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图书馆业务流程变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业务流程论文,图书馆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数字信息资源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藏书结构、作业方式、服务功能等,促使图书馆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
1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资源的发展引发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变革
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必然会冲击图书馆的传统技术和操作流程,引发图书馆业务流程的变革。图书馆原有职能部门的业务内容、工作重点、作业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如原职能部门大量的日常工作已为计算机操作所代替,实现了自动化管理;采编部的工作重心由对图书期刊的分类编目转向对电子书刊、虚拟馆藏资源的分类、标引;馆舍条件的改善和电子监控系统的运用,使实体馆藏的全开架、流通阅览的一体化变成了现实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促使图书馆的职能部门必须进行变革和重组。
数字资源的增加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激发了数字图书馆的热潮。数字资源的存储、整理、加工、服务需要有信息基础设施,需要数字化服务技术的支持,需要计算机专业化的管理等多方面的条件。因此,图书馆为了适应数字资源发展的需要也必须改革传统的业务流程。
2 基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图书馆业务流程变革
2.1数字资源的激增要求图书馆必须新增业务项目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特别是数字资源的使用,而且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朝更开放和方便的方向发展,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1)数字资源的保存和使用依靠高性能服务器、数据存储的磁盘阵列、用户终端浏览器和网络传输系统等设备,在图书馆的业务支撑系统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占据了重要地位。
(2)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增多后,面临各自的应用系统不一致、检索方法不一致、浏览界面不一致,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图书馆要对各种数字资源加以整合,开发跨数据库检索软件和读者帮助系统。
(3)图书馆要把数字资源和纸质文献的服务项目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服务,建立统一的书目检索方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的编目与网络资源的编目等,涉及到元数据编目和管理的新业务。
(4)图书馆要开展把部分纸质文献转化成数字文本的工作,建立自己的特色数字资源,要考虑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新增业务项目。
此外,现代图书馆要满足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手段多样化的要求,应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导航等服务;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大力开发有特色的数据库供信息用户使用等,这些都是信息化环境下图书馆必须重视并开展的业务项目。
2.2数字资源改变传统图书馆工作重心,要求采编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的采编流程是按功能块串联的直线型流程,分采访、验收、分类、编目、打印手工加工5大块,工序包括“图书订购—拆包验收—查重分类—验收贴条码—编目标引—打印书标—手工加工—总校—典藏”。这种直线职能型的流程对外部变化的反应缓慢,易造成内部管理不畅,各环节之间互相协调性差。网络环境下高速度、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作业方式,出现了采访、分类、编目、典藏一体化的趋势。集中编目大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使得分类编目这一采编部基础工作的技术性成份逐渐削弱,书目记录的数据可通过套录而获得,原始编目量大大减少;且一种图书可以有多条外来数据供选择。这不仅缩短分编时间,减少大量重复劳动,而且使得书目数据库更趋于规范化、标准化。
那么怎样重组采编业务流程、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笔者认为要体现“两个重心”的前移。其一是工作重心前移,把以采编典藏为核心的业务过程转变为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为主导的业务体系。其二是人员分配体现“重心前移”。把一部分长期深居二线的精兵强将从采访和编目等部门抽调出来,投入到读者服务的一线部门,实现图书馆资源配置的优化。网络环境下,用户不再满足于一般化的服务,而迫切希望提供集成度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的专题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为不同读者开展咨询服务上来,实现一线人员重组,将减下来的采编加工人员充实到读者服务的第一线。中高级专业人员也应从二线向一线转移,让水平最高、能力最强的人在第一线接待读者、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馆员的角色应改变,不再是纯粹借阅服务员,而是为读者提供满意知识信息服务而被称为信息专家、知识专家、网络导航员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人员设置上,可以借鉴国外的专业馆员制度。专业馆员才是图书馆的中坚力量,必须重视培养专业馆员,并实行专业馆员与支持馆员双轨制。
2.3图书馆应开展数字信息资源的重组业务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图书馆信息资源载体形式多样化、数量庞大化、内容复杂化。面对海量的信息,用户检索感到无所适从。为了使用户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数字资源,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进行重组刻不容缓。
2.3.1虚拟资源与实体资源的重组
图书馆目前大都呈现以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并存的资源格局,确实丰富了馆藏结构,但对二者之间的协调采集和合理利用却成为新的难点。比如,购买了网络版“书生之家”和“超星数字图书”的大量电子图书,在进行纸本图书采集时,是否考虑了这些图书的重复购置及复本量等问题?若已经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或“万方数字化期刊”等虚拟期刊资源,在纸本期刊定购时,是否考虑了一些用户不常用期刊的取舍问题?由于虚拟资源在馆藏资源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在采集实体资源时,必须考虑二者的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究竟哪类图书应购网络版而舍弃纸本,何种期刊需要网络版与纸本并存,这是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重组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3.2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
