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款的孩子,路该怎么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款论文,该怎么走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子
纪实故事之一
星期天下午,该做的功课都做完了,该玩的娱乐也“淘”了个遍,李强,这位东英私立学校的小帅哥,感受到了空前的无聊。打网球的念头就这样冒了出来。李强家的临湖小别墅后面,在长绿不凋的进口草坪的环绕下,有一片高标准的网球场。这片场地仅供别墅业主无偿使用。老实说,正是这片有别于普通沙尘飞场的户外网球场的“贵族场地”的存在,李强轻而易举地拥有了一支陪练队伍,一支“网球雇佣军”。在李强的“雇佣军”中,他的初中同学、网球迷沙新伟是最积极的一个。李强还记得沙新伟初见这片网球场时惊叹与嫉妒交织的目光,沙新伟嗫嚅着说,李强你真幸福,你不觉得你的幸福来得太容易了吗?李强说,这算什么,小意思。如果我爸爸生意做得好,我们也许会拥有一个微型迪斯尼!只要你对我够哥们,我有的,也一定让你享受一下。别废话了,打球打球。
李强的球品比麦肯罗还坏,打输了就摔拍子,有时能把后拍柄摔断。沙新伟和其他“雇佣军”一样,敢怒不敢言。慢慢地,他们学着不与李强一般见识,打球只用七成力,免得李强发脾气。要知道,如果不与李强打球,他们只有到区图书馆的“土法网球场”上去打,灰沙蔽眼的,只有一面较量一面朝地上泼水。“贵族场地”毕竟是有吸引力的,沙新伟们意识到李强的凝聚力与其父母的财富密不可分,而李强也以此沾沾自喜,认为“雇佣军”们将永远惟命是从。
然而这一天李强在沙新伟那里碰上个软钉子,沙新伟说,我表妹来北京了,我得陪她打球。李强冷笑说,就去你们的泥巴场地?李强语气里的轻视意味终于激起了沙新伟——16岁的小伙子怒火万丈地对李强说,够了,一年来,我没有痛痛快快地赢过一场球,也没有明明白白地输过一场球,我还像个网球手么?这300多天我一直在后悔, 后悔自己屈服于财势。你找别人去吧,我不是你的“雇佣军”了。
李强被沙新伟的怒气打懵了,好半天才醒过劲来,撇撇嘴。正如李强所想的,想来“贵族场地”练球的同龄人不少,一个电话打出去,又找到一个男孩……不过这个下午一向自负狂妄的李强不知怎么有些蔫蔫的,以致对手想送他一局赢,也竟没送成。沙新伟是一个多么好的对手!直到失去了他,李强才意识到心里空缺的那一块,不是表面上的“人缘”所能填补的。李强隐隐地有些后悔,如果他们之间的家境落差不是很大,以他们性情上的棋逢对手和球艺上的互为促进,他们是可以建立更健康的伙伴关系的吧。而现在,包围李强的又是一些虚妄的“友情”了,没人敢直截了当地骂他,也没人敢立誓要赢他的球,激起他的热血涌动了,千万富翁的孩子李强,像一个失去敌人也失去朋友的武林高手一样,露出疲沓之气来。
他承认很想念沙新伟背着球拍出现的样子,不过,要他去跟沙新伟认错,打死他也不干的。财富已将他托上了寂寞高台。
这样的孩子,要快乐,也颇不容易哩。
纪实故事之二
在励志私立学校,到初二(2 )班来当班主任的老师都要过王豪这一关。王豪是所有男孩的头,倒不是王豪家里的财产多过所有的学生,而是因为王豪是这群十四五岁的孩子中,最“酷”的男生。不仅在消费姿态上无人能敌,口才又好,“挫动式”蹦迪蹦得如痴如醉,元旦汇演,人家练了个把月的自创舞,还没有他练过两天的来得妙。在大款们的孩子群体中,所谓“威信”就是以这样奇怪的方式确立的。王豪成绩好不好,不足以动摇其“核心位置”,初二(2 )的几任班主任都摸不透这个理,只有黯然走人。
这一回派来的班主任姓姜,是从某重点中学跳槽过来的,很雷厉风行。一上来就抓班级管理,揪了王豪爱下午迟到的小辫子,王豪挺不高兴。王豪就准备在公开课上让姜老师下不来一回台。办法很简单,召集所有的男生吃一顿饭,要求他们在公开课上缄默不言,无论姜老师问什么,底下都像吸音的礁石一般,了无回声。王豪再三强调说,别跟班头顶嘴,顶嘴显得你没风度。咱们只来个一问三不知,谁要是喉咙口发痒应了班头的茬,我就不理谁!
