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要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教育论文,社区建设论文,重视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2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1)01-0056-03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农民工外出谋生时把其未成年子女留在原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亲或其一方分离并滞留在农村家里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不好、道德行为出轨、情感孤独、缺少安全保障等问题,这些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人们一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这三大教育机制的缺陷所致。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我们深入驻马店市农村地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不够,也是当前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拟对农村社区建设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为政府和相关部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村社区建设在服务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标志着执政党已经意识到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内容而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在我国主要包括:单村或联村社区,村镇和集镇社区。一般地说,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关注重点,应当是行政村。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建设起一个个环境优美、人文和谐发展的农村社区。但目前多数农村在社区建设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重视不够,存在诸多问题。
(一)基层组织重视不够
农村社区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开展农村社区经济建设能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农村基层组织在社区建设中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应该给予肯定。但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基层组织却忽视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在乡村调查时,多次向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询问他们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此,他们几乎有个共同答案:我们只考虑让农民多得票子,不考虑他们怎么带孩子。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基层组织很少过问,几乎所有的基层组织,都没有对社区留守儿童的人数进行过统计,更没有建立相应的档案。显然,农村基层组织对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管理。作为基层组织,无论是从职能上还是从实际功能上,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因重视不够导致管理缺位的现象是必须改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需要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而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将来农村的主要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的未来发展。所以,在当前农村社区建设中,农村基层组织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培育。
(二)基础设施建设欠考虑
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各级财政逐步增加了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得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水电、道路、网络得以畅通,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些地方却对留守儿童问题关注不够。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村里,已经建立了养老院、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医疗诊所等,而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机构设施,比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留守儿童指导站、儿童阅读学习中心、留守儿童社区家庭、农村寄宿制学校等几乎没有。这种状况反映了,农村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很少把留守儿童问题考虑进去。
(三)欠缺专门的管理组织,社会服务渠道不畅
随着农村各种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农民维权意识增强,农村的社区基层组织逐步健全。目前,农村基层组织除党的基层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外,还有村民代表会、村民计划生育协会、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扶贫协会等,唯独缺少专门服务留守儿童的组织机构。当前,宣传、文明办、教育、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都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纳入了工作内容,愿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服务,企业、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社会组织也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给予留守儿童多方面帮助。但由于农村缺乏留守儿童的专门管理机构,这些部门和组织服务留守儿童的渠道并不畅通,留守儿童获得社会服务的机会和条件受到限制。为此,农村社区应设立留守儿童帮扶中心、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站等专门组织,为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平台。社区设立留守儿童专门管理机构,不仅能够对社区内的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组织和管理,而且可以联络社会各机构组织服务留守儿童。
(四)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较差
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的主要活动空间,社区内的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必定产生重要影响。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堪忧,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预防疾病的能力较差。留守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在安全防护方面,由于父母外出,留守儿童多数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差,也容易遭遇火灾、溺水等安全事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良文化不断向农村渗透,学校周围到处充斥着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课余甚至逃课光顾这些地方,痴迷凶杀游戏,观看黄色内容,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所以,新农村社区建设一定要注意净化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社区建设服务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途径
在目前这个快速转型的社会,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各种文化对孩子发展都会产生影响。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仅靠家庭的作用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健全社会支持体系。留守儿童问题主要产生在他们生活的农村社区。所以,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发挥社区综合教育功能,给农村社区以监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和权力,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
(一)明确教育职责,确保留守儿童享受社区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当前,我国管理社区教育的职能部门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这样就把社区教育指向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排斥在社区教育之外了,留守儿童享受社区教育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保障。实际上,社区教育是以终身教育为宗旨,按成人前期、成人期、高龄期等通过多种教育机能而产生影响作用的。可见,社区教育不等同于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它的对象应为社区全体成员[2]。在欠发达和落后农村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中,应该设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工作。
(二)动员各方面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照顾
农村社区要建立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以发挥综合教育作用。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少年成长承担着共同的责任。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与教育主要就靠学校方面承担。但是孩子在学校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上度过。所以,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农村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政府应广泛动员基层干部、留守儿童邻居、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等组成服务体系,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心理支持、生活照料、安全防备等服务。
(三)招聘专业人才,构建服务留守儿童的平台
专业社会工作者,受过专门教育,知识面广,经验丰富,社会组织能力较强。因此,农村社区建设要注意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由他们设计和落实农村留守儿童照顾计划,出面联络政府、学校、企业等部门和留守儿童的亲朋好友与邻居、志愿者及其他社区人士等,组成正规、非正规服务机构,建立个人、志愿者、邻居互助网络,协调正规服务和非正规服务,整合服务资源,设立社区救助站,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留守儿童。专业社会工作者也可以把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或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这既可以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又可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弥补他们放学后及节假日的教育空白。
(四)建立社区家庭,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服务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生活空间,正是由于家庭教育和关爱的缺失,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对父母的依恋性情感难以得到满足。这样长期下去,会使他们变得感情淡漠,对人缺乏关爱。据此我们认为,可以由政府出资建立社区家庭,聘用受过专门教育的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担任代理家长,把社区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孤儿”组织起来,建立起临时的社区家庭,以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空缺。由于代理家长综合素质较高,可以对这些留守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行为引导、学习辅导,使留守儿童在课外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代理家长要在生活上照顾和关爱这些孩子,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培养他们的爱心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们的身心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得到健康发展。
(五)健全安全防护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保障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很多社会规范有待完善,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消极因素不断向农村渗透,农村治安问题不断出现。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缺少自我防范意识,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而留守祖辈因年老体弱、家务繁多等原因,也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防范能力差,往往无力阻止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所以,农村社区要通过健全治安队伍、完善防控体系等措施,加大治安宣传,建立治安信息网络,加大农村治安管理力度,为社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保障。
(六)为留守儿童构建丰富的社区教育平台
政府要通过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为生活在区域内的留守儿童服务,使他们能够拥有和享受社会的关心和照顾。例如:可以在社区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他们进行各种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安全卫生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讲究卫生,远离危险,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开设兴趣课堂,让孩子们有机会发掘自身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农村社区教育平台,组织心理医生、心理老师和专家,为留守儿童提供咨询服务,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农村社区教育既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又可以辅助学校教育。农村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在更宽广的层面上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3]。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农村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建设者,他们的健康成长,涉及农村很多家庭的幸福,关联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好这一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政府、社区及其他人员都要切实担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社区建设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农村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农民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