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

母智弘[1]2002年在《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将模糊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形成了一项交叉、前沿技术——模糊模式识别技术,该技术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模糊个体识别的深入研究,并在充分分析长庆乌审旗区的测井数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构造自适应多维非线性隶属函数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我们面临的多维非线性问题。 论文在提取一些常规测井特征参数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方法对各变量多项式进行优选,减少了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突出了类别间的差异性,从而优化了模式的质量,提高了分类的精度。 测井信息和砂体的储集性之间的关系是带有模糊性的,论文对模糊“最大隶属原则”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成功研制了“自适应”的算法和软件——即通过对正确回判率的比较,然后对参数进行调节的办法,可将模式“训练”到最佳状态。 对于整个模型好坏的判别,可通过对储层模型识别结果和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在该论文中,利用该方法“训练”出的模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很好地解决了长庆气田的储层分类评价预测问题并且做出了相关的预测平面图。 为了可操作性和直观性,本文还开发了一套模糊模式识别软件系统,完成了对算法的实现和检验、数据的查询和预测图形的有关操作和分析。这样为气田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参考资料,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段林娣[2]2007年在《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精细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陆相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预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对此类储层进行高分辨率预测的技术对策、技术关键和实现流程,首先确定了“叁阶段九步骤”的储层精细预测的策略,并针对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的特点,确定了地球物理资料的预处理、井震关系的分析、多参数多约束条件的储层迭代反演以及深度域的叁维综合建模等关键技术环节,另外在储层精细预测过程中各个研究环节的一致性和匹配性也是决定储层预测精度和可靠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陆相盆地的特殊性,探索出一条适合陆相地质条件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精细预测的技术方法,以提高储层预测和油气预测精度。研究工作以大庆油田松辽盆地西部葡萄花油层为例,对该地区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进行了储层精细预测及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通过对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的测井统计分析和地震正演模拟,分析了研究区高含泥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认为高含泥的砂岩储层与泥岩在测井资料响应特征区别较小,明显弱于常规砂岩储层,高含泥的砂岩的地震反射特征主要由储层的泥质含量、物性特征和沉积相带决定。采用SNWave迭后地震提频技术改善了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地震测井资料标准化和岩性特征曲线重构技术提高了测井资料对砂泥岩的区分度,并改善了井震关系。从地震属性直接预测、储层反演和深度域叁维综合建模叁个尺度逐步深入进行储层预测,并可以保证储层预测的一致性。储层预测过程中,通过对自然伽玛、孔隙度和深侧向电阻率等参数的测井约束反演和叁维综合预测,一方面从岩性、有效储层和含油性叁个角度进行预测,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岩性约束储层、储层约束含油性的逐步约束的预测思路。在多参数叁维综合建模的基础,通过油水层解释标准的转化可直接得到深度域的油藏预测模型,为研究区高含泥砂泥岩薄互层岩性油藏的解释和预测提供了精确的叁维模型。已钻井证明该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储层预测方法,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王敏[3]2007年在《成像测井资料在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是测井储层评价的核心内容,应用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流体识别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一套针对单一测井方法的系统的流体识别理论。本文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实验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核磁共振,阵列感应,阵列声波的储层流体响应特征,深入研究了这叁种成像测井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常规及成像资料的流体性质综合识别方法。本研究具体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1.详细研究了研究区块的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结合试油和投产资料,确定了研究区储层物性标准和油水层的物性参数下限。2.通过实验分析,完成了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核磁共振流体识别的基础参数建模。研究了包含差谱,移谱和T2谱平均值法等在内的各种识别手段,并针对研究区块的井段进行了实例分析。3.深入研究了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识别油层,水层的方法,推导了阵列感应测井计算储层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实现了流体性质的定量评价。4.总结了基于纵横波资料和弹性力学参数的两类常用的阵列声波测井流体识别方法。根据测井及试油资料统计,得到了安棚地区气层的定量解释标准为纵横波时差比大于0.57;泊松比小于0.27,体积压缩系数大于0.028。5.在综合分析成像及常规资料基础上,选取特征参数,利用模糊识别方法对储层流体性质进行了综合判别,提高了储层评价的解释精度。

