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之特征论文

试论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之特征

崔尔胜

淮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安徽淮南,232038

摘要: 皖北淮河流域丧葬词语具有方言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在对该类词语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的名实关系、方言层次、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名实关系交错复杂,有名异实同、名近实异、名同实异三种情况;二是方言层次划分渐趋简化,主要表现为方言片之间的融合加深与方言点上的特征减弱两方面;三是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三个方面平衡互容,保证了皖北淮河流域传统丧葬文化中核心价值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

皖北淮河流域处于南北交汇的地区,多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融合,因而形成了多种方言交融共存的局面,也使得该流域丧葬方言词语呈现出独自的特征。此类词语研究,一方面可为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提供鲜活的语料;另一方面,也可服务于当地文化建设,为该地域相关文化的开发、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此次调查的皖北淮河流域,从西向东可分为西、中、东三个区域,涉及的方言主要有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见表1。

表1 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调查范围

下面从名实关系、方言层次、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的特征加以分析。

1 名实关系交错复杂

在名实关系方面,方言间词语的差别主要为名异实同。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名实关系交错复杂,不仅有名异实同,还有名近实异、名同实异的情况[1]

1.1 名异实同

名异实同是指对同一内容表述的名称有差异。皖北淮河流域名异实同丧葬方言词语的情况较复杂[2](表2)。通过表2可看出,从西到东,名异实同丧葬方言词语复杂程度呈现出加强趋势,具体表现在数量与构成两方面。

表2 皖北淮河流域名异实同丧葬方言词语比较

数量方面,从西到东,名异实同丧葬方言词语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西部是单一的中原官话方言区,而中部与东部是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交汇区,导致中部与东部名异实同丧葬方言词语数量的增加。

构成方面,西部丧葬方言词语大多一事一名,构成形式较简单,其中多数可以通行于整个皖北淮河流域,使用范围较广;中部与东部丧葬方言词语多为一事两名或三名,构成形式较复杂,有些通行于整个皖北淮河流域,有些仅在局部使用。一些仅在东部使用的名异实同丧葬方言词语,如“下地单、咽气纸、指路灯、引魂火、含口钱、报老、丢汤、磕钉、复三”等,可能与西部中原官话无关。其中,“下地单”“报老”“丢汤”为东部特有丧葬词语,不见于其他地区。“咽气纸”见于西北官话的山西富县方言。“指路灯”出现在江淮官话的江苏淮安方言、西南官话的湖北钟祥方言及晋语的山西孝义方言中。“引魂火”则出现在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如僮族、巴马瑶族语言中。“含口钱”通行范围较广,东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吴语都有运用。“磕钉”出现在安徽来安、江苏南京江浦方言中,其他方言中未见,当属江淮官话。“复三”主要出现在湘方言、西南官话、华北方言中。

亲友源源不断地到来,桃花和梨花机械地干号,一波又一波。来得最晚的是三舅家,因为贫困早年三舅家就迁去了东沙围垦地,赶过来有八十多里路,到时天都黑了,晚饭也过了,人们已聚在凉棚下打牌、聊天;桃花和梨花傻呆呆地守着灵,突然听到有人喊:“三娘舅来啦!”桃花和梨花先是一愣,随即又干号起来,声音哑哑的。

1.2 名近实异,名同实异

名近实异指在表述形式上相近,意义有别;名同实异则指在表述形式上完全相同,意义有别。由于三区域依次相邻,风俗相互浸染,导致方言间深度融合,因而这两类词语不是很多,但最容易产生误解。现举例如下。

1.2.1 哀棍、打狗棍

事死如生是中国人不死其亲观念的充分体现,即认为亡人灵魂仍存活于亲人之中。皖北淮河流域一些与烧纸、送汤习俗相关的丧葬词语较能体现这一文化内容。

“打狗棍”是指男性亡者初丧时,手里拿的棍棒,以备阴间路上打狗之用。有些地方拿鞭则称之为“打狗鞭”。此词通行于中部与东部,使用范围比“哀棍”小。

三天挛火:亡人入土后第三天,要由关系较近的亲戚去“三天挛火”,意思是三天之后不再挛火。

1.2.2 圆火、圆坟

“圆火”仅出现于西部颍上方言中,指葬后第三天,家人到坟上烧纸哭奠。皖北淮河流域其他地区有与其相对应的同实异名词,如淮北方言中的“送火”。“圆坟”通行于整个皖北淮河流域,是指安葬后第三天,孝子到坟地用衣襟兜土放在坟上的习俗。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圆火”“圆坟”二词仅是名称相近,词义及通行范围皆不相同。

