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董文晓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五中学 264300
摘 要:笔者通过多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践和探究,针对目前中学生面临实际心理问题,结合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心理现状,综合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教学 自信心
一、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其学习活动与学习效果。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不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在非智力因素诸多因素中,好奇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奇心是启迪学生思维和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原动力,好奇心是学习活动的源泉,好奇心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好奇心所引起的探索,能产生新的发现和问题,激起新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要培养又是十分困难的。在教学中,应当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之转化为问题意识,探究欲望,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期望,也是心理素质的重要指标。自我意识可以分为两类:积极的自我意识和消极的自我意识。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成才、成功的必备因素,也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学习能帮助学生实现对学习结果的期望、情感满足或其他精神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努力,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增加了对学习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许多调查表明,学生课堂上不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因,一是缺乏心理安全(害怕),二是缺少心理自由。有些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尤其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提问、讨论发言、质疑发问,都没有他们的份。有些学生有这种机会,却害怕讲错、做错、问错,暴露了自己的无知或错误,受到老师的责难、同学的讥笑。这些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缺乏安全、胆小害怕的心理问题。
针对以上类型的学生,我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关注、鼓励学生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我用自己的行动,在课堂上营造友善的人际环境,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不明白就问,有疑难就说,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问题,我也理解、体谅、接纳,且允许学生“插嘴”。学生的“插嘴”,表示他有了共鸣或有所思,有所疑,其中往往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益于活跃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心理品质。表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积极的评价。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下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成绩也都有所提高。
四、建立积极的心育评价机制
在化学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承受能力的训练等渗透在各项活动中,为了让胆小的学生参与活动,逐步变得有胆量;为了让自卑、抑郁的学生有成功的机会,树立起信心,我除了通过各种活动进行训练外,还改进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为此,我以星级评价为支撑点,建立起积极的心育评价机制,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测试等进行了多角度评价,从不同侧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例,如果是从不发言的学生,这次发言了,不管对或错,我都表扬后奖励一个星,树立起他发言的信心。而经常发言的同学,当他的发言具有先进性或创新性时,特别指出好在什么地方后也奖励适量的星数。这样一来,学生受表扬的机会比较均等,对全班每一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为起点进行评价,使他们都有机会向家长汇报自己的表现,让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此外我还设立了勤学善思之星、优秀实验之星、学习进步之星、作业认真之星等星级奖项。通过建立星级评价制度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之星”在璀璨的天空中闪亮!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以人为本,为了一切学生和一切为了学生”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健康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素养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教学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不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让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机地渗透在每堂课中,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每位任课教师自觉承担的义务,让我们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让祖国的花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参考文献
[1]曹向荣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006,2。
[2]王云生 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2009,9。
[3]董玉环 化学教学与智育和德育.山东教育科研,2006,1。
论文作者:董文晓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好奇心论文; 评价论文; 化学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