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人有方 “理”校有道
杨 刚
学校的管理既要具备道德智慧又要有责任感,充分利用“导”和“理”,使管理工作自然而然、深入人心。
“领导”包含两个含义:首先是“领”,工作要领先、前行要领路、方向要引领、队伍要率领;其次是“导”,指导方向、倡导观念、疏导问题等等。校长作为领导应该把“领”的理念和“导”的实际相结合,对教师进行精心指导、大力倡导、循循引导、耐心疏导,不贪多求快,不沽名钓誉。除此之外,要想办好教育,对领导的管理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说,“管是硬约束,就要靠制度”,而“理是软约束,就要靠情理”;“管”和“理”应分开,“理”比“管”重要。因为“理”就是“理顺”“理清”“办理”“清理”等,也就是亲自过问、亲自督促、亲自示范,把事情办实、办顺、办好。作为一名校长,应该如何在修身立德的基础上,进行“导”和“理”,让“领”与“管”的意图轻易落到心坎上,并产生强大效果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才兼备,塑造魅力人格
爱因斯坦说:学生尊敬教师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校长,即让教师尊敬信服校长的唯一源泉也是德和才。校长集权力与责任于一身,对全校师生都能行使相应的权力,但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控制和强制,压制学生的自然天性和老师的主动创造性。要想德才兼备,校长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广开言路,待人公平。首先,要善于倾听。面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同不同意,我们都要认真倾听。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决断难免有缺失,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可以完善自己,作出更好的决策,这是领导的必备素养。其次,要公正。在教师的使用和待遇上,要秉持公正之心,一碗水端平。公正待人,可以让我们摆脱偏见和陈见的束缚,可以让我们知人善用,用好人,用对人。公正的领导是能识才的伯乐,能让下属才华施展,心悦诚服,从而产生知己之感,更加努力工作,为集体发光发热。如,在用人、设岗、褒奖、责罚等方面,我从不掺杂私情,不树立个人标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我深信每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校长是否出于公心,是否以心换心地相待教师,他们看得很明白。再如,在学校管理上,我把参与权和决策权交给教师,定期召开教代会,学校的工作计划、规章制度、重大决策、福利分配、奖优评先等都要在教代会上与教师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其中我最常用的方法是设计全体教职员工的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广泛地倾听教职工的意见,集思广益,这样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二,要严于律己,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不仅是对校长自身素养的严格要求,更是征服教职工、感染他人的关键因素。校长应以德治校、以德服人。校长责任制赋予基层校长一定的权力,如果不能严格自律,不接受监督,没有规范的办事制度和程序,则容易脱离群众,产生腐败。对于这一点,我清醒地认识到:从政要廉洁,要自觉接受党委、教代会的监督;要自律,要主动建立监督机制,实行有效的民主管理。如,我主持起草了学勤政、廉政的规章办法,在为人、处事、学习等方面对干部提出了较具体的要求,对于学校工程招标严格按程序办理。我把不许乱收费、不接受家长和学生的礼品礼金作为一条严肃的纪律,严格抑制拜金主义对教师队伍的侵蚀。再如,我所在的学校作为一所重点中学,很多人都想进来读书,学位非常紧张,有些人求学心切,以为送上红包就可以解决问题。对此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的心情我们理解,学校学位有限,能不能入学与金钱无关。”坚决拒收家长的红包和礼物。
“导”与“理”决定了校长要眼睛向下看,多查找问题症结,找出疏导与理顺的渠道,循循诱导,展现人格魅力,发挥示范作用,不偏不倚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甚至颐指气使;还要事事勤理,以诱导的方法快捷地处理事务,而不是一味批评禁止。
除了对营销领域中感官隐喻的研究成果进行直接利用外,目的地感官营销研究需要积极发掘旅游情境中和不同旅游体验场景下的感官隐喻问题,发现其中蕴含的“感官—心理”连接及具体表现。回顾感官营销已有研究,其中很多是结合餐饮、酒店和航空等行业的具体服务场景进行的探讨。实际上,在旅游者决策过程及游览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感官接触和感官体验控制的机会,目的地感官营销需要结合旅游活动场景进行探寻,实现借助感官体验对旅游者行为进行潜在引导的目的。
在布置工作时,校长应想方设法地变换方式态度,让教师内心有认同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如在询问工作进度时,尽量用关怀语气:“工作完成怎么样了?是否还有什么困难?”“还需要学校做什么吗?”当老师的工作遇到问题时,尽量用探讨语气:“你看这样来处理好不好?”“试试其他方法看行不行?”言语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我们应充分尊重和理解教师,化被动为主动,尽量避免命令的语气,如“你一定要这么做”“我要求你必须这样”等,更要避免挖苦的语气,如“这点儿事都做不来,还能做什么?”等。
二、以情投入,营造友爱氛围
校长身份特殊,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位移和角色转换。一方面,校长是领导,是学校的管理者,管理学校师生的大小事务;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校长又是学校的教师。因此要想管理得好,校长应时时进行心理位移,在需要的时候,以同侪的角色出现在教师之中,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以此缩短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与教师知心,成为教师的“知音”;在需要决策的时候,要回归校长的角色,给教师以指引。这样才能激励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源头上促进学校更上一层楼。
学校管理离不开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光靠制度管理,犹如隔靴搔痒,至多只能是管理到教师的表层问题,而很难达到深层,影响其责任心和内因原动力。教学工作是一种“良心活”,制度管得了人,管不了心。教师也是普通人,所以走群众路线,为教师排忧解难,是校长的义务。
