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群星耀江城——吉林省吉林市“感动江城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市论文,吉林省论文,群星论文,道德论文,人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奋进中的江城开展了历时8个月,有数百万人参与的“感动江城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2166名源自群众、来自身边的道德典型从幕后推向台前,他们或因敬业奉献,执著得让人感动;或因孝老爱亲,善良得让人感动;或因见义勇为,崇高得让人感动;或因诚实守信,真诚得让人感动;或因助人为乐,无私得让人感动。
理念:让道德典型引领社会风尚
年初,一场因为跌倒的老年人、车轮下的小悦悦等事件引发的“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大讨论在全国蔓延,人们在经受道德的拷问:该不该站出来?能不能站出来?此时,正在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市委主要领导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吉林市民风淳厚,崇德向善,干部群众的整体道德水平没有滑坡,而是在不断爬坡,我们不仅不缺少‘站出来’的人,还要让这些人大大方方地站到全市全国人民的面前”。
2月7日,市委召开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共吉林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要在全市开展‘感动江城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全市范围的争创评选活动和适合个人发展需要的表彰奖励,让‘感动江城人物’在政治上有荣誉、在工作上有待遇、在成长上有关怀、在生活上有帮助,用实实在在的回报,使道德和良知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潜移默化为全市人民共同的价值取向”。
市委书记张晓霈对活动给予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明确指示,“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社会和谐需要积极的道德风尚来引领,评选活动要广覆盖无死角,在全社会各个领域树立标杆”,“要评出典范、评出形象、评出干劲、评出精神”。
按照市委的要求和部署,吉林市迅速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邹铁军为组长,副市长杨金顺、杜久才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确定了“宏观指导,各负其责;明确标准,分类评选;统一步骤,有序推进;集中宣传,层层发动;严格评审,宁缺勿滥;评奖结合,重在过程”的工作思路,依照职业属性科学划分出24个基本覆盖各行各业的评选类别,指定了具体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分别制定了各类别的评选细则和奖励办法,以“两办”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感动江城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的实施方案》。
2月29日,市委召开“感动江城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动员大会。由此,这一该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德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徐徐启幕。
关键:让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参与
广泛而又热情的参与是此次评选活动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群众基础,贯彻“过程至上”的原则,就必须让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知晓活动、参与活动、支持活动。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了活动宣传工作协调会,邀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吉林日报、吉林省电台、吉林电视台等中省直媒体深入基层,挖掘“江城感动”,“感动江城故事”迅速传遍祖国大江南北。市直各媒体在重要版面、频率(道)统一开设“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评选感动人物”“走基层·寻找身边的感动”等重点专栏、专题,一时间,学“身边的感动人物”、做“感动江城的事”在江城蔚然成风。松花江网、市政府网、吉广网、吉林根网、市文明网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分别开设专题网页,为活动的深入推进当起了“空中联络员”。据统计,活动期间,中省市直媒体及网站共刊(播)发活动稿件近600篇(条、幅)。
各地、各单位、各部门纷纷召开各种形式的动员会、调度会,利用多种宣传渠道积极扩大活动知晓度,精心策划并认真组织各具特色的载体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寻找典型、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热潮。舒兰市开展“十佳”系列“舒兰好人”评选,蛟河市开展“蛟河之星”评选活动,磐石市组织开展“感动磐石人物”评选活动;媒体公示、差额推荐“优秀政法干警”,各社区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推荐“社区群众贴心人”,以走访个体工商业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推荐“百家诚信经营工商户”,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的士先锋》栏目发动市民推荐“百名好的哥(姐)”,“百名勤廉好公仆”推荐工作与全市“发展上水平、干部下基层”立功竞赛活动紧密结合,通过“职工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让江城人顺畅出行,争当城市美容师”等活动选树“城市美容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性强的推荐活动,让人民群众当主角,从而挖掘出数以万计的“感动瞬间”,共有17000多人成为“感动江城人物”初审候选人,江城大地每天都上演着“今天我被他人感动,明天我要感动他人”的精彩故事。
严谨:让先进典型叫得响、立得住
为了让每一个评出的“感动江城人物”都具有导向意义,真正达到“一个典型一面旗,一个先进一盏灯”的评选目的,相关部门坚持严格程序、公正公开、以德为先、面向基层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评选标准、程序及奖励办法等各个环节,开通专线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评选出的典型可信、可学。
每一位“感动江城人物”的产生,都经历了层层推荐、资格审查、群众评议、专家评审、集中考核、内部公示、社会公示等多个环节。国家公职人员参加的评选类别,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征求纪委、人事、政法、计生、劳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确保民意基础好、社会认同度高的“感动江城人物”脱颖而出。多名各类别的评审委员会同志表示:“候选人都非常优秀,很难取舍,我们是在好中选好、优中选优。”
活动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调研和督导,先后7次召开工作协调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指派部门中层干部观察各类别评审会,指导解决了评选过程中出现的“领导代替群众”“拨名额搞平衡”“‘江城’不包括外县”等问题。各责任部门主动向活动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做到了每一个环节密切沟通、步调一致、衔接到位、上下联动。
立足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涉及各类人群、多种类型、不同领域,符合客观实际、群众愿望的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评选出来的先进人物叫得响、树得起、立得住。
效应:让感动成为实际行动
轰轰烈烈的评选活动,搭建了一个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激发了江城市民人心向善、见贤思齐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活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广大江城市民在活动中焕发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面貌,为吉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感动江城人物’对生活态度积极,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别人热心帮助,对社会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伟大,散发出人性的光芒。”“评选活动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让我们始终感到一种震撼在心头激荡,一种只争朝夕、心无旁骛干事业的工作热情在心中澎湃不已。”参与评选的机关干部说。
“读着‘感动江城人物’的感人事迹,就像是在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北华大学学生张研发出这样的感慨。她说:“感动,是个看上去很虚的概念。是‘感动江城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让自己和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道德的力量。”
在评选活动中,一些网民纷纷在论坛上留言:“这个时代迫切需要新的、符合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讲道德,讲文明,让每一个人的心灵因纯净和温暖而充满力量。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精神来引领。”
入选“感动江城人物”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马久成也对活动感触颇多。他说,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江城市民、一个男人该做的事情,“感动江城人物”的光环,将会时时刻刻激励着自己不断进取,温暖他人。
“感动江城人物”评选活动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课堂,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人将感动转化为实际行动。感动者,感而动之。在“感动江城人物”的感召下,市民群众争做城市文明的践行者,爱护花草、文明礼让等反映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行为随处可见,帮扶困难群众、关爱孤寡老人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潮迭起,学典型、争先进、讲文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在全市上下激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