患者,男性,31岁,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部反复发作的红斑、脱屑,无明显瘙痒,未予重视。2017年1月5日患者右侧头面部在原有皮疹上突发密集扁平水疱,有触痛及瘙痒感,无发热,无头晕头痛,于1月10日就诊。

除上述名近实异外,还有名同实异的情况。

1.2.3 盘缠钱

信道的平均时延、均方根时延扩展、附加时延扩展等相关时延参数都是根据时延功率谱得到的,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表征信道特性。平均时延测量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平均传播时延,是衡量发送端和接收端是否精确同步的重要参数。均方根时延扩展定义为接收到的多径分量的二阶中心距,用于测量信号的扩展。附加时延是根据所选择的门限,测量多径分量扩展的最远路径。

“盘缠钱”出现于中部蚌埠与东部滁州两地方言中。蚌埠方言中的“盘缠钱”与“粘钱”习俗相关,是指亡人入土后第三天的五更以前,全家人各拿纸钱往土地庙外墙上粘贴,如粘贴住了,认为死者显灵,于是放声大哭,给死者烧纸,意为送“盘缠钱”;而滁州方言中的“盘缠钱”是指出殡时,一路上不断抛撒的冥币。蚌埠与滁州两地“盘缠钱”的目的相同,但时间、方式皆不同。蚌埠方言中的“盘缠钱”,别的方言中没有发现与之对应的名异实同丧葬词语,有较强的地域特征,而滁州方言中“盘缠钱”,别的方言中有与之同实异名词语,如皖南绩溪方言中的“买路钱”。

2 方言层次渐趋简化

汉语方言具有层次性,《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汉语方言分为大区、区、片、小片、点五个层次。皖北淮河流域方言在方言区这一层次上有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其中涉及的方言片有4个,即中原官话中的郑曹片、蔡鲁片、信蚌片,江淮官话中的洪巢片。

从实际调查结果看,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可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行于整个皖北淮河流域,即西、中、东三区域的词语;二是只通行于局部地区,如西中、中东区域的词语;三是仅通行于某一地,即方言点的词语。将调查结果与皖北淮河流域方言分区比较,发现皖北淮河流域丧葬词语在方言层次划分上有简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言片之间融合加深,其表现为4个方言片之间的丧葬方言词语大部分相同,进而导致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两个方言区之间的区别度降低;二是方言点上的特征减弱,其表现为方言点上的丧葬方言特征词数量较少。下面分别加以分析。

2.1 方言片之间的融合加深

先看丧葬五个重要环节:备丧、初丧、守丧、大殓、出殡中主要词语的区域分布情况[3](见表3)。

表3中丧葬方言词语的区域分布表明了两点:

原来她家里还有近亲,于是我们坐待事态的发展。起先没有动静,随后我们得到确讯,他们即将结婚。我们还听说爱米丽小姐去过首饰店,订购了一套银质男人盥洗用具,每件上面刻着“荷默·伯隆”。两天之后人家又告诉我们她买了全套男人服装,包括睡衣在内,因此我们说:“他们已经结婚了。”我们着实高兴。我们高兴的是两位堂姐妹比起爱米丽小姐来,更有格里尔生家族的风度。

二是虽整体上方言片之间融合加深,但具体融合情况仍有不同。主要表现为:在跨两个区域的丧葬方言词语中,西中区域的丧葬方言词语数量要比中东区域的多。这说明东部与中部融合度低,而中部与西部融合度较高,即由东到西,融合程度逐渐加强。这与方言分区有差异。将中部与东部归为一片的,即江淮官话中的洪巢片。原因是西部的中原官话对中部渗透力较强,因而西部与中部融合度较高,而中原官话到了东部,渗透力减弱,其与东部融合度降低。至于西部与东部两个区域,原本就不相邻,也就谈不上融合。这种方言片之间融合程度的变化方向,与上文名异实同复杂程度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

一是跨三个区域的丧葬方言词语数量明显比跨两个区域的多。这说明皖北淮河流域内各方言间接触较深,整体上融合度较高,整个丧葬方言词语呈趋同趋势。这种趋同趋势体现在方言层次上,就是4个方言片之间融合加深,使得整个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在方言片间的区别逐渐减小。

表3 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的区域分布

总之,在皖北淮河流域内,方言片之间丧葬方言词语的融合加深,正是方言层次渐趋简化的体现。

2.2 方言点上的特征减弱

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点上的特征词数量较少,导致方言点上的方言特征减弱。这种减弱也是方言层次渐趋简化的表现。丧葬方言点特征词列表如下(表4)。

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静脉血栓、发热、压疮、颅内感染,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功能评分,采用我院自制评分表,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表4 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点特征词语

