教学单元(Didaktischen Einheiten)”逐渐产生。如:儿童在医院(尤指儿童怕生病,怕进医院)、儿童独自在家、广告、电视、死亡、父母白天做什么、迷路、住房问题、周末、成人和儿童、残疾儿童、儿童和老年人、垃圾、入学、我和我的家、收拾东西、吃饭、睡觉等等。

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与儿童相关的情境也将有所改变。因此,各时期的教学单元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虽然,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人们对各教学单元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学单元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一教学单元,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体现。下面,举例来看看情境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4.教学实例

1)教学单元——“迷路”

情境

谁要是迷路了,可以给家里或幼儿园打电话,但是,儿童由于个子太小,够不着电话筒或手头没有打电话的零钱该怎么办?

教学过程

在火车站大厅里有几个电话厅。儿童和老师藏在广告牌后面,然后让儿童分头去问过路人,请过路人帮忙打电话,或找他们要打电话所需的零钱。结果,过路人反应各不相同。有的说:“你一定是嘴馋了,想要钱买零食吃。”有的说:“等等!我带你去找警察。”还有的说:“我把你抱起来,你自己就能够着电话筒了。”儿童过后互相交换各自的经验。

2)教学单元——“残疾人”

情境

一天,一位残疾妇人坐着轮椅路过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看见她,觉得她挺可笑。

教学过程

老师找妇人谈话,和她商量,请她到幼儿园来,对孩子们讲讲自己作为残疾人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接着,孩子们做角色游戏,有的扮盲人,有的扮聋哑人等。孩子们这才发现,他们幼儿园里没有残疾儿童,但他们知道,幼儿园附近有一个残疾儿童。老师和孩子们随后去看那位残疾儿童,请他常来幼儿园玩。

标签:;  ;  ;  

从情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看德国学前课程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