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原始共产主义的批判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对原始共产主义的批判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及其在当代中国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粗陋论文,共产主义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共产主义”是否就是这一概念的字面含义所呈现出来的把“财产”共享的一种学说和观 点?共产主义理论本身是否存在一个历史性发展过程?到马克思的阶段,共产主义理论又是以 什么样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在马克思的历史语境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 的阻碍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公平性是合二为一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阐发共产主 义理论时并没有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遇到思想阻力,而在我们当今的历史语境中,以资本 运作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尚未构成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在很多方面所起的还是促进作用 ,可它在社会公平领域却已经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观进行真正的继承和发展,无疑是个重大的理论课题,本文试图对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 的批判进行分析,来为我们当下的理论思考提供一点启示。

一、粗陋的共产主义是反动的社会思潮

反对社会的不公正状况,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是共产主义的应有之意。共产主义思 潮从一开始就猛烈地抨击历史上的一切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并设 想在世界上出现一个公正的理想社会。然而,在如何反对不公正,建立公正的理想社会问题 上,一些思想家以前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小生产状况为思考基点,以原始平均主义为理论基石 ,声称在排斥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人与人完全平等的社会。他们并不注重社会财产 的增加,只是主张把现有的社会财产平均分配到每个人头上,不允许任何人与人之间存在差 别,认为这样公平的社会就在地平线上生成了。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法国最初的共产主义中那些不顾历史发展的实际 和人类文明成果,一味强调平等的平均主义思想提出了严厉的批判,指出这是一种粗陋的共 产主义,是“用普遍的私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8页。

)逆社会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 动的反动思潮。马克思虽然在手稿中没有明确指认哪种共产主义,但从他所批判的具体观点 看,一般认为,可能是指两类共产主义思潮:一类是法国革命时期的平均主义,一类是提倡 公妻制的人道派。恩格斯曾说过:“平均主义派和大革命时代的巴贝夫派一样,都是一些相 当 ‘粗暴的人’。他们想把世界变成工人的公社,把文明中间一切精致的东西——科学、美术 等等,都当作有害的东西,当作贵族式的奢侈品来消灭掉。这是一种偏见,是他们完全不懂 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必然结果。人道派主要是以攻击婚姻和家庭以及其它制度见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80页。) 但我感到,马克思在这里批判的也许是法国18世纪末的神父库尔南所宣扬的那种平均主义的 “共产主义”。库尔南的著作《论财产、或理智、正义和真理的法庭上所维护的穷人的产业 》或许比较好的说明这一点。

库尔南极力反对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对被奴役的人民表示深深的同情,他宣称自己是“平 等”和“普遍幸福”的拥护者,认为让人人靠自己的劳动,靠他们耕种的土地上的果实为生 ,只享用最必需的东西,穿着自己所织的粗布做的衣服,乃是“自然的规律”。为了遵循这 种规律,他极端地提出:“让科学和艺术永远灭亡吧!让一切脑力的创作物和天才的纪念物 都灭亡吧!”(注:库尔南:《论财产、或理智、正义和真理的法庭上所维护的穷人的产业》,巴黎1791年 版,第54页。

)因为它们会扰乱人们朴素而温馨的生活,把人引入邪恶的歧途,导致人的物 欲膨胀和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上的竞争,从而引起社会的不平等。为了社会平等,人应当安于 粗茶淡饭。

从历史的发展看,粗陋的共产主义基本上是处于前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早期的共产主义思 潮和运动。这些共产主义者对私有制社会导致的不公正、不平等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并提出 克服不合理的私有制社会,建立公正、平等的理想社会的主张。然而这些主张在社会发展的 滚滚洪流中表现为落后狭隘和愚昧的味道。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这种主 张 进行了最初的科学批判,并在之后的著作中完善了这些批判。

二、经济上的平均主义是一种封建的农民意识,决不是共产主义

粗陋的共产主义把平等理解为平等地分配现有的财产,而对于难以分配的财产则倾向于消 灭。马克思批判道,这种共产主义并不是真正地扬弃私有财产,而是代之以普遍的私有财产 ,“以致它想把不能被所有人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一切都消灭。”(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8页。

