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论文_王文波

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论文_王文波

摘要:核能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能源在社会生产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应用便是用其进行发电。我国截至目前共建立了两座核电站,其生产的电能对于供给区域需要有着重要的帮助。从核电厂的具体运行来看,因为核泄漏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对其运行安全进行分析强化,有效控制安全问题的发生意义显著。下面就核电厂运行安全的常见问题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核电厂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关键词:核电厂;运行安全;防控

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不可再生能源正在不断减少,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采取了运用风能、水能以及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新型能源的发展路线,降低了提取能源成本,提高了我国能源效率。我国虽然是能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能源量非常少,发展新型能源已经迫在眉睫。核电能源作为低碳环保能源,已经被我国列入十大能源之一。核电的运行不仅能够促进核能源结构的优化,还能为缓解我国能源的短缺做出保障。此次研究对我国能源事业的创新发展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指导当前核电安全运行开展具有现实意义。

1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

1.1我国核电运行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方面,在核电运行时,相关的核电部门缺乏对其运行安全的监督管理,相关的核电运行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在社会经济建设初期,对核电运行建立了相关的监督安全机构,同时展开了核相关的研究工作,但是我国有关核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不完善,导致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由于世界各地发生核泄漏事件,我国政府对行政法规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核电事业的发展并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导致有关企业对于核发展的关注度不够突出,降低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另一方面,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核电运行的法律管理制度,我国政府设定的核电相关法律显得十分落后。我国现代的核电运行制度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飞快发展,我国经济的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并且核电技术的发展速度也比以往发展较快,核电企业发展数量急剧增长,管理人员对于核电运行安全的问题极为重视,并且向有关核电站部门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但由于核电站缺乏相关的核电运行应急管理措施,政府缺乏管理核电运行的相关条例,核电运行的相关管理制度无法满足核电运行的安全需求。

1.2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设备的老化导致了其运行故障,二是操作的失误造成了设备的意外故障。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核电厂运行的系统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解决。目前的核电厂运行中,设备老化导致的事故率为13.1%,人员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发生率为10.1%。

1.3系统故障问题

在核电厂的具体运行中,执行系统或者控制系统的失效会造成整个系统运行的中断或者故障,带来较严重的安全问题。就目前的资料总结来看,核电厂42.7%的安全问题都是由系统故障引起的。

2核电厂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制度

为了防控核电厂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全面性构建安全监管制度可以使得安全监管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就监管制度的具体构建来看,主要是进行责任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的强化。一方面,建立横向责任区域划分制度保证监管责任无死角,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的效果,另一方面,构建纵向的责任领导体系可以对监管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方向做出更具科学性的指导。简言之,区域责任划分的明确领导责任机制的建立使得整个安全管理的实效性得到了提升。当然,为了对安全监管的效果进行更进一步的提高,建立设备监控系统和人员监督管理系统也十分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某核电厂在运行中构建了完整的安全监管制度,而此制度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在设备运行区安装13台监测仪器,将仪器和中央监控室进行连接,这样仪器数据信息可以第一时间传入中央监控室,二是在设备运行区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13个,每个小组2人,在监控过程中执行三班倒,由此保证设备运行区时刻都有监控人员。另外,为了对责任进行明确,人员上岗要做责任轮换,这样责任确定更加清楚。

2.2加强设备风险管理

设备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是核电站发展的前提,作为核电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对核电设备的建设和运行风险进行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在核电设备的建设和运行的整个过程中,管理人员对设备的运行和使用进行分析,对容易出现的故障和问题进行监督和控制。风险管理贯穿核电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的全过程。一个合格的核电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核电设备的运行风险做到及时掌握并控制。在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对设备的运行和工作进行观察和分析,设定好工作计划,使核电设备能够有计划的运行。此外,管理人员要设备的运行作出分析,及时的修改运行计划,实现高效生产。管理人员在不断的制定计划和对计划的完善过程中,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对核电设备运行的分险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及解决措施的预制,实现核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核电设备的风险管理不仅是要对核电设备运行状态时进行风险管理,还要对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设备的保养进行风险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质量。在设备的维护中要适当地采取新技术,实现设备安全维护的同时也会相应的降低成本。

2.3完善我国核电运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现今社会,核电站核电的安全运行极为重要,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快制定有关核电安全运行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政府相关人员以及具备着核能高专业水平工作人员的相互配合,快速学习外国先进核电运行体系,编制出完整并且有实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之前的相关规定,制定出最新的核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并要求核电企业提高核电运行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核电运行的监督力度。同时,政府也规定了各个城市的应急管理规章制度,设置地区核电管理站,实现中央对地方核电安全运行的垂直监督。在政府提高组织力度下,地区核电管理站应当尽职尽责、反应迅速、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只有健全核电运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核电运行的安全性,并且相关核电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核电运行安全的管理,安排监管人员进行昼夜轮休,才能避免核电在运行发生意外时,无人紧急处理相关重要事项,才能发挥核能源的作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2.4加强核电安全运行中的核电设备管理

一是合理运用核电设备,并对操作流程进行不断完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明确核电设备管理的意义,在科学的安全意识的指导下,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强化技能,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设备稳步运行、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二是端正工作态度,严格监督设备的常规运行和日常维护,对核电设备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撑;三是设备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核电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使得设备管理工作有所改进,保障设备管理有序、顺利的开展。更重要的是,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培养和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设备技术的安全工作,保障核电的正常运行。

结语

核电厂的运行安全不仅关系着其经济效益的实现,更关系着区域范围内环境的安全和人员安全,所以在核电厂的具体运行中需要对其常见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强化并讨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核电厂的运行安全问题才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小利.核电厂运行安全常见问题及防控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03):85+87.

[2]龚迪琛.核电厂运行关键控制过程仿真优化与方法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2013,14(26):306.

论文作者:王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核电运行安全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论文_王文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