第三,还要注重细节,在细节中彰显高贵品质。细节决定成败,校长是一个学校领导的核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师生关注的焦点,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和校园风气。故而校长要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如,在校园内看见地上的垃圾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以自己的行动,给全校师生做出榜样。作为校长,还要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如果教学水平不如一般老师,管理班级不如普通班主任,校长的人格力量就要大打折扣,只剩下权柄的校长是难以服众的。
我以为,来测度诗的不是偏见,应该是批评。对于“什么是诗”的问题,有两种对立的主张:有一种人以为,“诗是不负责任的宣传”;另一种人以为,“诗是美的语言”……第一种主张就侧重在这种宣传的效果方面,我想,这是一种对于诗的价值论者……对于这种不顾价值,而只求感受舒适的人,我想他们是对于诗的效率论者……这两种态度都不是对的。因为单纯的价值论或者是效率论都不是真理。我以为,从批评诗的正确的态度上说,是应该二者兼顾的。[15]217-218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有如下困惑:为什么许多学生的不文明现象屡禁不止?为什么每次工作计划中都提出了要加强管理,而效果却并不理想?为什么在我们现今的道德教育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我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缺乏疏导,将自己陷入了事务性、条款性的泥潭,将许多零散、没有内在一致性的管理方法牵强地拼凑在一起,没有条理,各自为政,政策与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合力,因而产生了事倍功半的结果。面对这些问题,一味的禁止已经失去效力。我认为针对学校的这些问题,除了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外,还应该用“导”和“理”的方法,在混乱之中理出顺序,导出方向,将学校管理工作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循循诱导,事事勤理则通
在欧洲很多国家,仅有机质含量低于3%(也即足够稳定化)的物质才能进入填埋厂。因此,通沟污泥都必须先经过严格处理。经湿机械法处理之后的通沟污泥有机质含量水平可持续稳定地低于3%,可作为建筑垃圾填埋(填埋等级1),具有一定资源化回收利用价值,末端处置费用相对较低。
在总结工作成绩时,要扬长避短,多看教师的优点,对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在会上说现象,会后交流谈心,少当众点名批评,多给善意的指点和真诚的鼓励。如,某位同仁颇受师生爱戴,人称“加分校长”。他制定的学校制度很简单,设置一定的基础分,列举加分事项及分值。在这样的制度下,全校教师没有谁被扣过分,反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分奖励,人人都得奖,人人都高兴。这个例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
如,学生的就餐习惯不好,残羹总是乱倒乱扔,导致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从“管”的角度上说,必要的就是限期整改,制定监管条例,下达最严指标;但如果从“导”和“理”的角度来看,要变“领”为“导”,变“管”为“理”,改变各种“这不准、那不准”的纪律,对学生进行“导”和“理”。除此之外,还需从环境治理、修身立人等方面进行讲解疏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节约意识,并派值周人员管理督促。针对这样的问题,作为校长,我还采用每天随机去食堂就餐的方法,并以身作则,饭后不仅要将自己用餐的残渣清理掉,还要把餐桌上的残渣也清理干净,并在餐桌上摆放免费的餐巾纸,增设垃圾桶,方便学生收拾垃圾。久而久之,同学们看在眼里,乱扔乱倒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收敛了许多。同时,我还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就餐状态、食堂卫生存在的隐患等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倾听他们的诉求,实现一举多得。
传统的西方企业家创业研究,强调企业家个人承担风险、学习动机和创新性格的重要性。现代的管理学和商学院的研究聚焦于组织结构、金融管理、公共关系、市场策略和公司管治。大多数西方商学院的MBA课程关于创业的训练和研究是基于其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的法律环境。在这样的场景中有严格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充分发展的民主实践,完备的福利体系和严格的立法过程。在一个这样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结构当中企业家创业过程可以很好地由彼得·德鲁克(Drucker)的管理学创新思想[22]来阐释。
再如,教师争待遇、争职称、争优、争先进等问题,自始至终存在于学校管理中,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领”和“管”的问题了,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导”与“理”。作为校长,我们要摆事实、讲道理、作比较、谈感受、掏肺腑、耐倾听、表同情,同时,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适当解决教师个人的实际困难,给教师人文关怀。学校是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单位,我们应摒弃以前搬制度、讲原则的老套路,做到与时俱进,因势利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而管理是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有效,从小的方面说,关系着学校的日常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从大的方面来说,关系着整个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学校的管理既要具备道德智慧又要有责任感,充分利用“导”和“理”,使管理工作自然而然、深入人心。
【杨刚,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责任编辑︱孙格格
标签:垃圾桶论文; 心理位移论文;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