)因此这种共产主义对 人类的文化、对精神财富往往采取敌视的态度,认为这纯粹是浪费社会资源。从思想根源看 ,这种共产主义是对封建时期农民意识的继承,从物质基础看,这种共产主义是以自然经济 为基础的超越私有制度的社会构想。这样的状况决定了他们归根到底是以宁愿普遍粗陋,不 可一人富庶(或要么大家富庶,要么人人贫穷)的意识为主线、以物质财富的平均分配为焦点 的。在社会物质生产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思潮最后的逻辑只能是物质上的禁欲主义和 精神上的虚无主义。这样的共产主义当然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而只能在社会的发展中 日益表现出它的狭隘性乃至反动性。所以,马克思说:“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想把自己 作为积极的共同体确定下来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页。

)马克思认为,共产 主义作为对私有财产的扬弃,并不是克服私有财产的表象,而应当从本质上认识私有财产在 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私有财产在历史总体范畴中的局限性和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限 制,并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扬弃这些限制。历史上,平等作为一个社会理念,在反抗 富人对穷人的压迫,为社会大多数人争地位、争权益方面的确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生 产力尚未充分发展、社会财富还未充沛的时期,平等理念或者只是一种供人民遐想的乌托邦 ,或者可能成为荒诞社会闹剧的思想源,尽管这些闹剧在社会历史中也可能具有它的意义。

从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发展看,把现有的一切社会财富都平均地划分为一个个小单位,而对 所有不能如此划分的社会财富都予以消灭的主张,只会导致悲观的逻辑结论。其一,它逻辑 地导致对社会财富(特别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毁灭性破坏,从而使历史大大地后退。在历史中 不断积聚的社会财富,固然可以说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每个人享受的对象,但是,这种享 受并不意味着狭义消费意义上的享用,其中许多社会财富是属于社会整体的,它不可能像一 般消费品那样加以分割后分配给每个个人。就像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依照粗 陋的共产主义的想法,必须分配给每个人,那么结果是也许每个人可以得到一块砖,但雄伟 的长城也就不复存在了,更不用说那些根本无法加以分割的社会精神财富了。其实,平等并 不像粗陋的共产主义所理解的那样,只是一个分配性范畴。平等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含义, 任何对此加以狭隘化的理解,只能损害平等的完整意义。其二,它逻辑地导致禁欲主义。因 为,在社会财富不甚丰富的条件下,这种平均分配的思想既不能对现有的社会财富进行合理 的保护,又损伤了人们进一步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从而必然出现社会财富的匾乏。在这 种情况下,禁欲主义必然成为这种平等思想的辅助观念——人们得到的平等是贫穷的平等, 每个人聊以自慰的只是别人与我一样,都穷。从共产主义思想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 共产主义普遍地具有禁欲主义的成份,其基本的思路是把社会财富的增长与社会不平等联系 在一起,把社会平等建立在低级的贫困的状态下。这样它们只能用禁欲主义来限制人的需要 及其发展,企图以此维持社会平等。所以,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往往是以不发达的社会状况 为基础的,其思想同时也必然以社会的不发达加“平等”作为结论。历史的发展表明,贫穷 并不是平等的保护者,而只能是愚昧的帮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粗陋的共产主义必 然会遭到历史的摒弃。

三、排斥人的个性发展、科学艺术发展是文化愚昧主义,决不是共产主义

在粗陋的共产主义看来,人与人之间不能存在丝毫的差别,否则必定会导致不平等。所以 ,一切出众的能力都会被视为对社会平等的威胁。由此他们反对科学与艺术的发展,把科学 与艺术看作社会的垃圾、看作损坏道德的罪魁祸首。这进一步证明了粗陋共产主义的无思想 性。作为人的本质力量表征的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成果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 。虽然科学与艺术的生成的确是以社会的自发分工、与社会不平等作为初始条件的,虽然它 的发展的确必然以认可人与人之间在不同方面能力的差异为现实前提,但它本身并不是社会 不平等的根据,倒可以说是社会走向真正平等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不平等与 人的能力发展、与科学与艺术等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正如起初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曾使私有制度的形成成为可能,但我们不该因此把私有制度带来的人祸归结为 生产力而拒斥生产力的发展;相反,我们应当把我们的希望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上,因为只有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才是私有制度走向死亡的现实基础。