表4中所列特征词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这些词语仅出现于某一地,地域性极强,非方言区人很难理解或容易理解错误。

抢财帛:孝子领棺去墓地,而女性不能到墓地,在家边哭边抢棺凳,叫作抢财帛。

3)从学习活动上来看,从问题出发,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每个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掩殓:大殓仪式中的一部分。指亡人入棺后,用棉制衣物塞满棺,待家人亲友向遗体告别后即盖棺。

暖材:孝子晚上守灵时睡在棺旁。

扑楞坑:墓穴打好后,取红公鸡掐破鸡冠放进墓穴内驱邪祭穴。

占茔地:在坟地四周插上红绿纸做的三角旗。

论坛中,David Allen MW结合Wine-Searcher最新权威大数据研究,和现场的葡萄酒爱好者分享了新西兰葡萄酒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者关注和搜索情况,展示了中国大陆对新西兰葡萄酒的搜索变化趋势及其中的强大市场潜力,最后以Wine-Searcher上中国大陆搜索量最大的葡萄酒为例,总结了如今包装精美高端、质量卓越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潜力。

拨像:亡人入棺后,请阴阳先生或自家人从棺头到棺尾拉一根红线,再在红线上另拴一根线,并在这根线上系一枚铜钱,使之下垂正对准死者鼻子,用以将死者身体放正,叫“拨像”。

粘钱:亡人入土后第三天的五更以前,全家人都拿纸钱往土地庙外墙上粘贴,粘贴住了,认为死者显灵,于是放声大哭,并给死者烧纸,这一过程称为“粘钱”。

第三,商家企业不诚信。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由于服务和流通企业的准入门槛不高,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养参差不齐,致使行业的诚信水准整体不高,有些商家企业为追求最大化利润,故意夸大宣传,以诱导消费者办卡。同时商家在债务的后续履行环节,差别对待消费者,或者是利用格式条款的方式对消费者的正当权利进行剥夺或限制,降低服务和商品质量;有些商家因经营不良而处于破产或倒闭状态时,完全忽视消费者的利益,携款潜逃。

发龙:抬棺快到墓地时的疾跑过程。

博物馆岛上最值得参观的莫过于老国家艺术画廊,里面展示了珍贵的德国绘画,比如弗里德里希创作的《瑞森伯治的早晨》。这是一幅典型的德国浪漫主义作品,画的是画家和他的新婚妻子在一座大山顶上一起观赏日出的场景,茫茫群山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不谋而合。

开门:丧事的第一天,即治丧活动开始。

断气炮:亡者刚咽气时放的爆竹。

市场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供小于求时,处于卖方市场,而当供大于求时,处于买方市场。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电力技术和电力设备的革新,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产出的电力使得电力市场已不再是卖方市场,而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电力产出量大于人们的使用量,如何更好的抢占市场成了决定供电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性问题。顺应市场变化,电力企业也应积极推动企业转型,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发龙糕:杠夫接受死者家属所发的糕点。

报老:即报丧。

上述词语容易理解错误或理解困难的原因是:(1)字面义造成理解错误。如“开门”“拨像”等。(2)同实异名造成理解困难。如霍邱“掩殓”与滁州“报老”在皖北淮河流域一带多称为“入殓”与“报丧”。(3)一些地区的丧葬习俗有实无名,造成理解困难。如“断气炮”“暖材”。这两种习俗在淮河流域一带都存在,但大多地区,如阜阳、颍上等地无相对应的名称。(4)一些体现独特丧葬习俗的词语造成理解困难。如“粘钱”“发龙”“发龙糕”“抢财帛”“扑楞坑”“占茔地”“三天挛火”等,都是记录当地独特丧葬习俗的词语。

第二,在数量上,中部、东部特征词要比西部要多一些。这说明中部、东部方言点上的方言特征要强于西部。这种方言点特征强弱变化方向与前文名实关系复杂程度变化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从西向东逐渐加强。

综上,在体现方言层次渐趋简化的两个方面中,方言片之间融合程度的变化与名实关系复杂程度的变化在方向上相反,而方言点特征强弱的变化与名实复杂程度的变化在方向上是一致的。这说明方言层次渐趋简化与名实关系的交错复杂之间是矛盾的统一体。

3 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4]传统丧葬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如孝道、生命、禁忌、等级、宗法、宗教等[5]。虽然皖北淮河流域丧葬词语在方言层次上渐趋简化,但这并不影响其丧葬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3.1 立爱惟亲,慎终追远的孝道文化

