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浅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韶关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通过对韶关市工业发展的回顾,指出了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在于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并分析了形成该矛盾的原因。通过对“九五”经济发展趋预测,提出了韶关工业在“九五”期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韶关工业,结构性矛盾,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427
解放后至70年代中期,受当时发展战略的影响,韶关现代工业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但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韶关市工业由于未能从需求变化中及时实施结构转换,致使工业发展相当缓慢。目前,全市工业出现负增长及亏损严重,把积累下来的工业与需求结构性矛盾充分地暴露出来,如何步出目前的困境,再造韶关工业新优势,已成为“九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中的心任务。
一、韶关工业的现状分析
日趋下降的工业发展速度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突出问题。这一现象表层看是货币供应不足,使生产难与正常运行。实际上,表象后面的深层原因是产业结构转换滞后,结构性矛盾日趋突出。当整个宏观环境及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时,速度效益型经济下的结构失调最终演变成总量增长下降,亏损严重。这种结构性矛盾是与我市四十多年来各时期所采取的工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使我市工业获跳跃式发展。
解放初至70年代后期,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实现国民经济工业化任务的双重压力下,迫使我国在较长的时期内,压抑消费,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方针,加之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这种发展战略方针能长期贯彻下去,其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前三年;第三个、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市工业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获高速度的发展。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58年,中南局“南宁会议”确定把我市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建设,当时工业发展的主要方针是全民办工业和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在这样的发展方针指引下,我市的支农机械工业获飞速发展,并带动了全市工业的增长。196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是1949年的21.3倍,重工业比重与1949年相比提高了近40个百分点,达57.7%。第三个五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宏观经济贯彻“战备疏散”的方针,省里又把我市作为“战备后方”进行三线建设,相继从广州、佛山等地迁入了一批省属机械行业,并在我市各县建设一批“小三线”军工企业。与此同时,中央和省在市内投资新建了凡口铅锌矿、韶关冶炼厂、大岭冶炼厂、大宝山铁矿、韶关钢铁厂等一批大、中型采掘、冶炼企业。这期间,地方工业也发展迅速。到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为1960年的6.6倍, 重工业比重又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超七成总产值为重工业所有。这个时期我市工业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工业远超轻工业迅速增长,这种增长是外部力量的“插入”所致。从整个宏观环境看,由于消费需求隔离于工业化进程之外,这种重工业的增长一开始就存在结构偏差。从区域经济看,不仅移入的重化工业与原有的农业、轻工业存在严重的结构性断环,而且移入的各个重化工业与它前后关联的产业存在传导断裂。由于消费传导链在农业、轻工业所需要工业产品的环节上断环,以及需求传导链在各重化工业之间的传导断裂,使得虽然重化工业得到高速的发展,农业、轻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并不快,各重工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能力薄弱。因此,在我市的工业内中,明显存在产业的技术结构断环、结构转换机制失效的严重缺陷。2.我市的工业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造出来的,按隶属关系分,中省属企业占很大的比重;按经济类型分,全民所占的比重远大于集体和其它类型之和。由于市县、集体和其它类型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相当弱,形成了我市工业的所属结构,经济类型结构的刚性结构发展,很不利于往后的市县工业和集体、私营、个体工业企业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后,我市未能捕捉轻型化发展战略的机遇,工业发展缓慢,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
1978年后,国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引发了产业结构的激烈变动。国家工业的发展方向已由优先发展重工业转移到轻型化发展战略上来。这时,消费需求通过市场中介开始对消费品供给与结构发生影响,需求导向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凭借着政策上的先行一步,地缘之便,捕捉香港、东南亚产业结构升级之机,大举吸引外来资金,高起点、大规模地兴办具有较高收入需求弹性的新兴耐用消费品工业,产品迎合市场需求,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不失时机地弥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缺陷,达到了发展良性循环。反观我市,这段时间,工业的发展思路可以说始终维系在计划经济时期下的思维定势和思维方式上,希望从现有的基础通过改造而促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因而在资金投放和政策导向上偏重于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工业体系、结构的提高上。