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论文,一国论文,和平论文,思想论文,两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的重大政治主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共关于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
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具有十分明显的一致性。
第一,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中国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由于历史的和人为的原因,1949年以来,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凡具有爱国心的中华同胞和全球华裔,无不急切期盼这种分裂局面的尽快结束。中共领导人顺应炎黄赤子之心,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台湾回归祖国的统一大业。在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他明确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1〕这里的“和”即和谈、和平、统一。50—60年代, 他曾多次提出过统一方案。70年代,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在联合国得以恢复,台湾在国际上的处境极其孤立之时,毛泽东还再次提出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承前启后,继续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明确指出:大陆与台湾地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2〕邓小平认为,“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3 〕他说:“为什么台湾要同大陆统一?我回答说,主要有两条。第一条,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第二条,台湾不实现同大陆的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会被别人拿去。”〔4〕
第二,两者都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和平手段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台湾回归祖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武力统一,一种是和平统一。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主张尽可能地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4 月,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以诚相见”、“来去自由”〔5〕等和平主张。1957年4月,台湾海峡局势再度趋于紧张之时,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还表示:“我们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6〕1958年10月, 毛泽东两次亲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他“建议(国共)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7〕他强调指出:“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解决不好,可从长商议”,“我们两党间的事情很好办”。〔8〕在这里, 毛泽东再次提出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历史事实表明:毛泽东生前从未放弃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努力。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多次重申中共对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79年1月, 他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用何种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按照我们的心愿,我们完全希望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对国家、对民族都比较有利。”“我们力求用和平方式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和完成我国的统一。”〔9〕1983年6月,他又更明确地指出:“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我们将坚持不变。”〔10〕
第三,两者都坚持了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原则的坚定性。原则的坚定性主要有三条:一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祖国的阴谋,坚持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不承诺不使用武力。毛泽东在考虑“和平解放台湾”之时,不仅未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而且将“武力解放台湾”摆在较为突出的位置。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时,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他强调指出:我们主张和平统一,“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出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我们“绝不轻易使用武力”,“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11〕三是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的内政。毛泽东生前一再坚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邓小平在80年代也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他严肃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2〕台湾问题“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13〕
第四,两者都表现出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策略的灵活性。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主张,在实现祖国统一的大前提下,具体政策和措施要考虑尊重台湾的现行制度。1959年2月,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还是蒋介石好。但是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就不去,至于当总统还是他好……十年、二十年会起变化,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14〕6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为和平解放台湾问题提出过一些灵活、具体的政策。这就是在台湾与大陆实现和平统一以后,除外交外,当地的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台湾当局自理;台湾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一切费用不足之处,由中央拨付;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等。邓小平在80年代,突出地强调,实现和平统一,“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15〕他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16〕
第五,两者都充分注意到了台湾国民党当局“一个中国的立场”。国民党去台湾后,面对甚嚣尘上的“两个中国”阴谋和蠢蠢欲动的台独分子,曾给予较为坚决的抵制,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立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多次肯定过蒋介石维护中国统一问题的一贯态度。在维护统一问题上,毛泽东指出,“美帝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他认为,维护统一、一致对外,“这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17〕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执政期间,台湾当局虽然坚持反共,但“一个中国”、反对台独的立场没有转变。为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指出:“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18〕这就使:“中国可以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19〕