慎终追远是儒家孝道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论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皖北淮河流域丧葬词语,如“哭丧”“守灵”“领棺”等充分表现了这一文化内容。

哭是对亡人表达追思,进而体现孝道观的一种重要方式。皖北淮河流域各地称之为“哭丧”或“哭灵”,大多由女性来完成。哭丧主要集中在初丧、来客吊唁、出殡等一些仪式中。过去在来客吊唁等一些重大丧葬仪式时,哭丧者要以特定的哭腔述说亡者生前的命运以及亡者与吊唁者的关系。目前皖北淮河流域的哭丧皆已简化,大多以哀乐替代,但一些重大仪式,如盖棺堂祭中,哭丧仍有保留[6]。如五河地区,在出殡前一晚,亡人子女及嫡系亲属,都要围棺痛哭[7]

守灵又称护灵,是传统丧俗之一,也是晚辈以此来表现孝道,进而追念先辈的一种方式。在阜阳、霍邱、淮南等地,守灵包含守护灵床和守护灵柩两个方面。亡者在初丧移至灵床后,守灵便正式开始。在大殓后的守护灵柩中,孝子要轮流守候,昼夜不离。在守灵时,守灵人不能到床上休息,并且要面带悲哀之情。一般到出殡后,守灵才算结束。“守灵”一词通行于整个皖北淮河流域,但对守灵的要求各地有异。霍邱地区孝子守灵向吊唁者“谢孝”时要手执丧棒,蚌埠地区孝子守灵向吊唁者叩头“谢孝”时,则须有一个吊唁者陪着拜灵。淮南地区孝子晚上守灵要睡在棺旁,俗称“暖材”,又称“焐棺材底”。

Informed consent:study personnel will obtain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from all participants prior to enrollment.The patients will then be able to provide consent via a signature on a written consent form.An informed consent script will be read aloud to any patients who are illiterate.

“领棺”作为丧葬习俗词语,通行于皖北淮河流域。大多在两个环节出现,一是出殡后,由孝子在棺前引路,二是亡人下葬前,孝子要下到墓穴中托棺,其目的就是怕惊动亡人。

3.2 不死其亲,事死如生的生命文化

“哀棍”是孝子手中时刻不离的信物,便于孝子磕头、跪拜、领棺时起辅助作用。大多用柳棍制成,长约1米,上缠纸花。在终丧后插于坟上,如果成活,阜阳称为“老林树”,而淮南称之为“涨棺”。此词通行于皖北淮河流域。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成本控制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2].一是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工程联系单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材料消耗进行控制和监督;二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浪费.

送汤,也称“泼汤”“丢汤”“送浆水”,是皖北淮河流域普遍存在的一种丧葬习俗。在亡人下葬前,由孝子抬着一桶面汤之类的汤水,家人跟随在后,于附近神庙或村外十字路口处,由一人手持汤勺,边走边将桶中的汤水泼到地上,直到离家最近的一个路口处为止,以备亡人路上之用[8]

3.3 避死讳亡,婉言曲说的禁忌文化

由于人们对死亡的禁忌心理而产生了相应的避讳词语[9]。丧葬中最禁忌的词语是“死”,对其避讳,皖北淮河流域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反义避讳,称“死”为“老”,相应词语有:老衣、老盆、报老、老家、老堂屋等;二是委婉避讳,称“死”为“倒头”“落地”“上路”,相应词语有:倒头饭、落地纸、上路钱;三是同义避讳,称“死”为“断气”“落气”“咽气”,相应词语有:断气炮、落气纸钱、咽气纸。

烧纸习俗贯穿整个丧葬过程。皖北淮河流域在亡人初丧时所烧纸钱,名称有落地纸、落气纸钱、倒头钱、上路钱等。目的是为亡人打发鬼差所用,以求得鬼差对亡人的照应。这其实是人们不死其亲观念的体现,因为人们认为阴阳世界是相同的。终丧后仍有烧纸习俗。如五河地区在初葬之后,要每日黄昏于坟前烧纸;淮南地区在初葬日下午,要到坟地烧纸,俗称“小栾火”,而安葬后的第三天,也要去墓地培土、烧纸祭奠,俗称“大栾火”。至于居丧中的“烧五七”在皖北淮河流域则更显隆重。

不仅对“死”避讳,与“死”相关事物也有禁忌避讳,如棺材。在皖北淮河流域,老人生前准备的棺材不称“棺材”,其避讳称谓有“寿材”“寿器”“木头”“活”“老家”“老堂屋”等。