“六五”期间,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工业发展注意力放在挖潜改造提高的内涵式发展上,新建企业主要有纺织行业的市二棉、市二针、印染厂、帆布厂、翁源缫丝厂;皮塑行业的制革厂、大华塑料厂、新华塑料厂;建材行业的乐昌水泥厂;冶金行业的锑冶炼厂等。“七五”期间,工业的发展思路是立足于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源开发上,在搞好主要工业部门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源开发上,抓住我市农林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进行系列开发,开展深度加工。新建扩建企业主要有轻工行业的啤酒厂、洗涤用品厂、南雄卷烟厂、始兴造纸厂、翁源糖厂;林产品开发利用的创花板厂、胶合板厂和纺织行业的乐昌麻纺厂。“八五”期间,工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开发和发展重点产品入手,加快生业结构调整和现有企业的改造提高,形成“拳头”产品优势,带动全市工业的发展。这期间的发展思路最大的改变,是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但发展的重点仍放在技术改造。除新建部分能源项目外,主要是对冶金、机械、卷烟等产品生产的技术改造。很明显,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来我市的工业发展重点是放在原有结构的改造提高上,根本没有意识到由市场需求的变化所引发的结构转换是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事实上,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试图通过原有产业、产品生产的技术改造来发展全市工业经济,其成效会是很有限的。原因是原有产业、产品结构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而建立起来的,显然与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轻型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其次,轻型发展战略重点是耐用消费品,且需求发展迅速、要求质量高。对向耐用消费品工业提供设备的重工业提出很高的生产技术要求,这对于我市以支农为主的工业结构,显然不可能在短期内通过技术改造而达到如此高的生产技术水平,造成我市工业发展需求不足。第三,原有企业通过改造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会面临“技术障碍”,因而会产生高昂的转换成本,构成这些成本的主要因素有资产专用性带来的损失,技能差异引起的劳动力转移困难等。故此,我市原有企业通过改造实现产品结构转换的成功例子并不多,诸如康立空调等失败的例子倒不少。这种改造提高的发展思路,对区域整体工业来说,其负面的影响也非常大。主要是忽视了乡镇、集体工业的发展。资金投放、政策导向侧重于原有的工业结构,而工业结构又以国有经济为主,乡镇、集体工业所能获得发展的空间则可想而知了。1993年与1978年相比,我市工业中,国有所占比重仍达80.7%,仅下降了3.1 个百分点,集体与其它工业所占的比重分别14.7%和4.6%,仅分别提高1.3和1.8个百分点,与同期全省工业结构变化相差甚远。
(三)目前经济发展缓慢与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结构性矛盾影响。
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非常缓慢、效益低下,1994年我市工业增长速度为9.5%,而全省、全国分别达26.0%和21.4%; 企业亏损面达23%,亏损额3.9亿元(其中市县属亏3.16亿元); 市属国有工业行业亏损严重的有机械、轻工、石化、纺织等。1995年1—3月与1994年同期相比,我市工业增加值增长—8.9%,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则高达14.4%。二月止累计,全市独立核算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4.3%,亏损额12226万元。反差如此之大,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工业生产中产生如此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市场、资金、生产技术、企业负担、企业管理等,但这些问题并不是只有韶关才会碰到的,同样在一个大经济环境内,发展速度竟相差20多个百分点,把问题仅仅归咎于这几个原因,恐怕是认识不到问题的本质。
本人认为,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业结构性矛盾上。按照经济发展理论,一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将引起需求结构的升级,伴随着需求结构的升级,其产业结构将变化迅速,不断地有一些产业部门在急剧膨胀之后,很快进入收缩时期,这些行业大量存在开工不足、失业半失业严重、企业大面积亏损等问题。一般来说,竞争性较强、进入壁垒低的行业较快出现收缩现象。国内有学者经实证分析之后,指出在我国出现困境的行业顺序与战后的日本大体上一致。目前出现收缩的行业及大致的顺序是煤炭、纺织、低技术冶金、传统机械制造等。很“不幸”,这些行业恰好是我市工业中的支柱行业。支柱行业的发展如此,很显然整体经济的增长会直接受到不利的影响;又目前我市经济仍是速度效益型,增长速度不高或负增长,必将引起效益低下,企业就会感到负担沉重,这些现象很容易推导出来。往深一点分析,这些支柱行业经营状况不佳,还会引起体制问题。在我市,煤炭、纺织、低技术冶金、传统机械的国有经济分布密度较大,因而,它们出现的问题不仅反映在结构上,而且还成为体制问题——国有经济亏损严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会产生资金紧张。这些行业的国有企业较多,在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破产机制的情况下,使得这些行业即使在生产不景气的情形下,政府也需从安定的角度考虑,将部分本来可以更有效率使用的资金转投向这类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经营状况又不好,在生产各个环节上沉淀了不少资金,年复一年,最终导致全市资金的不良循环,资金供求矛盾突出。长期来看,这些企业在市场不足的情形下,得到政府政策、资金的资助而继续生存下去,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发挥,也强化了我市的不合理产业结构。
二、韶关工业的发展机遇
