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农业发展的好坏对我国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以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状;完善对策
前言
伴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而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后备资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之相应的,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耕地保护严重不足,这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面临以上困难的考验,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调整耕地面积的使用率、改善土地生产能力、监管粮食安全,以及基本农田作为粮田的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重点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效果,这也是当今中共中央“三农”工作的重点。国家把加快农村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作为重要战略部署,稳步实现。基于此,笔者借鉴国内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经验,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问题并做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1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
所谓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在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适合于农村集中连片和生态良好,高丰收,设施配套、抗灾能力强,与当地经营方式相配套的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必须要以国家的政策为导向,以规划作为积极的引导,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进行个别化整治。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生态环境与农业的数量和质量并重,并积极发挥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合实际,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容主要有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土地平整、田间道路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具体组织形式是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企业竞争介入、相关部门配合,然后通过农民积极参与,来落实共同的责任。
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状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大前举措。各地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进,已然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我们一直在着力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相关工作,面对建设背景、内在规律、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思想观念、建设模式、推进机制上均未完全作出适应性调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应释放出的潜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警醒,及早作出谋划,制定出适应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在规律的方案和模式并加以推进,才能确保其建设过程的科学和顺畅,也才能防止在造势上轰轰烈烈,在实际成效上却与中低产田改造并无二致的局面出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同于中、低产田改造,而是在中、低产田改造基础上进行的。模式是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针对当地发展存在的缺陷而寻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农业发展中,模式一般包括经营模式、种植模式和工程模式,建设模式则是以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程模式与种植模式的结合,适合于当地农业发展。
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现存问题及原因
3.1“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
所谓的重建轻管是指对建设过程较为重视,但是却忽视建后的管理工作。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管护的最大阻碍。近几年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党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其列入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只有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促进粮食生产。地方政府对于项目争取的积极性较高,但是极大忽略了建后的管护工作,导致建后工作跟不上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并对其使用寿命有一定的缩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存在“突出政绩”的主观想法,只是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认为建后的管护工作可以忽视,存在无所谓的态度。
3.2建设资金短缺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是将其资金投入到新建工程中,没有安排一定的资金给建后工作,而且当地财政没有进行预算安排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乡镇财政出现资金困难,而村级的自筹资金更是有很大的难度。
3.3缺乏建设与维修人员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建后管护工作主要是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由于缺乏项目后期管护资金,无法指定专人管护与维修,使得建成后的项目缺乏必要的管护与维修。而且农田基础建设属于公共产品,群众会对其有一定的破坏性,这种面广、点多、分散广的项目,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会对工程的投资效益以及使用情况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面临困境的对策探讨
4.1制定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范制度
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质量的关键就是规划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章制度。由于中国土地宽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等诸多原因,这就意味着在不同生态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前提下需要制定出不同的高标准的农田建设原则,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进行细化。
4.2实施土地轮流机制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是耕地规模经营,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具体表现恰恰也是耕地规模经营,这就说明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推进农业现代建设发展的关键。根据“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调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根据耕地产能对等交换的原则,实现农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轮转。要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来避免土地分隔化、破碎化现象的出现,杜绝因农民外出打工而使耕地荒废现象的发生。
4.3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的目的是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不受侵害,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以便农民不再阻止高标准农田建设,并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法规适合当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推广和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各种手段让农民了解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意义和内容,让农民知道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对自身利益的改变,以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农民参与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时候,要想提高农民参与的效果,就必须要突出农民参与的具体细节。农民必须切实参与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确定、选址、对田地进行现场勘测、实施建设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并且表达自己的意见。为保证公众参与的规范性,就必须完善农民参与制度化的条令,对农民在参与过程中所提出的要求、原则等必须作出相关规定。
5结语
土地是民生之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实施管理,是加快我国当前的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光建设不管理,我们后期的基本农田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值得大家关注的话题,尤其作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要制度实施管理制度,采用一切激励性的、有利于农民切身利益的手段和措施,激发农民和管理者的工作热情,让我们的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在高素质人群的管理中,抓住机遇,大胆务实地改革创新,真正意义上实现我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的有效管理,实现基本农田的高产稳收。
参考文献:
[1]王洁华.上海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5(3):61-63.
[2]王新盼,姜广辉,张瑞娟,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10):249-258.
[3]冯守杰,李有庆.加强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J].财会研究,2009(17):64-66.
论文作者:孙艳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高标准论文; 基本农田论文; 农民论文; 农田论文; 工作论文; 耕地论文; 模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