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良好而完善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则会导致城市发展受限,或引发诸如交通拥堵、城市布局不合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足,发展前期过于注重经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导致城市规划便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城市规划的现状与城市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城市规划的原则,并对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及质量。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状;发展趋势
1我国城市规划的原则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而人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城市作为拥有大量非农业人口和各类高精尖人才的集聚地,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整规划理念,助力城市发展。
1.2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
城市规划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功能性建筑设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民用居住型建筑设计等,因此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使不同区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实现互补共促的作用。同时,在人的规划上,也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不能仅凭主观想法去搞规划,而是要坚持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区域划分,同时结合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等要素科学合理的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让城市服务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工作,也确保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也能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起到反作用,使两者间达成良性循环。此外,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构成单元,但是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时要便于城市管理者对于社区进行管理,同时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确保社区作用的实现。
2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2.1城市规划制度不完善
首先,制度建设滞后,很多制度规范缺乏操作性,以至于管理工作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和盲区,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总体上来看,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建设水平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且与新时期城市建设和规划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其次,制度的制约标准偏低。当前阶段,城市规划局对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领导和负责人不负责任的情况十分普遍,导致相关制度规范的标准相对偏低,无法对法律起到辅助作用,同时执行也不够到位甚至根本未能得到执行。
2.2城市规划缺乏公众的监督
长期以来,人民从骨子里还没有摆脱一些封建劣根性,人民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薄弱。历来是官员管理城市,管理民众;而民众只能被动接受和被管理。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的规划发展是什么样子,民众只能接受什么样子。举个例子,当今中国的二线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主要原因还是政府管理者的地价高。导致了开发商什么样的地都拿,不规整的地也拿,目的是拼命降低自己的建设成本,从而谋求更多的商业利益,再高价卖给民众。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规划的不合理。而这些民众并不具有知情权。如果一个城市的管理者能够在开发一片土地之前,能够充分听取民意,经过民众的监督,这将会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发展很有益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城市规划的优化措施
3.1让城市规划设计体制更加完善
城市规划设计体制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规划体制进行制约,规划设计成果就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设计结果也缺乏实施性。要完善规划设计体制,相关人员首先要制定针对规划设计最完备的法律条例,并加大规划设计的法律条文的执行力度,对于规划设计触犯了法律规定的人员,法律执行人员应该立刻对该人员进行审理,分析其责任,然后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案例公开,让其他规划人员吸取教训。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设立监督部门,组织专门的监督队伍,派遣专业的监督人员进行城市建设的现场监督,在关键的城市建设区域装置高科技摄像头,通过远程控制台,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建设是否满足规定。
3.2让公众参与城市建设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群众,人们的满意是对城市发展的最好评价,而城市要想要得到最好的发展,一定要得到所有公众的参与,让公众能够积极地进行城市规划设计。首先,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该多进行城市的建设宣传活动或让城市教育人员开展相关知识的传授,使社会公众能够提高对城市的认同度,同时使他们了解到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自己能为城市发展所做的贡献,促使其自觉能进行节能减排或、垃圾分类及保护环境等举措。其次,城市建设人员还可以推行一些奖罚措施,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定,比如对一些保护城市基础建筑的突出民众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宣扬他们的事迹,而对于一些破坏城市建设的行为,则加以不点名批评,让民众能认识到这些事的不友好性。
4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
4.1现代化的城市设计
城市作为衡量国家发展实力与潜力的重要指标,城市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因此现代化是任何一个国家推动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也是城市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结果。结合我国国情,现代化的城市设计是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之一,主要包括实现一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要达到较高的环境质量,摒弃以往的“先经济后环境”的城市规划理念,而是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设计理念,使城市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要使城市居民达到较高的生活质量,具体包括舒适的住房、优美的人居环境、便利的交通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等;三是要实现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使城市具备顺畅的流通、新陈代谢和安全保障的功能;四是实现产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城市具备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产业机制与活力。
4.2人文化的城市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对于精神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开始越来越注重人文建设。由此放映在城市规划中没变体现为人文化的城市环境设计,也是城市发展与城市服务“以人为本”的体现,亦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所谓人文化的城市环境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地结合当地的区域文化以及国家、民族的文化特征,营造符合人们审美的城市环境,让城市人口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文的关怀与城市的温度,从而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化建设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以及幸福感建设的国家事业,不仅能够提升国内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还能助力国家经济进步与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加强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而随着城市规划研究的不断加深,现代化的城市设计、人文化的城市环境是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古丽娜,买买提.关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J].大陆桥视野,2015(8):45-46.
[2]王俊玲.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3(17):248.
[3]罗俊浅.析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8(03).
[4]李大伟.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化建设[J].教育前沿,2017(7):53-54.
论文作者:刘彦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论文; 我国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民众论文; 人员论文; 发展趋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