王俊琴[4]2007年在《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储层地震预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储层地震预测主要是通过分析岩性、储层物性和充填在其中的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反射波速度、振幅、相位、频率、波形等的相应变化来预测储集岩层的分布范围、储层特征等。储层地震预测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及其他各类油气藏(如构造油气藏、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等)精细描述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详细分析了储层地震预测现有的主要方法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以及储层地震预测的基本要求。对道积分反演、递推反演、基于模型的反演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时还对几种常规反演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各种反演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本文还对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作了详细论述,介绍了常见地震属性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意义,并且分析和研究了地震属性的提取、优化及分析方法技术。在对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和基本要求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详细介绍了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在《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精细描述与有利区预测》项目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储层预测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工区油水分布复杂的储层特征,提出了“叁阶段九步骤”的储层预测思路。通过地震资料迭后提频等预处理工作为储层预测提供了高质量的基础数据,通过高分辨率地层对比和精细构造解释构建了研究区葡萄花油层的精细空间格架,以井震关系分析、地质统计统分析结果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地震属性预测、井震联合反演等手段,进行储层精细描述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本区葡萄花油层控藏因素分析、油气聚集规律和成藏模式的研究,并对有利油气勘探区进行了预测和评价。通过储层地震预测在古龙地区实际应用研究,理解了储层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与地震资料的处理、测井资料的标准化、构造层面地解释、井的标定等有直接的关系,为了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必须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张福明[5]2007年在《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叁段储层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井间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田勘探开发效果的重要控制因素,以储层预测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综合评价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惠民凹陷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本论文综合应用专家决策模型、神经网络、分形几何、地质统计学及流动单元等多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力图通过对临邑-商河结合部的基山砂岩体的精细储层预测研究,揭示做为惠民凹陷主力油气分布区的中央隆起带在沉积相空间分布、相控下的井间砂体连通性、储层参数分布、储层综合流动性能等方面的非均质性特征,为惠民凹陷及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以地质统计学变异函数为工具,以砂砾岩厚度为区域化地质变量,研究获取了工区沉积砂体的物源来源、展布主轴方向、长宽厚的比值等空间规模信息;以岩心分析总结的沉积相模式为基础,从测井资料中提取了具有沉积地质意义的测井相表征参数,通过神经网络误差反传算法结合人工经验,给出了单井剖面沉积微相解释结果,并用数学模型对厚度、距离、垂向位置、方位及邻井相关性等各种影响专家决策的信息进行定量描述,创新性地建立了一种叁维相模拟的专家决策数学模型和算法,经资料处理建立了叁维相数据体,通过立体图、剖面图和水平切面图等对基山砂体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叁维相模拟数据体为基础,建立了砂体连通性判定算法;以岩心刻度测井方法建立了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并进行了资料处理,通过重构相空间法和变尺度极差分析法分析了测井曲线及储层参数的分形结构特征,设计完成了以连续随机加法为主的井间参数分形预测算法、以迭代函数系为主的二维曲线、叁维曲面分形构建算法,建立了参数预测数据体并进行了较详细的地质分析;在储层流动性能预测与评价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同时对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细分和类型识别的“切片合并”方法,完成了单井剖面的流动单元解释,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反映储层总体流动性能的“综合流动指数”,并把分形插值算法用于储层流动性能预测。同时,整个研究过程也是区域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利用和完善的过程。最后,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对工区成藏条件、剩余油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油田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出了指导意见。论文成果提供了一种以测井资料为主要基础数据,以地层对比、叁维相模拟和砂体连通性为宏观控制,以储层参数解释及井间分形预测、流动单元划分及综合流动性能评价为精细研究内容的储层预测研究思路和实用方法,为油藏非均质性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陆万雨[6]2002年在《测井储层评价新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测井储层评价研究是剩余油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研究”(地质模型部分)课题,开展了测井储层评价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储层评价方法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储层叁维建模等。 