机遇之一:90年代初开始,我国工业再现重化型发展阶段,有利于我市发展优势产业。这个阶段的特征,是经济发展将愈来愈多地依赖于重化产业提供原料和技术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不断升级,至90年代初,显现出一般工业消费品扩张动力相对减弱。为满足居民消费升级换代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出现了进一步完善充实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潮,由此带来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这类产品中出现巨大的市场,并为机械电子工业提高整体素质创造条件。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前景,导致投资及行业发展的重型化。根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在进入重化工业增长方式后,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过程,这对我市的钢材、有色冶金、现代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来说,又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机遇之二:珠江三角洲加快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我市发挥优势,建立与其互补合作的经济关系。1995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建设设想,其产业发展方向为“经济外向化、产业协调化、企业科技化、资产社会化”的“四化”思路。可以肯定,现已进入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珠江三角洲,其转型进程将会更快。由于珠江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层次性与区域内自然资源与产业结构的轻型类同性,因而珠江三角洲各地区向外开发的冲动要大于向内求发展的冲动,区域外的合作冲动要大于区域内的合作冲动。作为毗邻珠江三角及自然资源丰富的我市,只要积极、主动、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是能获得很多合作机会的。这对于我市加快农村工业化,提高机械加工工业水平、加快原材料资源开发及深度加工都有着广泛的发展良机。
机遇之三: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有利于我市参与市场竞争。以京珠高速公路为重点的公路建设,大大缩短我市与外界的距离;通讯设施的日益发展及普及,大大加快我市与外界接触的能力。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及提高,为我市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机遇之四:部分国有企业负债高,效益低,有利于我市对企业进行改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进入90年代以来,我市相当部分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效益低下,企业职工的生活境况也逐渐落后于经营较好的企业的水平。加之医疗、住房等福利制度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已使这类企业从不利自己竞争的传统行业主动退出的动力加大,大大降低成本,这很有利政府把维持亏损企业的资金,转用于支持这类企业退出和进入新兴发展行业中去,以此达到资源更有效率配置的目的。
三、韶关工业的发展思路
(一)“九五”期间韶关工业总量扩张仍为发展的主任务。
改革开放前形成的我市工业架构,尽管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改造,其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并不大。据市经委1994年开展的一次企业调查,1993年市属253 家企业主要生产设备技术水平(以设备台数统计)情况是:达国际水平的占2.95%,国内先进水平的占11.05%, 国内一般水平和国内落后水平分别为69.24%和17.15%。而生产产品中,名牌的、畅销的并不多,这就决定了“九五”期间我市工业没有能力走结构效益型、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这是质方面的问题。从量方面看,1993年与1980年相比,我市全市人平拥有独立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仅增加4.1倍,而同期珠江三角洲拥有量增加21.2倍,就全省山区县市统计,其拥有量也增加9.3倍;以市区工业比较,韶关市区增加了3倍,广州、汕头、江门、佛山则分别增加6.4倍、23.1倍、9.3倍和40.2倍。表明了我市的工业经济仍需补资本积累数量发展不足的缺陷,离以技术资本密集产业为内容产业升级尚差一大截。此外,全市社会劳动者中超一半以上的人员仍在从事第一产业,乡镇企业发展还较落后,发展农村工业化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上述的三者决定了“九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任务主要在于总量扩张。
(二)重点发展规模冶金、高技术机械加工、林产品工业和建材工业。
如此发展既能符合全国的产业发展方向,也能满足建立与珠江三角洲互补合作经济关系的需要。在这一点上,不必局限市内的轻、重比例关系,过分强调自我结构协调。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它要求区域间的协调,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本身并没有什么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它如不走依靠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香港等地的技术、资金、以家电为代表的轻工业发展道路,它能发展起来吗?珠江三角洲选择如此的发展道路,本身就体现优势互补的关系。可以相信,在较长的时期内,这种发展趋势仍将继续,并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而我市则不同,有丰富的资源,但缺乏地缘优势,这就决定了我市发展轻工并不一定占优,相反,有市场、有资源的重工业发展起来其潜力是相当大的。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下决心改造一批国有企业。
现代农业科学一般认为,现在以化肥、农药等为代表的农业生产技术,其边际生产潜力为每亩耕地产出粮食300公斤左右, 当接近和越过这一边际时,农业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现象就会显著起来。我市气候适宜耕种,粮食产量相对高些,但目前这种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也开始显著起来了。表明了农业净产值无法与总产值保持同步增长,发展农业生产不能为农民家庭带来很多新的收入。因此,为增加农民的收入,就必须发展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下,比较利益规律的作用也会诱导农业内部生产要素向其它产业转移,在这情形下,很需要政府的组织,协调,这一点在“九五”发展中很值得注意的。
“九五”期间,下决心改造、改组一批效益低下的国有企业,长痛不如短痛,政府要根据这类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些可行的退出援助政策及进入扶持政策,帮助这类企业消除“退出障碍”,尽快进入新行业。
(四)要实施新思路的改革措施
形成目前不尽合理的结构,是现行体制中经济机制运行的结果,体制和机制可以使某结构状态不断再生并且自我维持,所以仅仅调整结构不触动体制和机制中的问题,调整过程就会充满冲突和摩擦,大大衰减经济调整的力量。这些年,我市工业经济改革基本上是国家改革措施的具体化,但经济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说明了国家推行的改革措施对我市来说存在不足之处。为此,“九五”期间,我市工业的改革,要充分尊重实际,要有超前意识,在体制和机制上要有所突破。
收稿日期:199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