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分析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国康

评价分析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国康

刘国康(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省 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 年1 月-2013 年2 月收治的漏斗胸患儿共14 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均给予胸外悬吊术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4 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胸外悬吊固定手术,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5-35min,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5ml。手术结束后10h,本组患儿均获得令人满意的胸廓矫形效果,10h 以后均去除支撑棒。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6-12d,术后随访2-12 个月,胸廓外形效果保持良好,均无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发生。结论: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外悬吊术;漏斗胸;小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50-01

漏斗胸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胸壁畸形疾病类型,我国漏斗胸并发率每年约在1/800-1/300【1】。漏斗胸疾病属于渐进式疾病类型,患儿出生时可能就已经患有,却经常在数月甚至数年之后才被家长发现,影响患儿治疗时机。本次研究将探讨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治疗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2 年1 月-2013 年2 月收治的漏斗胸患儿共14 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中男12 例,女2 例。根据患儿年龄的不同,本组患儿中有7 例患儿年龄6-25d,质量(2.5±0.4)kg,7 例患儿中有5 例患儿患有漏斗胸合并肺炎症,临床表现呼吸频率>60 次/min,以鼻煽、三凹征以及呻吟和紫绀为主要症状,同时患儿两侧肺部均存在湿罗音,有2 例患儿为漏斗胸合并胃扭转症;剩余7 例患儿年龄30-90d,质量(58.5±4.7)kg,7 例患儿均患有漏斗胸合并喉喘鸣症,症状表现伴随吸气而加重。本组患儿均行胸部CT 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平均Haller 指数(3.6-5.2),根据Park 类型的不同,本组患儿中有IA 型6 例、IB 型2 例、IIA 型6 例。本组患儿均给予胸外悬吊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①症状评估:由主治医师对患儿胸部CT 结果进行检查审核,测定患儿Haller 指数、心脏旋转角度、胸骨凹陷深度等具体病情症状指标。Haller 指数:患儿胸部冠状面内径除以从胸部漏斗最深一点与患儿脊柱前侧的距离;心脏旋转角度:由患儿左心尖平面开始,椎体前缘垂线与心尖连线形成的夹角角度;胸骨凹陷深度:依据患儿胸骨凹陷最深的水平面,计算患儿前胸壁最高点与水平面胸骨最低点的垂直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②手术方法:给予患儿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过程中患儿保持仰卧状态,胸部垫起,铺巾、消毒。于患儿胸骨凹陷最深点做标记,根据患儿胸廓外形的具体形象将支撑棒塑成弓形,确保角度以及长度。于患儿剑突位置行2cm 横切口,提起剑突并使用食指分离患儿胸骨,将胸膜推至患儿胸肋关节处。从事先标记好的位置开始,使用大圆针穿10-0 丝线由患儿胸骨一侧的肋间隙紧贴胸骨导入胸壁,在手指引导下避开胸膜、穿过胸骨、穿出同侧同一肋间隙胸骨旁的胸壁,最终提起丝线并将其固定于支撑棒上。手术过程中应该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调整支撑棒弧度,保证胸廓外观正常。

③术后处理:本组患儿术后均给予心电监护以及常规输液。给予患儿痰液稀释、药物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等,患儿术后若出现呼吸状态异常、呼吸频率以及呼吸节奏异常等症状,则应立即听诊,检查患儿双肺呼吸音,完成手术并发症处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2】①观察本组患儿临床效果:包括患儿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出血量、矫形效果、支撑棒去除时间等。

②观察本组患儿不良反应:包括气胸、鼻煽、口唇发绀等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 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组14 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胸外悬吊固定手术,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5-35min,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5ml,患儿手术过程中均未给予输血。手术结束后10h,本组患儿均获得令人满意的胸廓矫形效果,10h 以后均去除支撑棒。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6-12d,术后随访2-12 个月,胸廓外形效果保持良好,均无并发症以及意外情况发生。

3 讨论漏斗胸包括先天性漏斗胸以及获得性漏斗胸两种类型,当前漏斗胸患者的病发原因仍未清楚,然而部分学者认为漏斗胸是由于患者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相较上部过于狭小,胸骨受到挤压不断向后而最终形成漏斗胸,也有学者认为漏斗胸是由于患者因膈肌纤维攀附于患者胸骨体下端以及剑突,并最终引发患者胸骨以及剑突向后突出形成漏斗胸【3】。以往漏斗胸的治疗方式包括Wada 胸骨翻转手术、Ravitch 胸骨上举手术等,然而上述手术方式均存在伤口较大、时间较长、临床效果不佳以及复发率较高的缺点【4】。

胸外悬吊术事实上是在微创漏斗胸矫正术(Nuss 手术)基础上推广应用的一种手术类型,其主要是根据患者胸廓外形的实际情况,结合Nuss 手术的原理,为患者设计合适的胸外悬吊固定支撑棒,利用胸外固定、牵拉的方法达到矫正患者胸廓外形的目的。本次研究中14 例患儿均给予胸外悬吊术治疗,患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儿术后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李鑫,张海平,阿卜杜艾尼·吐尔洪,张力为,张昌明,邓彦超,李德生,伊弟利斯·阿吾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疗效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36(9):1341-1343.[2] 吕方启,吴茂军,田茂良.胸外悬吊固定治疗新生儿漏斗胸3 例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1):160-161.[3] 张永胜.Nuss 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1,8(6):50-51.[4] 李矿,吴茂军,田茂良,吕方启.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15 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7):63-64.

论文作者:刘国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评价分析胸外悬吊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临床效果论文_刘国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