二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既继承了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重要方面,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现实方案。
第一,与“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相比,“一国两制”构想更充分地考虑了台湾与大陆的历史和现状,更充分地考虑了世界的现实。“一国两制”构想突出地强调,大陆与台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差别,导致了海峡两岸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的截然不同。因此,邓小平明确指出:“根据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它们的繁荣和稳定,也不能和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20〕再从当今的世界形势看,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成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普遍要求。由此,邓小平认为,就世界范围而言,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形式;就一个国家内部某些问题而言,和平共处也是一个好办法。他说:“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21〕
第二,与“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相比,“一国两制”构想在策略上灵活性更大。主要表现为:其一,“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22〕其二,台湾现有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变,以免因制度的骤变而“造成混乱局面”〔23〕,台湾不仅“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而且,“北京不派人到台湾去。”〔24〕其三,在不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前提下,允许“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25〕在中央政府设在北京,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有高度的自治。其四,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名额。这些更灵活的策略比“和平解放台湾”思想回旋余地更大。
第三,与“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相比,“一国两制”在内容上更具有广泛性。除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台湾维护现行制度和生活方式,享受高度自治外,还涉及和包括其它一系列具体内容。如: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通邮、通商、通航;台湾当局和各界人士参与国家管理;中央政府必要时酌情补助台湾地方财政;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回祖国大陆定居,实行来去自由;欢迎台湾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是,等等。
第四,与“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相比,“一国两制”更突出地强调用和平方式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50年代中期,毛泽东统一祖国的方针实际上是武力解放为主,同时进行和平争取。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着重强调用和平方式,在稳定的基础上统一祖国。他说:“非和平方式,或者说用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26〕中国人之间打内战就更不好。所以,“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27〕,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这样才能向人民交待,并使局势得到长期稳定。
第五,与“和平解放台湾”的提法相比,“一国两制”更能为美、台所接受,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不再使用“解放”的提法,只讲“和平统一”,主张对等谈判,不居高临下,以大吃小;充分考虑台湾目前的处境,既不改变现存制度,也不伤害国民党当局,因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为此,邓小平说:“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应该是能够接受的, 台湾也应该是能够接受的。 ”〔28〕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1月30日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的创造者。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三
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的思想和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虽然至今仍未成为现实,但无可否认其在历史和现实中,对于海峡两岸的关系发生过积极的乃至重大的政治影响。
毛泽东在50年代中期提出的“和平解放台湾”的口号和思想,虽然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积极的公开的响应,但其政治影响仍不可忽视。一是挫败了蒋介石“反攻”大陆的企图。美国在50年代提出过“放弃使用武力”的主张。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声明“如果北京表示和平的意愿,美国将重新估量其对它的政策”。〔29〕二是使曾经中断的海峡两岸联系一度得以进行。毛泽东提出和平解放台湾问题后,台湾当局曾一度秘密响应。1956年,蒋经国曾派使者与当时居住在香港的曹聚仁联系。曹聚仁在50、60年代,往返于海峡两岸,国共数次商谈,只是由于“文革”,联系和谈判才再度中断。〔30〕1962年、1964年、1973年,毛泽东和周恩来还委托章士钊与台湾方面人士对话,也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影响。〔31〕
邓小平在80年代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作为中共中央和平统一祖国的更科学更现实的纲领,不仅引起海内外同胞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使双方的经济、文化、体育交流日益增多,势头良好。然而,近几年来,李登辉散布了许多分裂祖国的言论,多方阻挠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甚至公开鼓吹分裂,蓄意制造敌对意识,恶化两岸关系。这是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抵制。继江泽民总书记在95年春节前夕,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后,中国共产党对李登辉的分裂祖国的行径进行了猛烈的义正辞严的抨击,并在国际上重申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在国内开展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教育。这些重大举措,都是对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的具体运用和延伸,得到海内外广大炎黄子孙的拥护和支持。民心不可违,任何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径都注定要失败的。
注释:
〔1〕〔7〕〔9〕〔14〕〔17〕〔26〕〔29 〕黄嘉树:《国民党在台湾》,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13页,第313页,第625页,第319—320页,第313—320页,第633页,第340页。
〔2〕〔3〕〔4〕〔10〕〔11〕〔12〕〔13〕〔15〕〔16〕〔19 〕〔20〕〔21〕〔22〕〔23〕〔24〕〔25〕〔27〕〔28〕《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页,第59页,第219页,第31页,第87页,第12页,第31页,第30页,第59页,第103页,第67页,第96页,第31页,第101页,第97页,第30页,第87页,第86页。
〔5〕〔6〕〔8〕吴怀连等:《台湾政治风云》,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2页,第52页,第53页。
〔18〕《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30〕〔34〕《报刊文摘》1992年3月10日,1994年2月28日。
〔31〕《人民政协报》199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