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论文_韦鑫叶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论文_韦鑫叶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察局八一三队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新的表述与论断一方面指明“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新任务,另一方面更加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政治自信。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乎社会主义的旗帜、关乎社会主义的方向、关乎国家的政治安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我们要深入研究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彰显的新变化,扎实地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本文就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做了见到那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意识形态

1、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特拉西于1797年提出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将希腊语里的“理念”和“逻各斯”合并而来,意指关于观念的经验科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是认识论的重要发展,而且因为它与启蒙运动有着思想联系,具有了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意义,体现出一种顺应历史发展的、自由革命的进步思想。此后,黑格尔、费尔巴哈、鲍威尔等德国哲学家丰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在深入剖析、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形态是指在每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现存经济关系在观念上的反映和表现,是构成现存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的重要部分,是现存统治关系的组成部分。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及以后的著作中,马克思又提出,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列宁出于实际斗争的需要,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的意识形态”这一说法,在他看来,以往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假的意识形态”,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科学的意识形态”。

从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看,意识形态主要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和经济关系在思想领域的延伸,即统治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现实表达为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另一种就是现实存在状态为非统治地位的各种“观念体系”,即非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从本质上说都是思想和观念的体系,属于上层建筑,二者由于主体或载体在社会统治中的地位不同而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随着主体或载体统治地位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可消解为非主流,非主流意识形态也可上升为主流。“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夺取政权执政往往是从确立指导思想、确立意识形态话语权开始的;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也是以舆论阵地被攻破、意识形态主导权丧失为标志的。”从这个意义看,意识形态领域就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斗争就是政治之争、主义之争。

2、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2.1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系统学、及时跟进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统筹理论学习、宣传、研究工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群众头脑,做到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真正用以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

2.2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场方向至关重要。如果立场动摇了、方向走偏了,那就会出问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自觉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传播好党的声音和主张,决不允许有“特殊成员”和“舆论飞地”。

2.3 大力推动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

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方法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适应新形势下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使中国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

3、意识形态工作要与经济建设工作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充分揭示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处理好其与经济建设工作的辨证关系,要突出物质基础的先决作用也要重视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并将两者统一于国家建设的总体之中,形成更强大的合力。物质基础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保障条件,同时也构成了人民群众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力量。邓小平曾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9]因此,让人民群众惠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满足其物质方面的利益诉求是基础,对于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整合意识形态分歧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之基。与此同时,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经济建设工作的反作用,在国家整体结构上要与经济建设保持协调一致的步子,避免远远超出的“虚假意识”、“颠倒意识”和消极保守的“落后意识”的种种异端,建立起两者和谐共生的关系,从而弥合现阶段出现的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间的鸿沟。

4、把握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时度效”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释放巨大的政治能量,这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但是,在处理与中心工作的关系上,我们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时”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要具有时效性,做到“见之于未萌、防止于未发”。一个政权的动荡、瓦解、更迭往往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思想演化则是更早就开始了的过程。要提高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发现、研判和处置能力。一是要早发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重点部位、人员加强监测,提高感知能力,做到见微知著、抓早抓小。二是要准研判。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性,正确把握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的“临界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把尺子衡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是非曲直,既不把小事看大,也不把大事看小,及时掌握相关问题演变趋势。三是要快处置。在早发现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处置,防止形成“蝴蝶效应”,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度”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内紧外松,张弛有度。在社会思想多样、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是要搞“清一色”“绝对一元”,但是也绝不是放弃党的领导、降低标准,放任自流,要坚持强调思想领域的斗争,强调针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斗争。“效”就是效果、实效。这个效果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群众中的认同度高、社会共识强,既克服了“灰犀牛”风险,也防范了“黑天鹅”事件,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党心民心、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上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辉,高家骥.新社会阶层代表发挥意识形态工作优势作用的路径[J].天中学刊,2019,34(02):11-17.

[2]邬丹.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审思与价值意蕴研究[J].实事求是,2019(02):5-12.

论文作者:韦鑫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论文_韦鑫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