测井解释方法研究主要侧重于神经网络测井解释方法的研究,通过对BP算法的分析,结合测井解释的特点,提出了改进方案:采用变学习率、增加“动量”项、S函数输出限幅、增加陡度因子,并在学习样本选取方面采取了剔除异常点、减少具有相同特征的样本的数量、加入反算样本等措施,通过区块测井数据分析、岩心资料深度归位及饱和度校正,提取出有代表性的学习样本,建立了能够适应研究区砾岩油藏克上组S1-3、S4-5层组测井储层参数提取计算的统计分析解释模型和神经网络解释模型,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用于测井解释时达到了项目测井储层参数计算精度的要求; 测井储层评价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这一部分的方法研究主要有两部分: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研究和CP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新的思维方式,建立测井地质关系数据库,选择、匹配、拟合和提取砾岩油藏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评价的特征性参数,建立评价砾岩油藏储层的解释标准及权系数,利用矩阵作数据列处理并采用最大隶属原则得出灰色评价预测结论;CP神经网络方法为首次引入,针对测井储层评价的特点,对CP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研究,采取了打乱学习样本输入顺序、增加误差处理过程、增设网络测试功能、提出中间层神经元的经验取值等措施,开发了相应的应用软件,在实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情况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和C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测井储层评价研究,经与试油、试采情况进行对比,符合率达到了85%; 本研究区的一大特点是储层非均质性十分严重,为此展开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研究重点是采用分形理论研究本区的平面非均质性,应用分形克里金方法进行井间插值,制作了各小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平面分布图件和隔、夹层厚度平面分布图,这些研究有效地了解了储层参数在储层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和储层各层组的连通情况以及隔夹层的分布情况,为该区进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了解研究区储层及其内部流体流动特征,本文还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研究;从储层孔喉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储层流动带指标(FZI)来划分流动单元,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岩性、物性等资料划分出了五类流动单元,并通过对取心井流动单元对应的测井参数的统计分析,建立起未取心井的流动单元预测模型,计算了各井的流动单元指标值;最后结合项目的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制作了各小层流动单元分布图并进行了描述,这些研究对储层岩性、物性及非均质性、小层连通性等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油田的开发及调整挖潜提供了依据,也为后面的储层地质建模研究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前面各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叁维地质模型研究;采用“二次建模”的方法进行储层参数建模,采用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进行井间插值,建模软件采用的是Gridstat,按照软件运行的要求组织了各种数据,分别建立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泥质含量的叁维地质模型,并分东北—西南向的8215—151井和东南—西北方向的8289—8237井制作了参数分布剖面图,这些图件形象直观的展示了研究区的储层属性;利用网络积分法,结合克里金估值技术和储层叁维地质建模的成果,进行了研究区油藏储量计算研究,分两次进行了储量计算,与射孔方案计算的储量(1266.0×10~4t)相比,第 0 一次储量计算 (123.gX10‘t)偏低,第二次储量计算 (135刀X104 t)偏高,第二次储量 计算结果与当前实际生产状况趋于吻合;最后对研究区各小层油藏储量及采出情况进行了 分析研究,指出本区真正具有挖潜潜力的主要对象已不在S4‘-S。‘层组,而应在上部的S;’- S。‘层组(占整个剩余可采储量的74.5%),其次在S。’-S。’层组(它的剩余可采储量占整个 S。’-S。’层组剩余开采储量的85.3%)。 本文直接针对油田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较系统地将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分形理 论、流动单元、叁维建模等新技术方法综合应用于测井储层评价研究,为油田生产提供了 相应的技术理论和方法并促进了这些新技术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本文的研究也将为其他研 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邓燕[7]2012年在《基于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油气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定量地刻画储层特征,是揭示油气运移规律,选择开发层系,指导油田开发生产,提高油气采收率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与储层特征有密切关系,且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关系是高度非线性的。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传统的基于线性假设的储层参数预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储层特征的精细描述要求。支持向量机方法是一种适合于解决非线性问题的新型机器学习算法,是当前国内外智能方法的一个研究热点。粗糙集理论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的数学工具,近年来在许多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以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为基础,将粗糙集理论与支持向量机方法相结合,通过优选预测参数与建立预测模型,为储层参数预测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方法。论文主要结果与认识如下:(1)评述了支持向量机在储层参数预测中的应用以及粗糙集理论方法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支持向量机应用于储层参数预测的适用条件、关键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2)选择运用最广泛的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分析了用于支持向量机参数寻优的网格搜索法、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以及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机理和算法流程,为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储层参数预测模型构建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3)根据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属性约简机理与方法,运用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分别优选了研究工区内与对应的储层参数关系密切的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4)将优选的测井曲线作为支持向量机输入端,分别采取叁种方法优选支持向量机参数,预测了两个工区的储层物性参数。