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合作制与供销社体制改革_股份合作制论文

股份合作制与供销社体制改革_股份合作制论文

股份合作制与供销社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销社论文,体制改革论文,股份合作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供销社是我国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深化供销社改革,完善股份合作机制,对于供销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股份合作制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

(一)股份合作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选择 中国改革的序幕是从农村拉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繁荣了农村经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如市场经济发展和随之而来的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矛盾;市场经济发展和随之而来的以利润最大化为契机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生产要素配置受到限制的矛盾;市场经济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激烈竞争、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单个农户承担风险能力极弱的矛盾;市场经济发展和随之而来的规模经营与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这些矛盾如不能得到解决,势必制约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实践中探索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制度——股份合作制。

(二)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的制度选择 股份合作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融股份制与合作制某些特征于一体的企业制度,是一种新的制度选择。(1)在产权关系上, 股份合作制以股份方式明确企业产权归属,同时又有合作制必须具备的公共积累。在经营管理上,既有股份制追求资产收益的目标,又有合作制追求共同利益的目标;既承认股权的作用,又有职工的普遍参与和民主管理。一般来说,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成员既是股东又是劳动者,每个成员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参与管理上,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实行一人一票制,这显然是合作制的特征。(3 )在分配关系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制度。既对积累和分红的比例按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原则而有所规定和限制,并保留合作制按劳分配的原则,也承认各种投入要素所得。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分配程序一般是先上缴利税,提取公积金、公益金,然后进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由此可见,股份合作制不同于股份制,也区别于合作制,而是股份制与合作制“杂交”的产物。它把股份制集聚生产要素形成规模经营的功能与合作制为其成员谋福利的基本原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有独立的组织目标、内在结构和组织功能的新型的企业制度。

(三)股份合作制是一种长期的制度创新 股份合作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它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制度创新,具有长期成长的现实基础。

股份合作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并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融入了股份制之精华和合作制之内核的新的企业组织制度。它能较好地解决市场经济在基本组织矛盾即个别(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它有完善的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能够较好地理顺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主动性和积极性。

股份合作制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广泛动员各类社会资金,迅速筹集巨额资金;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有利于培育市场体系,强化市场机制,发展市场经济。更为重要的是,股份合作制植根于中国的土壤,适应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的企业制度,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二、股份合作制是供销社的合理制度选择

(一)认清供销社经济组织的性质是供销社发展的重要前提 国际上的合作经济源远流长。中国的供销社源于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1927年,毛泽东把举办合作社作为农民运动14件大事之一。以后,在苏区、解放区,流通领域的合作社发展较快。新中国建立以后,供销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50年7 月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制定了《合作社法(草案)》,确定:“合作社是劳动人民群众自愿联合、保护自己正当利益的经济组织。”供销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成为国家同农民联系的重要纽带。1958年,供销社与国营商业合并,国营商业一统天下,疏远了国家与农民群众的关系。1962年恢复供销社,中共中央《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指出:“合作社商业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国营商业的有力助手。”恢复集体所有制以后,供销社业务有较大的发展,密切了与农民群众的关系。1970年6月,供销合作总社再次和商业部合并, 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1975年供销社在组织上得到恢复,但供销社实际上起着第二商业的作用。1978年在全国城乡商业“学大庆学大寨”会上宣布供销社为全民所有制商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2年到1987年,中央连续发文强调要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群众集体所有的合作商业。”要恢复和加强供销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中央一系列指示使供销社在80年代中前期的改革势头很好,1988年供销社的购销和效益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但从那以后,供销社的改革思路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从立足于农变成立足于工;从强调服务变成强调盈利;把供销社视同于一般的商业企业。使供销社改革步履艰难。我国供销社发展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正确认识供销社的经济组织的性质,是供销社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供销社经济组织的性质是股份合作制 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所有制性质最基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在1952年全国供销社的资金构成中,社员股金占自有流动资金的45.9%,国家流动资金占36.6%,基层社员股金占自有资金的1/2以上,国家流动资金只占9%。 供销社系统向银行借款占全部流动资金的26%,而基层社只占 5%。这说明,供销社初创时期资金构成主要是农民群众的集资,入社农民是供销社财产的终极所有者。但是,随着供销社经营规模的扩大,国家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几度改为全民所有制商业时期,国家投入是比较大的。除国家投入外,国家从税收、利息、商品价格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特殊优惠的扶持,这些特殊优惠的扶持实际上是国家对供销社的间接投资。同时,各级财政陆续拨给供销社一定数量的资金(如专项储备资金)和补贴,这部分资金的投入主体应视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除此之外,供销社的投入主体还有部分内部职工和其他投资者。虽然供销社体制在几次变更时经过核算把国拨资金和地方拨资金归还国家和地方政府,但供销社与国家产权关系上很难分清。供销社的固定资产和自有流动资金是由多元投入主体和长期经营逐步积累起来的。在产权上具有明显的股份制的特征。

