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锦绣小学 王晶 261400
【摘要】:诵读是对艺术的再创造,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诵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诵读、语言能力、
语文新课标,扬起了“诵读教育”的大旗。它提高了对古诗文朗读、背诵的要求,将原来“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改为“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诵读在语文教学中被更加重视。出色的诵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平面文字转化成立体声音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能使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在入其境、体其味中陶冶情性,增长知识,提高审美的素养。
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学习语文,应该在广泛的语言运用实践中,增强语感,领悟语文的真谛。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字词,加深理解课文,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均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朗读是背诵的前期阶段,先让学生读书,由读而熟读,再由熟读而背诵,这种读书方法是准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具体表现,它能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增强语感,陶冶情性。
一、诵读教育,现状堪忧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容忽视,但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课上少朗读、不朗读的现象不在少数。国家语委检查团曾经对部分省市师范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普通话检查,其中一项是朗读课文。结果,理科生读得层次分明、表达清楚的为数不多;就抽查的中文系学生,读得也不尽如人意。出现这种现象,中小学的语文诵读教学难辞其咎。数量少,此其一;其二,即使有朗读,教师也多让学生一读了之,缺少方法指导,朗读成了走过场,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上。
不管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还是教师作示范朗读,都要充分遵循朗读的内在规律。学生听老师朗读示范,更能体会到有声语言的神奇功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因此朗读教学比单一的“说话”训练有更直接、更明显的效果,也比单纯仿照写作印象更深,融化更快,更有利于纠正语句不通,不合规范等毛病。
诵读可以有效地提高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品的整体了解,领略作品内在的精华,是锻炼思维、发展智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
二、诵读教育,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重要,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各种社交网站和IM软件的推广,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更愿意在网上交流而忽视了现实之中的人际交往,这种现象带来的结果就是口语表达能力的欠缺。
教育界人士曾经提出,对话是教育过程中美的交往的核心,有效的交往离不开口语交际能力,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话的顺利,通过对话,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理解,人与世界、与文本间则相互认同、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形式上说,口语交流是最有表现力的形式。西方学者巴赫金指出,人总是处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之中,自我和他人的对话关系乃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它构成了我们真正的生命存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口语交际能力要先行。
三、诵读教育五步走
第一步,要定位“诵读”中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是主导的位置,以诵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诵读。这样才能使教学相得益彰,课本上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转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文章中能适合学生自己诵读的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诵读。
第二步,要强化训练“诵读”。叶圣陶先生说:“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也用一些强制功夫。”这就说明,要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诵读习惯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每一篇课文,都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诵读,重点课文、精彩文段还要背诵。每上一节新课,课前一定要求同学预习,上课时一定要先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诵读老师课前布置的课文内容。每上完一节课,一定要布置一些精彩文段让同学背,下节课检查并给予评分入册。
第三步,加深理解,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说话读文章时,假如对所说的话、所读的文章理解不深刻,你会觉得自己不知所云。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办不到的,更别说吸引人、打动人了。一段朗读材料拿到手后,首先要反复研读。而在研读时,抓住立意是至关重要的。读文章也是如此。
第四步,善于想象,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用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朗读者通过有声语言的描绘让听众感受到形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朗读者心里要有形象。用什么方法呢?运用想象。朗诵者要像作家创作时那样,通过想象去获得一个个形象。
有些作品所描绘的场景、所塑造的形象与我们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如神话科幻作品,历史、战争题材的作品,还有很多凭我们的直接经验无法体验到的东西。朗诵这些作品更要借助想象。
第五步,加大诵读的训练量。一堂课,应保证主要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读书,而不是进行琐碎的分析。通过读,加深对课文的感知;通过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读,强化记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通过读,最终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教育。比如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完全可以用大段的时间去朗诵,让学生在动情的诵读中感悟那伟大的母爱。
四、诵读,让学生发现汉语的美
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的优秀而规范的文字作品。学生反复朗读多次触摸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断地直接受到作家规范而优美文笔的潜移默化,在大脑皮层就会留下连贯的、系统的、符合语言条理性的痕迹,这样脑子对言语表达的反映就会更加快速、准确、敏感。学生经过言语“听读”的输入和语感的积淀,能有效促进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
诵读把躺在课文中的语言读出声来,通过声音传达出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享受一种再创造的乐趣。这样学生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造句,加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沟通。这种有效的“听读”输入,可以在写作时心理摹拟,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应用那词章,使学生的思维趋于精密,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趋于流畅和准确,大大促进了语文水平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实践和方法指导,能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对作品立意的理解,增强对作品、作者的感受,丰富想象,是提高诵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论文作者:王晶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课文论文; 语文论文; 作品论文; 能力论文; 口语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