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自动化是指在不涉及人工操作模式的基础上,由电气设备或系统自动完成生产、信息处理、运算以及检测等任务。在这种工作环境中,企业可以安排少量的人员负责监控电气设备或系统,及时处理系统自动反馈出的问题,以此保障生产效率。本文笔者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自改革开放以来,电气的自动化技术就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不断的完善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高新技术。电气自动化涉及到的领域众多,其中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电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气工程在电力企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带来便利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力系统。
1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理论基础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涉及到了控制学、语言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人们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可操作性。现如今,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发展成一种高端的技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电气工程中,有效的提高了电气元件的工作效率,大幅度的降低了电气工程的整体运作成本,促进了电气工程的高产出、高效益的实现。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监控特点
2.1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指的就是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对装置进行远程监控。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并且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但是这种技术会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受到通信速度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它的处理速度。所以针对这个特点,远程监控只是适用于较小局部系统的监控中,在大型自动化的系统中并不适用。
2.2集中监控
集中监控指的就是将系统中的各种功能集中到一起通过一个处理器进行集中的监控。这种技术在系统的运行中比较方便,容易设计并且控制要求也很低。但是由于集中监控的处理器只有一个,所以在任务繁重的时候就会影响它的处理速度,并且当线缆增多时也会影响到它的运行,维护的工作增多,维护成本也会升高。
2.3现场总线监控
现场总线的监控是目前电气工程中的主要监控方式,它运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系统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根据装置的功能的不同,进行间隔式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减少端子柜和隔离设备的使用,节约了成本投资,并且在各个装置中的功能相对独立,组合形态比较灵活,大大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3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的优势
3.1无需建立控制模块
传统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需要借助控制器来实现的,这样方式当控制对象所有具有的动态方程比较复杂的时候,就会很难准确的进行控制。因此,就会影响到这个控制对象的控制模型的设计。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得设计出的控制模型缺乏准确性,会影响到实际的工作效率。但是当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控制器智能化,可以减少对控制对象模型的设计工作,也就减少了对电气自动化的控制问题,提高了工程实际运行的可靠和安全性。
3.2便于调整控制
电气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方便了电气系统的控制调整。由于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气系统的响应时间,因此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气系统进行随时调节,提升了它的工作性能。并且电气自动化系统还可以自我调节以及远距离的调控,这样的优势为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调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3自动化技术的一致性很强
在电气工程中,常常存在的一种现象是被控制的对象不同,所以在对各个系统进行控制时,实际的控制效果会受到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影响,但是,被控制对象的改变也会影响到预计控制效果不能顺利实现。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处理不同数据的时候,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成为一种优势被应用于其中,但是在具体设计自动化系统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设计,严格审查各项的控制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4.1自动化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自动化、远程化、自主化的优势,所以,在电气工程中它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后,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被有效的发挥出来,在自动化控制支持下的电气工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4.2优化设计
在电力企业的电气工程中,常常需要在实际中针对不同的电气设备进行设计,在传统的设计中,设计的人员在设计中不仅需要懂得电气、磁力以及电路等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合理的运用这些理论进行设计,这样就需要设计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胜任。这种设计的方式不仅效率不高,并且在设计中一旦出现问题在实际后期中的修改也很难实现。所以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应用于各种电气中的设计,它可以有效的缩短设计的时间,并且优化实际设计中方案的质量和性能。所以从优化的角度可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促进电气工程设计中的优化工作。
4.3故障诊断
在电气工程系统的实际工作中,电气设备在正常运作的过程中一定避免不了的是各种故障的出现。而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对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比如说在诊断变压器故障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时,我们在对变压器中渗漏油的分解气体进行检测和实际的分析过程中,快速的找出导致变压器出现故障的真正原因,并确定出变压器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后,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修,有效的缩短了故障维修的时间,提高了电气工程正常运作的效率。
4.4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企业对电气工程中的各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时,在传统的检测和维护中,主要靠的是人工操作,这样的方式不仅加大了对人力和物力的耗费量,工作的效率也不是很高。随着电力企业对电气工程工作的需要,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入,在实际对电气工程中的各项故障进行检测和维护中,它的实际检测效率和信息的反馈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减少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工作时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控制器技术,通常传统的控制器技术采用PID 控制算法,按照固定的程序来控制电气系统的运作,在控制过程中,通常采用的PID 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的参数无法确定,而且参数一旦变化,PID 算法很难适应其变化。另外其也容易受到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较大的超调情况,从而导致调试的难度增大难以起到合理地调节作用。而人工智能技术恰恰解决了PID 控制存在的这些问题,模糊控制算法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算法之一。模糊控制算法常被运用在出现较大误差的情况,改进后的PID 控制算法被运用在误差较小的情况。PID 控制算法中的P、I、D 分别指比例作用、积分作用、微分作用,输出等于这三者之和,如果积分作用降低,一旦参数有变化,则难以消除静误差,而超调情况又会伴随积分作用升高出现。现在将PID 算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以改进,得到输出等于比例作用、积分作用、微分作用和微分积分作用(∫I)之和。由此可以看出,新算法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新的参数微分积分作用(∫I),尽管确定参数的难度有所增加,但是可以依据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比例作用为K(1/t),微分作用为K(1-1/t)d,因此可以得到输出=P[1/t+(1-1/t)d]+(1/M)∫[1/t+(1-1/t)d],在这个公式中,速率参数P 的作用是调节微分和比例的大小,如果增加P 等于增加微分时间同时减少比例带。相反,如果减少P,相当于是减少微分作用的同时增加比例带。从而提高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对象的精确度。
5结束语
总结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可以让电气工程中的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还能有效的保障了电气工程在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我们在深入的了解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相关理论后,明确电气工程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和特点上被电气工程有效的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发挥出它的价值才能更好的促进它在电气工程中的推广,才能在广泛的应用下为电气工程带来价值,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安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0(13):52-53.
[2]于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2(06):90.
[3]田镜.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10):211-212.
[4]刘大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12):478+482.
论文作者:张卉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技术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作用论文; 算法论文; 微分论文; 电气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