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特点论文_杨锋 江燕 朱万军

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特点论文_杨锋 江燕 朱万军

杨锋 江燕 朱万军

(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例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CT检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有明显的肿块影,显示为稍高密度,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结果发现病灶有不均匀强化情况。MRI检查结果显示T1W1、T2W1扫描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有稍长信号肿块影,信号不均匀,内部有囊变情况。增强扫描发现有均匀强化现象,囊变部位无明显强化,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患者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显示无异常。检查结束后对患者实施脱水治疗,治疗后2周进行MRI复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仍存在不规则信号肿块影,且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大,肿瘤周围水肿情况加剧,疑似恶性肿瘤。结论:CT、MRI检查对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检查具有一定的效果,表现特点也有所区别,临床中可适当采用联合检查的方式,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MRI;表现特点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59-01

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中较为罕见,有报道显示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生率为0.8%~1.5%。该疾病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早期的诊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但目前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异性较差,主要采用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如CT、MRI。本次研究对比了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MRI的表现特点,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例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年龄56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左侧肢体无力、麻木,入院时处于清醒状态,病程36d。询问患者后,发现无胃肠道、头晕等症状,睡眠、精神状态良好,存在食欲下降情况。患者无脑部手术史、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等情况,常规体检结果显示无异常。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第2d清晨实施影像学检查。CT检查方法如下:通过螺旋CT机进行检查,参数设置如下:电压120kV,电流120mA,层厚5mm,层间距5~10mm,矩阵设置为512512。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对头颅实施常规扫描,观察患者病灶位置、病灶形态等,并通过高压注射器在肘静脉注射2ml/kg碘海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00593,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造影,注射速率控制在3ml/s,再实施增强扫描,分别进行动脉期与静脉期扫描。

MRI检查方法如下:通过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参数设置如下:层厚10mm,层距10mm。先通过头线圈进行扫描,扫描时引导患者取坐位,先进行常规扫描。再通过高压注射器在肘静脉中注射钆喷酸葡胺(国药准字:H19991368,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0.1ml/kg,注射速率控制在3ml/s,实施增强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别进行SE序列横断面扫描,获取T1W1、T2W1加权图像,再行FLAIR序列扫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加权成像等。

2.结果

CT检查结果如下: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有明显的肿块影,显示为稍高密度,形态较为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结果发现病灶有不均匀强化情况。平扫情况下,CT值显示为38HU,增强扫描静脉期CT值为93HU,动脉期CT值为53HU,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2]。

MRI检查结果如下:T1W1、T2W1扫描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有稍长信号肿块影,信号不均匀,内部有囊变情况。增强扫描发现有均匀强化现象,囊变部位无明显强化,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

患者经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显示无异常。检查结束后对患者实施脱水治疗,治疗后2周进行MRI复查。结果显示右侧脑室内三角位置仍存在不规则信号肿块影,且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大,肿瘤周围水肿情况加剧,疑似恶性肿瘤。

3.讨论

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是原发性淋巴瘤的一种类型,临床发病率较低,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大多为单一病灶[3]。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症状缺乏特异性,与脑实质内原发性淋巴瘤较为相似,临床鉴别诊断难度较高,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影响患者预后。

随着增强扫描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CT检查的图像分辨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MRI扫描序列开始应用于颅内淋巴瘤的研究及诊断,目前DWI是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检查方法[4]。本次研究分别通过CT、MRI对1例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癌患者进行扫描,虽然能有效显示出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内部信号情况等,但术前仍较难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这可能是由于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与脑实质内的病理变化相似有关。因此,临床中应尽量结合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重视对患者的影像学复诊、实验室检查等,从而保证诊断准确性,及时实施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CT、MRI检查对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检查具有一定的效果,影像学表现特点也有所区别,临床中可适当采用联合检查的方式,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卢红,黎海涛,陈伟,等.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特点[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1):55-57,58.

[2]李昊,高培毅.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诊断及文献回顾[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7,26(3):210-214.

[3] 张剑宁, 程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再认识[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 15(1):1-4.

[4] 朱辉严, 谌力群, 许平, et al. 2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核磁共振影像表现的回顾性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6, 40(7):639-641.

论文作者:杨锋 江燕 朱万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表现特点论文_杨锋 江燕 朱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