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对两个工区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都能进行较好的预测,预测结果明显好于常规测井解释方法。总的来说,网格搜索法耗费时间较短,精确度较差;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耗费时间较长,精确度较高。同时,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确度低于孔隙度的预测精确度。(5)将优选的地震属性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端,预测了彩南工区头屯河组和西山窑组主力砂组的砂岩厚度和孔隙度。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对储层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做出较好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明显小于BP神经网络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且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结果更符合相应的沉积相的砂体展布和物性分布特征。叁种不同参数寻优方法中,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效果最佳。

王焕弟[8]2005年在《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已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仅占预测石油资源总量的20%,天然气探明储量仅为预测资源总量的7%,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仍然具有很大潜力。然而,容易找到的构造型油气藏大多数已基本被发现。最近几年已发现的油气藏中,岩性油气藏所占比例越来越大。200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探明石油储量中,岩性油气藏中所占比例超过50%。叁级储量中岩性油气藏比重超过了70%。与常规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成藏规律更复杂,勘探难度更大,对勘探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到目前为止,对岩性油气藏勘探尚未形成有效配套的技术。 当前,针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正在叁大油公司如火如荼地进行,急需实用有效的方法和配套技术支持。十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者在岩性油气藏预测和评价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东、西部地区岩性油气藏描述与目标评价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提高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成功率和推动储量发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论文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研究及应用基础上,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油田岩性油气藏成功勘探实例的解剖,提出的一套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勘探实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从应用角度,对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主要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原理、应用步骤及关键问题、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对目前岩性油气藏勘探中涉及到的主要软件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解剖性评价。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大面积、低丰度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实例的详细介绍,探索了一套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岩性油气藏识别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技术。 本论文从我国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技术需求出发,结合松辽盆地南部勘探实际,紧紧围绕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层序地层学应用和储层预测两大核心内容,提出了适合于松辽盆地南部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配套技术。本论文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祝鹏[9]2016年在《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文中认为低渗透砂岩储层广泛发育于我国各含油气盆地中,是目前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和难点,它具有储集孔隙空间小,渗流能力差,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岩性、电性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困难等特点,如何有效地利用测井资料评价低渗透砂岩储层,对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以五号桩油田桩62-66块沙叁下亚段I油组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主要研究工区,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评价、物性参数定量解释以及流体识别等问题展开研究,并以吉林油田让11井区泉四段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开展了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的裂缝及微裂缝评价研究工作,为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研究提供了指导性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主要内容包括:(1)综合五号桩油田桩62-66块沙叁下亚段I油组地质、测井、开发、分析化验等资料,从地层水矿化度、地层岩性和泥浆侵入等方面入手对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测井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岩石物理实验资料、测井环境以及地层发育地质背景的分析,深化低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制研究,梳理不同类型储层的电测井响应特征,为研究区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提供成因理论支持。