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为图书馆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人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有必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将庞大、混乱、分散的信息资源经过重组、整序与优化,成为符合用户需求、方便用户查询的信息,使网络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如可采用建立信息资源搜索引擎、指示数据库方式、目录揭示方式、建立专题数据库、实行网站信息动态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等方式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
2.4采取整合模式,增设数字资源建设业务机构
所谓整合模式,即指对信息流集中管理、物质流分散负责的模式。网上信息是社会共用的,网上信息的开发和获取几乎是无限的。根据信息流的这一特点,对信息流宜采用集中管理、共建共享的方式。图书馆之间建立协议,共同遵守。一个地区或系统内的文献编目、文献数字化等信息处理工作,应集中领导、统一规划。由于物质流的文献是“馆内”具有的,不具备社会共用性,因此对物化的文献宜采用分散管理、各馆负责的方式。换言之,集中管理与分散负责的方式,就是信息处理实行总馆制、文献管理实行分馆制。其中总馆制是包括一个地区或系统内的所有各类图书馆。对信息流和物质流采用不同的管理体制,符合它们的运行规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字信息资源的急剧增加,整合模式将成为图书馆内部业务机构设置的主流,它是按照学科专业分部门对读者开展集成化综合服务。在这种模式中,每一个部门(分馆)都承担采、藏、借、阅、咨询等业务,在每个专业服务部门内,融各种载体的中外文图书、期刊和报纸为一体,集藏、借、阅、咨询等多种服务为一身。这种凝聚式的集专科知识集藏与服务为一体的结构带有浓厚的学术性。
参照整合模式,数字图书馆相应的业务机构也可粗分为三部分:资源建设部门,用户服务部门及技术支持部门。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部门应一并承担起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整序、维护的功能,实行采分编一体化的作业流程。这种整合式的设计,主要着眼于数字图书馆馆藏中的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用户服务部门是图书馆为用户服务的第一线,是图书馆职能的直接履行者,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服务部门应该是一个融外借阅览、参考咨询、网络导航、用户培训等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化服务部门。数字图书馆开展的信息查询、参考咨询、网络导航、用户培训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模式则打破了原部门之间的严重分离,促进了部门间的沟通联合,从各自独立变为彼此合作、统筹安排,合并了相似功能的环节(如读者身份的多次确认),简化了工作步骤,使图书馆管理更加效率化、合理化与简单化,更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一切为读者”的宗旨。技术支持部门是数字图书馆的关键部门。这个部门主要承担的任务有:负责软硬件的维护、更新、升级工作,保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图书馆网络的畅通;负责数字化文献的备份工作,及时进行数据的备份,并密切关注系统软件的更新会给数据的长期保存带来的障碍,做好数据的迁移工作;负责系统的安全工作,防止病毒侵害和黑客攻击可能给该系统带来的危害。
2.5基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图书馆业务流程体系
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最重要的是要重新设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即把原来以职能分工的运作体系改变为以作业流程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强调工作设计的整体化,改变等级制度的直线式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扁平化,从而达到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流程是直线型流水线式的,根据文献信息在图书馆中的流动方向而设计,形成“藏、借、阅、参”分离的业务流程。这在自动化管理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具有一定效力。但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工作流程的缺点就日见突出。首先,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分属不同部门、由不同的馆员来操作,不利于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来开展文献信息的即时化建设、开发和利用。其次,一个完整的王作流程跨越多个部门,交接环节较多,极易造成失误。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各占一个环节,长期重复同样的工作,容易养成不思进取的惰性,还容易受本位主义等观念的影响,在协作等方面发生障碍;一旦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条流水线的工作,严重的将导致整个流程的瘫痪。因此,图书馆工作流程变革应基于BPR的基本原则进行科学地整合,建立集藏、借、阅、参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服务结构。图书馆工作流程是信息资源体系的形成、维护、发展和开发的过程,它本身是由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检索、开发、提供服务等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模式没有一定之规,各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或随着本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图书馆流程结构可分为图书馆信息资源活动的规划与管理、信息资源的采集与补充、信息资源的组织和信息资源的服务四大板块(如图所示)。可以根据信息资源流和用户信息需求流两个方向来组织工作流程,跨越不同的部门,减少环节,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形成一种网状的、多节点的工作流程。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以读者为中心,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基于数字信息资源的图书馆业务流程体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