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论文_陈子龙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论文_陈子龙

摘要:我国很多地区处于地震频发区域,地震灾害会对建筑产生强烈的影响,结构不稳定的建筑经常会发生倾斜甚至坍塌的问题,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威胁社会稳定。为了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不良影响,建筑设计人员应当根据所在地地震震级和次数等相关资料合理确定建筑抗震等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应用抗震设计理念,有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

地震作为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给人们的生或和建筑物造成了极大的损坏,所以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从古代开始我们的祖先便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通过这些年各个专家和学者的共同研究努力,我国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工程设计正在逐步提升,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在逐步得到更好的保障,但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些要点和技巧还是需要做进一步探讨的。

1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且地震带来的危害大、破坏性强、还具有不容易预测的特点,所以当地震一旦发生,其危害将十分巨大,如果我们的建筑没有抗震性,就可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毁灭性破坏。因此,建筑自身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对建筑抗震规范的抗震要求提出一定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根据这个要求和目标,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建筑的抗震技术也基本成熟,使人们群众在地震中收到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减低,但目前的建筑抗震性距离人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随着建筑的装饰越来越豪华,如何避免人员伤亡,并尽可能的保护建筑已经成为抗震技术应用层面的又一新方向。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结构设计的连续性原则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连续性原则是最基本的,也是保证“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前提,结构设计大体分为水平构件设计和竖向构件的而设计,这两个维度构件布置的连续性以及连接的连续性是保证建筑抗震性能的基本前提。一旦某处构件不连续,则会引起该处的构件刚度突变,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局部构件就会受损严重,灾害出现的时候最易破坏,从而引起整体破坏。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平面和竖向的规则性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平面的不规则会引起建筑的扭转不利,竖向的不规则则会引起荷载传导的不利。房屋顶部突出的部分对于竖向应力的传导很不利,因此要格外注意,严格控制突出高度,因为突出过多的话,振动时该部位会出现鞭梢效应,局部应力成倍放大,破坏极大。

2.2结构构件布置的简洁性

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构件和应力的关系就好比是电路中的电流和导线的关系,力的传导喜欢选择简单直接的构件,结构体系中的水平和竖向荷载传导往往会选择明确简洁的传导体系。构件布置的越简洁,传导就越明确,这样结构整体的内力和变形分析结构和实际应用中的结果就越一致,更加利于控制,在设计阶段便可以对不可控的振动进行有效的改善和控制,十分有利于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分析

3.1加强建筑结构的刚度设计,适应建筑的抗震要求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选择低含钢量,不仅影响工程的安全施工,还对建筑工程的牢固程度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建筑企业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结构设计,建筑结构的刚度设计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建筑结构的刚度要求也会因工程所处地质面貌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在地质较为稳定的平原地区,可能有着较低的建筑结构刚度要求,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建筑工程的含钢量。而在地质不稳定的山区丘陵地区,会有着严格的建筑工程结构刚度要求,因此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当中,建筑企业要结合实际情况,不仅要满足建筑工程结构的刚度要求,还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合理设计地基,保证基础工程质量安全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地基的抗震性,所以,在建筑地基设计中应当加强考察建设场地地质水文等情况。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对建筑的外形、楼层等先关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确定基础的选型,切忌贸然使用文档图片数据。地基作为整个建筑重量的承载部分,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建筑产品的安全,设计人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强和考察人员、施工队伍等各个部门的沟通,及时查找设计方案中的问题,不断改进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可行的地基。

3.3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

在目前的建筑中,面对地震灾害频发的情况,多重抗震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通常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建筑进行多重抗震设计,特别是在建筑的组成构件上。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选择延展性、刚度较好的构件作为抗震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设置第二道以及第三道防线,加强抗震性能,形成良好的抗震防线体系。在上述情况下,当第一道防线被地震破坏后,还会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发挥实际作用,为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提供保证。此外,多重抗震防线的设置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抗震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更多专业领域的知识,以便在抗震设计中发挥更多效用。

3.4建筑结构水平和垂直布局的设计

建筑水平、垂直方向布局是否合理对建筑结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承重墙的水平面和垂直面位移决定了建筑的抗震性能,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结构中应当加强对建筑结构布局的设计。应当尽量保证墙体水平、垂直构建的平整性,根据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合理设计墙体的刚度和质量,保证构建中心在垂直面偏下,避免“头重脚轻”,造成建筑结构不稳,同时,要确保墙体的刚度满足标准要求。

3.5建筑结构性能参数衡算工作

建筑结构参数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对建筑结构需要承受的作用力进行明确、清晰的计算,同时完成对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在地震冲击力作用下需要具备的荷载作用承受参数的计算工作,模拟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的建筑结构抗震模型,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结构的各参数进行计算,能够显著的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3.6重视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技术的革新

在进行建筑物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施工地点以及建筑结构、地震灾害发生的等级等因素。此外,其具体的使用的抗震设计技术,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现代化的革新,以此促进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不断提高。地震灾害在发生时,将会给建筑物带来较大的应力,因此对于房屋的质量,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其抗震设计技术,基于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加强改进。

结论

地震对于建筑的破坏十分严重,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士在实际工程操作中要对结构的抗震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改善措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说明,希望每一位相关人士在工作学习中给予这方面工作足够的重视,不断学习交流,加强业务作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桂兰.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6,(7):194+201.

[2]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20-221.

[3]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84-85.

[4]贾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8+30.

论文作者:陈子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论文_陈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