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是判断其性质的客观依据之一。在供销社的经营管理中,既有股份制追求资产收益的目标,又有合作制追求共同利益的目标,既承认股权的作用,又有社员和职工的普遍参与民主管理。供销社的宗旨是为农服务,供销社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为农服务是供销社改革的核心。民主管理是供销社的基本原则之一。在供销社内,不论属于何种成份,也不论股金金额的大小,只要取得社员资格,均享有社章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实行一人一票制。这也具有股份合作制的重要特征。

分配关系是所有制关系的实现,也是判断经济组织性质的重要方面。供销社所得利润,在依照税法向国家缴纳税金后的盈余,归供销社社员集体所有。在进行必要的积累,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后实行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供销社的分配原则说明其具有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征。

供销社的组织形式按不同的联合内容和不同的联合层次,分为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和县以上各级供销社联合社三种基本形式。按供销社章程规定,下一级供销社要成为上级联合社的成员,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社员股金和特种公积金。按照社章规定,供销社的组织机构设有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是供销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常设的执行领导机构,监事会是民主监督机构。供销社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设置符合股份合作制的要求。

可见,无论从产权、经营管理、分配关系,还是从组织形式来看,中国供销社的性质应该是股份合作制经济。

(三)股份合作制是供销社合理的制度选择 中国的供销社选择了股份合作制有其客观必然性。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是股份制。在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实行股份制无疑是一种好的企业制度。我国推行股份制试点的实践也已证明了这一点。但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股份制能否解决现阶段中国的所有问题,还需要进行观察和探讨。我国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生产社会化程度低。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的供销社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脱离中国国情而毫无保留地选择股份制。合作制作为一种企业制度有很多优越性,但合作制是以劳动合作为主;合作制虽允许财产入股,但入股财产可以随同参加者意愿而退出。同时,合作制限制股金红利也不利于大量吸纳股金。而股份合作制将股份制集聚生产要素的功能与合作制为其成员谋利的基本原则结合起来,是一种新的企业制度。因此,供销社选择股份合作制,既可以发挥股份制的优越性,又可以发挥合作制的优越性,是一种合理的制度选择。

供销社选择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合理选择可以从其不断发展壮大的事实得到证明。供销社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94年,全国供销社系统职工500多万,经营服务网点100多万个,自有资产原值700 多亿元,拥有相当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等经营服务设施,年总销售额达到4000—5000亿元。供销社已成为全国统一市场的主体之一,是全国商品流通的一条主渠道,在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三、供销社股份合作制的完善和发展

股份合作制是供销社的一种合理的制度选择。供销社应当按照股份合作制的要求来运行。但是,人们常常简单地把供销社经济看成是纯合作制经济,忽视了其具有股份制某些特征的一面,从而制约了供销社的发展。因此,供销社股份合作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理顺产权关系 产权是对资产提出最终归属要求的权力,产权关系是企业处理各方面关系的重要依据。供销社产权是供销社资产的终极所有权,明确供销社产权是维护供销社股份合作制组织形式,建立供销社的管理制度的基础。

