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究CT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CT与X线检查,将CT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将X线检查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检出率为16(80.00%),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13(65.00%),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T检测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就检查结果来说,CT优于X线检查,但单纯应用X线诊断方式进行检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另一方面必要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诊断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检查;CT;诊断方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有效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是一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的恶性疾病,所以在临床治疗时也需要及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1]。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特点较为异常[2]。所以就目前来说,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诊断时,也没有较为具体且有效的方案或理论,导致现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治疗效果较差。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将X线检查和CT增强扫描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CT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将X线检查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21例,患者年龄为19-68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2.6±8.6)岁。所有患者的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单侧髋部以及双侧髋部,所有患者不含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状态均正常;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X线检查对患者坏死骨骼进行扫描,取患者仰卧位,足尖内旋15-20°,使患者双侧股骨头以及股骨颈充分暴露,并对双侧髋关节拍摄正位片和骨头轴位片。
在X线检查完成后,再对患者进行CT扫描。采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应当为髋臼以及股骨颈下方。扫描参数应当设置为层厚10mm,层间距1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300mA。对结果进行分析,两种扫描结果均由同一组医疗人员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检出率为16(80.00%),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13(65.00%),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检出率对比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危重度较高的、特殊类型的骨骼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具有较高致残率[3]。在临床统计中发现,有20%~30%左右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因未及时施救或者治疗方案存在缺失而残疾[4]。因此,对于该类疾病,临床十分重视诊断结果。同时,很多患者在进行骨骼X线检查时,需要不断的更换体位,保证检查的全面性,但是在体位更换时,其骨骼疼痛会加剧,从而使得患者舒适度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对腹部X线检查诊断腹部的实用价值提出了质疑。所以在进行临床影像学诊断时,也应当采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诊断,才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诊断率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患者的疾病影响,其骨骼会表现为骨质硬化、股骨头内骨质疏松或股骨头内星芒征。影像学检查方式逐渐多元化,螺旋CT也在临床中不断应用,目前该种检查方式已经成为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最快速且相对成熟的方法。相对于X线检查具有的优势较多[5]。该种检查方式基本上在10s内就可以完成扫描,且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扫描,对一些不必要的组织状况进行规避。同时,在检查的过程中,不需要患者进行体位变更来加以配合。同时采用多期扫描能够从各个时期对患者的病症加以分析,从而保证诊断准确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将CT及X线检查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检查结果,CT增强扫描优于X线检查,但单纯应用X线检查进行检测,也能够获得一定的诊断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应用螺旋CT。所以在临床诊断时,一方面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案,另一方面必要时也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联合的诊断方法,才能保证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红,胡含明.比较CT和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21):79-80.
[2]徐宏旭,范红.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6):1105+1108.
[3]夏耀峰.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及意义[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9):6120-6121.
[4]王育兵.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价值及征象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6):5511-5512.
[5]肖云洪.X线、CT、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146-147.
论文作者:凤建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缺血性论文; 患者论文; 股骨头论文; 检出论文; 统计学论文; 实验组论文; 骨骼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