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在独生子女品德教育中的责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生子女论文,品德论文,家庭论文,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在控制人口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人口素质,这是我国的千秋大业。80年代以来,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这些独生子女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教育好独生子女,已成为每个家长甚至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有社会的、学校的、也有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网络,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然而在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最初影响。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神圣职责。下面仅就家庭如何加强对独生子女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谈谈我们浅薄之见,以求赐教。
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往往成为“引力中心”,家庭中爱与被爱往往形成2:1或4:1甚至更多,形成众星捧月的局面。子女被视为掌上明珠,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把全部的疼爱、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精力、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独生子女的身上。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如果家长能精心而得法地培养自己的子女,是很有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但如果家庭教育不得法,独生子女的成长是令人担忧的。目前,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一多一高一松”现象,即生活上关心过多,学习上要求过高,思想上放松要求。八十年代曾有一个大学生叫冯大兴,后来竟成为杀人犯。临刑前在他的自白中说到:“我从小到大就习惯了只想到自己。”这种心态的形成,学校教育也许有一定责任,但家庭的娇宠是决定性的。冯之所以成为杀人犯,并非一闪念,与他自小缺乏家庭必要的品德教育不无关系。此例发人深省。
那么对于独生子女,父母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哪些最基本的品质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情操
往往因家长的过分溺爱,对孩子迁就、姑息、纵容、包庇、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别人关心自己是天经地义的,而自己从来不会想去关心别人,这样就逐渐地养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上街,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非吵着买不可,否则就要发脾气;有的孩子在饭桌上专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好吃的可以全然不顾父母,吃个精光;全家看电视,往往要按照孩子的意愿,他不爱看这个节目,也不向大家打招呼,上去就是咔嚓几下把频道调换了;如果孩子说这个房间不好,太吵了,会影响他的学习,父母得唯命是从,把最好的房间让给他,否则他以不学习相要挟;父母生病,又有多少孩子能体贴照顾父母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在家中是这样,走向社会,他能关心他人吗?难怪“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被一些孩子看成是傻事,他们还振振有词说,那是唱高调;难怪有许多孩子缺乏理想,只要我生活得快乐就行了;难怪有许多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无法很好与他人相处,我行我素。
培养孩子心里有他人的情操,首先要从家庭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饭桌上有孩子爱吃的东西,应教孩子怎么照顾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生日时,教会孩子怎样让家里人一起分享他的快乐;父母亲工作忙,应教孩子学会帮忙做家务;无论哪个生病了,教会孩子关心照顾;生活在公寓里,教会孩子不能影响他人休息,损害他人利益等等。家长还要教育和鼓励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同学,懂得关心集体;在社会生活中,懂得关心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总之,家长可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关心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一种的心理素质,久而久之,孩子心里想的就不会完全是自己,为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打下基础。
2.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立精神
传闻,有位学业成绩优异的大学生获得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大家无不为之高兴,然而,他本人却犯了愁。原来该生自幼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只要他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其他什么事都用不着他管,以至他长到二十岁,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上大学后,母亲半个月来一次,帮助他整理房间和床铺,衣服被子不用说全让母亲带回去洗。现在一下子要到异国他乡独立生活,他怎能不忧心忡忡呢?最后他终因生活不能自理而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不乏其人,不仅城市孩子这样,就连农村的许多独生子女也都四体不勤了。
独生子女似乎天生的弱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实这是父母造就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父母把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不惜牺牲一切”,他说,其实“这是父母送给孩子可怕的礼物。”前面所讲的那位大学生的父母,看似疼爱孩子,其实他们是送给孩子一样“最可怕的礼物”。这种现象决非个别。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关心照顾的多,严格要求的少,包办代替的多,放手让孩子锻炼的少。有的家长或是怕孩子累了,或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读书,或是怕孩子做不好,什么家务活都自己包了,以至孩子连自己的小天地都不会收拾整理;有些父母不放心孩子独立活动,恨不得分分秒秒地看着孩子,生怕出什么意外,以至什么活动都不愿让孩子参加……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子女独立性和自立精神的培养,家长应有正确的态度并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开始。生活自理是一个人自立的起点,孩子总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自立的。从依赖性到独立性的转化,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我们当教师的,有责任让家长懂得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去培养自己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性格的重要性。例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要求孩子学习独立做家务,学会生活的最基本本领,有意识要求孩子出外办理他所能办的事,如购物、寄信、找人等。在社会生活中锻炼他的独立性格这方面,毛泽东为国教子永远是家长们的楷模。为了把爱子培养成才,毛泽东就亲自把孩子送到“劳动大学”去锻炼。
3.培养孩子劳动的观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生活逐步现代化,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似乎劳动观点的教育被人们淡化了。没想到这一疏忽许多劣迹却相继败露:现在的孩子中相当普遍存在着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现象。生活上图虚荣、贪享受,互相攀比,追求高消费;劳动上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生怕自己吃亏。据调查,现在家庭中孩子能偶尔做一点家务的大约占20%,经常帮助做家务的还不及10%。这说明不少家庭很不重视子女的劳动教育,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这对孩子品格的形成自然要带来许多不良的后果。例如,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浪费现象严重。我市某大学一个千人左右的食堂,据记者调查,每天的残羹剩饭收集起来足足是八大担,这何止是个别现象呢?一些中学的垃圾堆里经常可以看见许多并未损坏却丢弃的文具。他们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缺乏劳动的体验,怎能体味到别人劳动的艰辛?感受世上一切财富得来不容易?再比如有些孩子缺乏毅力,也是由于缺少劳动锻炼的结果。有的人抱怨孩子学习不用功,其实正反映孩子缺少劳动锻炼,没有吃苦精神。这种孩子今后是不会有多大作为的。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好逸恶劳是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也往往是罪恶的开端。俗话说:“懒、馋、贪、占、骗”,“懒”是万恶之源。为了孩子的更健康成长,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去体验劳动创造一切的喜悦心情,在劳动中培养优秀的品格和坚强的意志。劳动观点的教育切切不可忽视。
4.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报上登载了日本国发生的一件富有戏剧性的事:
“某生报考某公司,因落榜愤而自杀,不料自杀技术欠佳,只在脖子上留下一道长长的标记。正当此生神昏意迷之际,忽然传来他被录用的喜讯。原来当时的统计出了毛病,导致他名落孙山。就在他准备把这喜讯告诉亲朋好友时,又传来消息道,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此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了,又怎么能建功立业呢?失此人,乃公司之大幸,使公司避免将来发生更大的悲剧。”
日本老板的作法是否合乎人情,暂且不说,但他这种选拔人才的标准不无道理。同样的事情在我们周围也常有所闻:一学生中考考试成绩不理想,心理承受不了,竟想到轻生;一学生,因受家长较严厉的批评,便离家出走;一学生因其貌不扬,终日郁郁寡欢,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这些现象都表明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独生子女更存在这个毛病。
人的一生往往会遭遇到各种预想不到的艰难困苦、坎坷、挫折,有时人世间的七灾八难会像波涛似的袭来。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在这一方面,家长要注意的有:(1)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尤其是如何看待学习成绩。(2)要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孩子容易用放大镜来看待别人的缺点,用显微镜来看待自己的弱点,要引导孩子胸怀宽广,性格开朗,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3)引导孩子向生活中的强者学习,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4)让孩子多在生活的风浪中自我搏斗。暖房难以培育傲霜的鲜花,斗室难以驯养骄健的骏马。父母要帮助孩子在生活的风浪中经受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