结果那节公开课果然就没男生发言,姜老师一提问男生就碰个软钉子,汗淌了不少,不知道找谁冒火。姜老师十分艰难地微笑着,撑完了这节课,闷了一肚子的问号回办公室。
王豪自然赢了,又请了男生们上麦当劳,当一些男孩提出来要为王豪的快乐干一杯时,王豪突然挺懊丧挺不耐烦地说,“你们真无聊——我也无聊,但你们无条件听我的,一点个性也没有,不更无聊?”男生们面面相觑,不知道王豪干嘛又不高兴。王豪更觉得这帮富家孩子的幼稚,也就更感到了没来由的孤独,“下面我宣布,我不想为难班头了。怎么弥补,你们看着办吧。”王豪说完就出了麦当劳的旋转门,丢下一屋子营养过剩唯其马首是瞻的同学。
其后,包括姜老师在内的所有老师都认定富家孩子的确难教,各种管理措施的到位,也比计划中的滞后很多。
这显然有违王豪们的家长把他们送来上一流学校的初衷,然而,这怪谁呢?
平民学生实话实说大款子弟
江美茜(16岁,私立学校的工薪子弟之一):我很少与那些董事长们的孩子在一起。我觉得他们傲慢得可笑,谁都知道“富不过三代”的古训,从小万事俱备对人没什么好处,只会让人躺下来睡懒觉。
我上私立学校,只是看中了这里的硬件设备。我来这里,花费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的积蓄,我感到压力颇重。而那些真正的富家子弟是没有什么压力的,我有时候能理性地看待这种差别,有时又被强烈的不公感笼罩。为什么人从小就不在一根起跑线上?为什么我们的出路比他们的要狭窄?我承认我是憋着一口气,只有比他们更强,我才能心安理得。
在这种环境中,如果你的父母是拿薪水的人,你就自然而然失去了一份平常心。
周军(18岁,曾在私立学校就读一年半):我承认自己不擅与富人的孩子交往,我后来费尽心思让我爸爸帮我转学,就因为像我这样的工薪子弟在私校没朋友。我不想跟太富的孩子交朋友,我也承认他们事实上挺孤独,因为为了某种虚荣心,他们必须与“圈子里”的孩子交往,那种交往也充满了“表面上的热闹”,与我心仪的“以心换心”的友谊截然不同。
我承认,我不愿与这一层面的孩子交流,也是基于自尊或虚荣。其实真正的友谊应该无视两个人的背景,可这是很高的境界,也许要等我们30岁时,才能部分做到这一点。
张羽(17岁,私立学校高三学生):在私立学校就读的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金钱的压力,无论是不是董事经理们的孩子。对我们这个年龄来说,这可是种考验。通常我们只是抱怨家庭和社会对我们强调了这种压力,我们自己是否力图去摆脱这种金钱的压力呢?比如,我们有没有试着与不同背景的同学交朋友,不管他是贫是富?平民子弟有没有学习富家子弟特有的交往能力,而不仅仅将成绩作为“打败”对方的武器?在私立学校里,拿出所有积蓄来上学的孩子是一个群体,进出有高档私家车代步的孩子又是一个群体,两个群体很少往来,我觉得这不正常,这使得两类孩子都失去了伙伴,也使他们眼界狭窄。
为什么不建立一种“越界”的友谊呢?