粗陋的共产主义厌恶个人能力的发展,把个人的能力发展视为对他人平等生活的破坏者。 然而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正是通过个人能力的不断发展实现的。 追求每个人整齐划一的生活,抹杀个人的出类拔萃的意义,只能使社会发展失去动力。尽管 在私有制社会中个人能力的发展与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状况相联系,并且同时又为新的社会 不平等提供了条件。但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度的积极之处,也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对 个人能力发展的支撑,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共产主义制度就是要扬弃私有制度在 个人能力发展中的不平等性、片面性和对立性(即摒弃个人的发展以牺牲其他人的发展为条 件的社会状况,而不是扼杀个人能力的发展),为每个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更为 广阔的条件。提倡个性的丰富性是共产主义的应有之意。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在共产主义社 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94页。

)当然,这种社会制度必定是以 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社会财富极为丰富为基本条件的。所以,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 不是对人类文明成果(其中大量是在私有制的社会中取得的)的全面拒斥,而是积极地对之加 以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之,从而使人们从自发的分工中、从谋生的“异化”性的 劳动中解放出来,依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自觉自主的人,在此 过程中,他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其他人自觉自主发展的条件;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谐地 构成了社会财富的进一步增加,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四、共产主义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真实代表

马克思主义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作为自己学说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但是,与粗陋 的共产主义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片面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狭隘平等从而提倡人人一模一样、否 认人的个性的意义不同,马克思主义把共产主义理解为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每个个 人在自由而全面发展基础上实现平等的社会形式。共产主义是与先进生产力内在联系在一起 的。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就不会有共产主义。所以共产主义理应把自己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方 向的代表,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职责。马克思反对牺牲个性的平等,认为 每个人个性的丰富性是最值得珍视的。他曾对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导致人的个 性 扭曲进行深刻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统治使人的能力片面发展,人 成为资本的奴隶——人的个性发展成了一种不可实现的梦幻。标准化制度使每个人的独一无 二、不可重复的生命特性成为非法的东西,人的一切,甚至青春、爱情、尊严和身体器官都 可以量化为多少金钱。人的质性存在遭到了不可理喻的蔑视。这是对每个个人的人格摧残! 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这种非人的状况,实现人的个性的张扬。马克思恩格斯说:一方面,“ 我们还曾指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因为现存的交往形 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个人才可能占有它们,即才可能使它们变成自己 的自由的生活活动。我们也曾指出,现代的个人必须去消灭私有制,因为生产力和交往形式 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以致它们在私有制的统治下竟成了破坏力量,同时还因为阶级对立 达到了极点。最后,我们曾指出,私有制和分工的消灭同时也就是个人在现代生产力和世界 交往所建立的基础上的联合。”(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另一方面,共产主义社会“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 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它就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共同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在共产主义 社会中,每个人自由地发展自己,并以自己的发展构成社会进一步发展,从而使人的个性与 社会性、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马克思对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在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是共产 主义由理论上升到实践的时代,一些地区走进了社会主义这个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然而, 在此之前,这些地区往往处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层次,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这个 共产主义的支援背景尚未充分展开。因此,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考 虑上往往会受到社会主义以前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其中非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 念、把马克思主义曲解为粗陋的共产主义、平均主义的现象较为普通。也正是这种对马克思 主义的曲解,在理论上,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充分发挥;在实践上,妨碍了社会主义 实践的成功进行。这是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的一个基本教训。在中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以前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观念进行了 革命性的清理,摈弃了其中的粗陋的共产主义因素,把社会平等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辩证地 统一起来。这在理论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实践上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 走向成功,成为世纪之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壮丽景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 ,今天社会平等、社会公正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又一次严峻地摆在我们 面前。我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警惕粗陋的共产主义观念的出现是我们不可动 摇的原则。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明确指出 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 必 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 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

标签:;  ;  ;  ;  ;  

马克思对原始共产主义的批判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_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