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宁乡 410600)
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的是持续质量改进方式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的渗漏的影响。方法 本院自2017年开始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并建立了专门的设质量控制团队、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目标、应用了质量控制方式,本次实验则对比了本院在2016年和2017年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检查例数、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渗漏程度),出现渗漏症状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2017年我院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较2016年有大幅度改善,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渗漏程度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对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而言,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增强CT检查的安全性和质量,有利于患者检查工作的进一步进行。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增强CT检查;碘对比剂
现阶段,增强CT检查被广泛的应用在了患者疾病诊断和检查中,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了大量精确有效的影像,但是增强CT检查方式应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这不但会给检查工作的精确程度造成影响,还会另患者出现皮肤坏死和血管萎缩等并发症,为此,医院需要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式来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概率。为此,本次实验对比了本院在2015年和2016年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旨在探究持续质量改进方式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的渗漏的影响。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均通过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方式来接受碘对比剂,冠状动脉部位增强CT检查患者需要接收的碘对比剂剂量为55-70ml,成人头颈部位增强CT检查患者需要接收的碘对比剂剂量为65-70ml,成人体部部位增强CT检查患者需要接收的碘对比剂剂量为65-80ml。
本院2016年出现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现象的12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60例,患者年龄在29-85岁之间;本院2017年出现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现象的4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8-84岁之间。
1.2实验方法
本院自2017年开始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并建立了专门的设质量控制团队、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目标、应用了质量控制方式,具体如下。
1.2.1建立设质量控制团队
本次实验中建立的质量控制团队主要由科室护士长和增强CT检查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分析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现象出现的原因,并针对此现象提出针对性解决方式,制定好质量改进规划方案,并明确质量改进的时间和目标[1]。随后的质量改进规划方案由科室护士长、增强CT检查负责人、科室护理人员、扫描技师、注射护理人员、共同完成,以此来形成一个积极有效的质量改进体系。
1.2.2设立质量控制目标
基于2016年我院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检查例数、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重度渗漏率分别为12000例、0.25%、38.26±18.45ml、20%这一事实,开始在2017年开始进行质量改进工作,并计划将2017年我院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概率控制在0.5%之内。
1.2.3应用质量控制方式
需要制定质量改进量表,主要包括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总结表(渗漏例数、渗漏原因),质量改进规划表(质量改进时间、质量改进目标、质量改进依据、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具体的改进方式、改进阶段分目标、改进方案的预期效果、改进方案预计完成时间、实验资料收集方式),质量改进阶段表(质量改进时间、质量改进目标、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具体的改进方式),质量改进完成表(质量改进时间、质量改进目标、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具体的改进方式,未来的改进目标)。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选择本院在2016年和2017年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检查例数、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渗漏程度)为观察指标。其中,渗漏程度划分标准如下:渗漏量在50ml之上为重度渗漏;渗漏量在20ml-50ml之间为中度渗漏;渗漏量在20ml之下为轻度渗漏[2]。
1.4数据处理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2.0软件,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7年我院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检查例数、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重度渗漏率分别为12000例、1.04%、38.26±18.45ml、20%,2016年我院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检查例数、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重度渗漏率分别为14000例、0.31%、32.56±17.56ml、11.36%。2017年我院的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较2016年有大幅度改善,渗漏例数、平均渗漏量、渗漏程度都得到了有效的降低。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现象的引发原因主要有可以分为患者因素(患者因昏迷和躁动等原因不能清晰的告知护理人员注射疼痛部位,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类型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患者因活动导致针头滑出)、注射护理人员因素(盲目进行血管穿刺、穿刺血管和位置选择不合理、未及时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扫描技师因素(没有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碘对比剂注射量,没有密切关注患者在增强CT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变化)三种类型[3]。
在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现象预防过程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有利于质量控制团队对各种类型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按照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来开展持续质量控制工作,并针对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质量控制[4]。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方式对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而言,有着显著的改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增强CT检查的安全性和质量,有利于患者检查工作的进一步进行。为此,医院需要开展质量改进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逐年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情况发生概率,实现对渗漏现象的全面控制[5]。
参考文献
[1]卢蓉,刘俊伶,赵丽.持续质量改进降低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的渗漏[J].西南国防医药,2015,25(12):1345-1347.
[2]胡艳红.细节护理减少和预防CT增强扫描中碘佛醇渗漏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4(17):1788-1789.
[3]孙秀梅,卢蓉.增强CT检查中对比剂静脉渗漏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8):8-11.
[4]黄超琼,曾勇明,吴家会.CT增强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渗漏因素及相关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7):3789-3791.
[5]钟丽华,蒋连秀,覃蕾.64排CT增强老年患者对比剂使用安全护理配合[J].华夏医学,2009,22(06):1167-1169.
论文作者:陶望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质量论文; 例数论文; 患者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方式论文; 情况论文; 目标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