(专家评点:富家孩子健康成长的途径有很多,有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与平民孩子交朋友,交真正平等意义上的朋友,了解量入为出,与父母分忧的乐趣。这种需求必须是双向的,真正地忽略背景的友谊才建立得起来,在这一点上,平民子弟也有帮助他们的同龄人的义务。不要带着仰视的眼光去追逐富家孩子,也不要轻视他们对友情的渴求,轻视他们的真诚。要知道,这是帮助富家孩子成熟起来的“治本”之法。
在青春期,朋友的影响甚至超越了师长。)
在教育上,你敢顶真吗——老师实话实说
余华强(34岁,曾任某私立学校生活教师):我去Z校的时候, 初三甲班的生活教师虚位半年了,据讲,这个班87%的学生,来自富裕家庭,还有三位学生的家长是本校校董。我的前任对我讲,校长一再强调,家长是本校的衣食父母,换言之,学生也是,这话的意思还不明白?得饶人处且饶人,反正这帮孩子也无需在夹缝中求生存。我当时血气方刚,最不爱听这话。我认定面对这帮大款的孩子,你作为教师你不敢顶真,就是失职。我要从最细微的地方教育他们,比如不准剩饭、不准将脏衣服攒一周带回去洗;自己的开水瓶空了,不准不打招呼就用人家的热水;寝室里不准放摇滚和爵士乐影响别人,如果你想听,可以,得戴上耳机……刚开始,逆反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但我的韧性足够,慢慢地,学生开始在生活与交往上井然有序。尽管数年后我离开了那里,但学生与我的友谊仍在。我至今认为,在教育方面,教师之责不可推诿——你要像对待普通孩子那样对待这些浑身名牌的孩子,他们将来也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得自立的呀。
谭素芳(39岁,某私立学校班主任):我觉得在教育方面,要对这些富裕的孩子灌输的最重要的美德是谦逊与忍让。这是骄纵刚愎的反面,也是最不易有的美德。我对学生说,国外富豪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去餐馆当外卖员,在大公司做底层职员的比比皆是,他们惟一被要求的,就是在任何误解和屈辱面前,都不能说出自己的背景;只有在最冷的水中,一块烧红的铁才能激打成钢;你们也是这样,如果你们想有所作为,就不要在任何人面前说起你的父母;他们是他们,你是你。我至今感到,这是我在私立学校针对特殊的教育群体,所收获的最重要的教育思想。
(专家评点:谭老师的论点是最关键的。我们不得不意识到,谦逊和忍让是这些孩子最易缺乏的“维生素”,也是他们之所以无法平视他人的一大障碍。谭老师的教育,如果与家庭教育不能吻合起来的话,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家长在一言一行中充满谦逊风格和忍让精神,直接关系到孩子品格的形成。
家长们,要和孩子一起反省自身。别以忙为借口,将责任推卸给学校和保姆。)
所有的教育都不能寄望于补课——家长实话实说
李方言(42岁,私企老板):孩子的教育问题,要说我们不上心,真是冤枉!你想想,“富不过三代”,一条古训悬在我们头上哩。不过我哪有精力管他,孩子妈妈、奶奶、姑姑一起跑出来帮我,孩子是跟保姆长大的。我理解他的不快乐,他的孤独!所以我的补偿心理是可以理解的,钱既然可以给他买来人缘,买来热闹,我周转资金再紧张,给他零花钱,眼都不眨一下。我只是焦心这孩子越来越不懂事,花费超过我们大人不说,还一个劲地把他所有的缺陷归咎于我们,说我们对他放任自流;说我们给了太多的钱,弄得他验不出友谊的真与假……你说,这是怎么个说法?
王今泉(37岁,项目经理):现在有种理论,说是富家孩子的教育模式,天生该与普通孩子不一样,与我打交道的私企业主中,有八九成希望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所以他们有意无意地让孩子从小接触社交圈,习惯于所谓富裕阶层的消遣方式。他们认为作为“接班人”,孩子的交往能力比读书成绩重要得多。所以当学校老师自动与家长联系时,他们的口气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自家孩子从来不是白手起家的料,他们不需要受苦,所以家长为孩子垒建了一座金钱的沙堡,有意无意地让他们认为,这足以支撑一切……
(专家评点:让孩子在青春期就感知金钱的力量,并不知不觉依赖它来获取尊敬、友情与成就感——用父辈挣来的钱!——这正常么?对金钱的依赖感过强的孩子,他不知不觉丢失了一个普通学生赖以支撑自信的自由,比如勇气,比如坚韧,比如信仰,比如自我砥励……他把一切寄托在金钱构筑的沙堡上。这导致了他精神上的空虚和脆弱。就算他父母的生意没有遭受什么波折,一些他自身成长中的小挫折〈比如金钱挽回不了的挫败〉都会使他自暴自弃。
还是那句话,“再富不能富孩子”,在金钱的支付方面对孩子苛刻一点,没有什么坏处。所有的教育,寄希望于孩子成年之后再来补课,就是失败的。
成与败的种子早就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