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聪艳
(浙江金华广福医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临床上所实施的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则采取移动技巧训练。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52例(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7.78%),实验组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0.3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康复方法,不仅能够降低患者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移动技巧训练;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67-02
临床研究认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而言,则需要采取系统化的移动技巧训练方式,才能够降低其出现再骨折的几率[1]。本次研究通过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54例患者,通过给予系统化的移动技巧训练,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骨折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组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临床上所实施的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4例,本次实验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许可。其中,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最大年龄为94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71.24±6.28)岁;最短住院时间为20d,最长住院时间为38d,平均住院时间为(28.2±2.8)d;参照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为94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71.85±6.45)岁;最短住院时间为20d,最长住院时间为40d,平均住院时间为(29.6±3.5)d。各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得出P>0.05,则表示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康复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肌力以及关节等活动训练。物理康复训练。术后第一天,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病床上的患肢足趾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每次进行5~10min,每天进行8~10次。同时,开展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每次持续5min,每天进行3次,随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和频率;术后第二天,经过X线显示,患者骨折情况十分稳定,此时,护理人员需要患者进行膝关节、髋关节以及踝关节等被动训练,每次持续30min,每天进行两次;术后第三天,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坐在床边进行主动的肌力训练等,患者需要根据耐受的疼痛限度为界缓慢抬高患肢,每次持续5s,每次进行20min,每天进行3次,随后逐渐增加患者的训练力度。
实验组则采取移动技巧训练。首先,在患者可以站立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床训练,指导患者移动到距离床沿30cm的位置,并且保持外展的中立位,随后侧卧用力支撑缓慢起床,等到坐起1~2min后,由护理人员利用助步器协助患者站立,患者健肢首先着地,随后患肢着地,站稳后协助患者扶稳;其次,进行站立坐下训练,首先选择高度为45~60cm带有扶手的椅子,并且将助步器放置患者正前方,协助患者一手放在椅子上,一手放在架子上,使其臀部向前移动,双膝呈现微屈状态,重心前移,等到健肢完全负重后站立;最后,进行行走训练,利用四脚助行器,在患者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利用健肢力量,双足分开后,双手扶住助行器向前移动,随后患者患肢跟上,扶住助行器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如此重复进行行走锻炼。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涉及的数据和指标,均采用SPSS21.0软件包开展统计学的分析和核验,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比表示,并采取卡方值核算,两组之间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对比后P<0.05则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52例(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7.7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2 对比各组患者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
实验组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0.37%),卡方值=5.252,P值=0.02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髋部骨折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通常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该类疾病一旦发生在老年人群之中,将会增加老年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几率,临床研究认为,>90岁的老年人群中,30%出现过至少一次的髋部骨折疾病,其中,>50%的老年患者为粗隆间骨折类型[2]。根据临床文献和资料显示,首次发生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中,跌倒占据50%以上,而由于跌倒发生再次骨折的几率则为70%以上。因此,临床上需要给予有效的康复训练,进而减少再骨折的发生[3]。本组研究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52例(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7.78%),实验组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3例(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0.3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见,对老年股骨粗隆间再骨折患者采取移动技巧训练的康复方法,不仅能够降低患者1年内再骨折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沈方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隐性失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8):730-732.
[2]徐惠珠,王艳华,余珍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6,29(18):292-292.
[3]王春霞,梁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术后的护理对策[J].农垦医学,2016,38(1):80-82.
论文作者:邵聪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股骨论文; 老年论文; 几率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