“寿材”“寿器”二词以“寿”避讳“死”,属反义避讳。“寿材”“寿器”一般是为延年而生前制作的。下列文献对此做了较好注解。

大肠杆菌是一类兼性厌氧菌,它适应性广,是一类与青贮饲料有关的腐败菌,他们主要分解青贮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使青贮饲料腐烂变质,从而导致青贮饲料的饲喂价值降低,但是它不耐酸,当pH降低至4. 4时,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所以在青贮过程中酸性环境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发育。本试验中,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5种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过程中大肠杆菌的数量大体呈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直至最后检测不出大肠杆菌的数量。

先是十年前,有富人治寿材。(宋代王巩《随手杂录》)

到后园一株大柏树旁边,用铁锹掘了个大穴,倾入石灰,然后抬出老尼姑的寿材,放在穴内。(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

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西游记》第七十五回)

以制作材料“木头”替代棺材,属替代避讳。汉民族传统丧葬均实行木棺土葬,因而对制棺木料极为重视,进而产生替代避讳。部分南方方言,如湖南双峰湘语、江西上饶社溪客家话、广东开平赤坎粤语,直接将“棺材”称为“木”。汉语“行将就木”之“木”也是此种避讳方式。

“活”单从字面义来说是反义避讳,但“活”不是本字,其本字为“片禾”,又写作“柇”“禾片”。《广韵·戈韵》:“片禾,棺头。”即棺材两头的木板。从本字角度看,其属替代避讳。后来字形变为“活”,避讳方式也由替代避讳变为反义避讳。

“老家”“老堂屋”二词涉及两种避讳方式,一是将棺材比作“家”或“屋”,可归为替代避讳;二是以“老”讳“死”,属反义避讳。

上述词语都是从某一方面来分析其文化内涵,有些词同时含有多种文化内涵。如“老家”“老堂屋”,不仅是禁忌文化,同时也是生命文化的体现。

4 结 语

皖北淮河流域丧葬词语具有方言与文化两方面属性。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名实关系交错复杂,有名异实同、名近实异、名同实异三种情况;二是方言层次渐趋简化,主要表现在方言片之间的融合加深与方言点上的特征减弱两个方面。三是丧葬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孝道、生命、禁忌等方面极具特点。

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的上述特征是语言与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一方面,名实关系的交错复杂是皖北淮河流域人们对丧葬习俗认识多样性的体现,方言层次的渐趋简化则是皖北淮河流域内各方言深度接触融合的结果;另一方面,名实关系的交错复杂与方言层次的渐趋简化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不仅是丧葬文化传承的本质要求,也是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文化内涵丰富性的重要保证。

总之,皖北淮河流域丧葬词语不因名实关系的交错复杂而影响方言层次的渐趋简化,也不因方言层次的渐趋简化而影响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皖北淮河流域丧葬词语在名实关系、方言层次、文化内涵三方面形成平衡互容的关系。这种关系保证了该区域传统丧葬文化中核心价值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使丧葬文化社会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温昌斌,温昌衍.略论方言词“实同形异”的表现及成因:以广东客、闽、粤方言为例[J].嘉应学院学报,2013(10):23-26

[2]王焰安.江淮传统丧葬习俗[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67-70.

[3]刘瑞明.评《中国风俗大辞典》[J].辞书研究,1997(4):123-130.

[4]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186.

[5]陈华文.丧葬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62-81.

[6]吴孔军.农村丧葬礼仪与孝道思想的文化解析:以安徽霍山县农村的丧葬习俗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7(3):100-101.

[7]武彦楼.江淮民间葬文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207-208.

[8]余洋.死的尊严:淮北地区的丧葬礼仪及其文化解码[J].社会,2001(4):21-23.

[9]李娟.婚嫁丧葬文化词语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24-33.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neral Dialect Words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Anhui

CUI Ersh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232038,China

Abstract :The funeral words in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Anhui have dual attributes of dialect and culture.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is kind of words,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me and the content,dialect leve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funeral dialect words in Huai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Anhui.The first characteristic i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me and the content.There are three cases: the name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tent;the name is close to the content;the name is different from the content.The second characteristic is that the hierarchical division of dialects is simplified: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dialect pieces is enhanced,the features of the dialect point are weakened.The third characteristic is that it ha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The three aspects are balanced and compatible.It guarante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values in the funeral culture of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Anhui.

Key words : Huai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Anhui;Funeral dialect word

中图分类号: H172.3; K89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006( 2019) 11- 0004- 05

doi :10.3969 /j.issn.1673-2006.2019.11.002

收稿日期: 2019-04-18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472)。

作者简介: 崔尔胜(1969—),安徽宣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方言学。

(责任编辑:武艳芹)

标签:;  ;  ;  

试论皖北淮河流域丧葬方言词语之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