在供销社内部,本来不存在产权虚置和产权不清的问题。但是由于多次与国营商业的分合,以及供销社在自身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供销社的产权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首先,理顺供销社的产权关系要理顺供销社与国家的产权关系。在供销社的财产中,尽管原国拨基金和地拨基金已归还给国家和地方政府,但供销社与国营商业交互占有对方财产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如不尽快妥善解决势必影响供销社和国营商业企业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由于历史原因使供销社和国营商业企业的产权关系具有特殊性,因此解决办法应当从简,在全国范围内以双方当前实际占有财产为依据,谁实际占有财产就将产权界定给谁。对于多年来各级财政陆续拨给供销社的专项资金和补贴,数额最大的是专项储备资金,供销社根据国家安排全部用于储备专项商品,并设专户核算,其产权应界定为国有,可作为供销社中的国家股。

其次,要理顺供销社与社员的产权关系。供销社的投资者主要是入股社员,尽管供销社当前的资本积累已超过社员股金的数十倍,但都属于社员股金的增值,其终极产权应归社员。

再次,要理顺上下级的产权关系。从投资的主客体角度分析,基层社是入股社员投资兴办的,其产权归入股社员;县联社是基层社入股兴办的,县联社产权应归入股基层社;省联社是县联社兴办的,其产权应归入股县联社。因此,上级社的产权应归下级社员社。各级联合社有权管理其直属企业的资产所有权,无权管理下级社的资产所有权。

(二)理顺组织体制 供销社是通过自愿结社、集资入股而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要理顺组织体制。理顺组织体制的关键是加强供销社在组织上的群众性、完整性和独立性,增强群众性的主要措施是广泛吸收社员入社,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股金在供销社资产中的比重。既要继续吸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入股,又要吸收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村居民入股,还要吸收有意为农服务、为发展供销社做贡献的其他城乡投资者投资入股。加强其完整性的主要措施是制止基层社下放,树立全国总社的权威。供销社是拥有全国性完整系统的经济组织,但一些地区的基层供销社被下放到乡镇政府管理,削弱了供销社运行的基础,发展下去势必破坏供销社的完整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这种现象,维护供销社的完整性。维护供销社独立性的根本措施是各级供销社都要真正退出政府序列,真正成为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组织。

理顺组织体制需要完善组织机构并使其规范化,按照社章要求,建立规范的社员代表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社员是供销社经济的组织细胞,是供销社的主人。各级供销社的社员代表大会是各级供销社的社员对其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力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供销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常设决策机构。监事会是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民主监督机构,董事不能兼任监事,供销社的经理应由董事会聘任,经理主持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应向董事会负责。董事会、经理及其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均应接受监事会的民主监督。

(三)理顺管理体制 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需要理顺管理体制,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和股份合作制的要求,实行民主管理和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经营管理制度。

实行民主管理是供销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衡量供销社是否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的主要标志。民主管理的实质是社员当家作主,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在供销社的发展方向、经营方针、计划、财务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及选举和罢免领导人等根本性问题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使供销社真正按照社员的意志和要求办事。实行民主管理,社员必须冲破传统制度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增强社员的参与意识,积极参加供销社的经营管理。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科学规范的经营管理制度是供销社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供销社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从供销社的实际出发,在重点抓好财务、质量、物价和安全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抓好计划、技术、人事、工资的管理,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制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对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内功,创造高效率。

(四)理顺外部关系 在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是否理顺企业外部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供销社的改革和发展也需要理顺外部关系,如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化的政府管理行为,发育良好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以及广大群众对供销社的正确认识和支持。为此,应加强对供销社的立法工作,条件成熟时可颁布新的供销社法规,以确立供销社的法律地位,依法保护供销社的合法权益,引导供销社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建立健全适合供销社发展的计划、财务、审计、税务、物价、劳动、人事、工商、统计等宏观调控和引导。培育发达的市场体系,为供销社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要加强对供销社的宣传和理论研究工作,在舆论上支持供销社的发展,让广大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了解供销社的运行规律和操作管理常识,为供销社的健康发展奠定稳固的群众基础。

标签:;  ;  ;  ;  ;  ;  ;  ;  ;  ;  ;  

股份合作制与供销社体制改革_股份合作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