认为地层水矿化度差异、复杂岩性以及泥浆滤液侵入等因素是导致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复杂的主要原因。(2)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和压汞曲线等资料,对五号桩油田桩62-66块沙叁下亚段I油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压实、胶结、溶蚀等一系列成岩作用对储集岩孔喉特征影响显着,通过视压实率、视胶结率、视溶蚀率和视微孔隙率等参数的计算揭示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对中值压力、孔喉半径、迂曲度和均质系数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的定量控制,并基于BP神经网络法建立了测井曲线与各成岩作用参数的非线性拟合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定各成岩作用参数对孔隙结构影响的权重大小,建立新的孔隙结构评价指数Q,该指数与压汞实验得到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具有更好的相关性,验证了其可靠性,从而建立了一套从微观成因角度出发的孔隙结构测井评价方法。(3)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普遍存在储层物性参数求取精度低的问题,以五号桩油田桩62-66块沙叁下亚段I油组储层为例,引入岩石物理相进行储层分类和约束建立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实现研究区取心井储层的岩石物理相划分,采用“岩心刻度测井”的方法,提取各岩石物理相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完成未取心井段岩石物理相的划分,进而实现基于岩石物理相约束的储层物性参数预测工作,其解释精度较以往有显着提高,现场应用效果良好。(4)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流体识别困难的问题,以五号桩油田桩62-66块沙叁下亚段I油组储层为例,运用图版识别技术,提取对储层流体性质敏感的测井参数,充分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和地层水特征等因素,创建不同的敏感参数交会图,放大油层与水层的微弱差别,建立油水层识别交会图版。并将现代数学地质方法引入流体识别中,建立了基于Fisher判别分析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5)以吉林油田让11井区泉四段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就测井资料在裂缝定性识别和裂缝参数定量表征方面的应用展开研究、探讨。以常规测井资料为主要手段,建立了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裂缝定性分类评价方法以及基于综合概率指数法的定量判别方法,定性、定量结合完成低渗透砂岩储层宏观裂缝测井评价;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和压汞曲线等资料,对研究区微裂缝的镜下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差异性的影响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集中程度函数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微裂缝评价参数表征方法。本论文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评价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思路和解决办法,为复杂低渗透油气储层的测井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张宇航[10]2009年在《地震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地震反演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伴随着地震技术在油田勘探与开发中的不断深入应用而发展起来的。论文首先对地震反演技术的研究现状做了概括,然后从实现方法将迭后地震反演分为叁个类型(直接反演、基于模型反演,基于属性反演),分别对道积分、递推反演、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随机模拟反演、多属性分析反演做了详细阐述,分析其优缺点以及每种反演方法的适用性,最后在针对波阻抗反演、属性地震反演两种反演方法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出一套针对波阻抗反演与属性反演相对有效的方法。针对柴达木盆地西部QZY地区,根据各种反演方法的适用性,结合实际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进行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随机模拟反演、多属性分析反演叁种反演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1.通过地震反演结果和测井分析认为:地震波阻抗是一组砂、泥互层的地层的综合反映。在本地区地震反演结果能较好的反应了反演储层的展布情况。2.在柴达木盆地QZY地区进行随机模拟反演,进行变量统计参数研究、变差函数分析最后进行随机模拟分析,从岩性剖面上来看,QZY地区储层参数在井旁、井间与实际地质资料吻合较好。根据砂层组厚度图和孔隙度平面图基本确定目标A区的砂层厚度和孔隙度情况。3.在柴达木盆地QZY地区进行地震多属性分析反演:Burg谱主频吸收系数对储层含流体或岩相变化比较敏感;地震相分析结果可识别岩相相对变化;地震属性吸收系数呈高值;大量属性分析均表明A区在K11-K12′层为可能潜在良好储集层。

参考文献:

[1]. 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D]. 母智弘. 成都理工大学. 2002

[2]. 高含泥薄层砂岩储层精细预测研究[D]. 段林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3]. 成像测井资料在储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D]. 王敏.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4].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研究[D]. 王俊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5].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叁段储层预测研究[D]. 张福明. 中国石油大学. 2007

[6]. 测井储层评价新技术应用研究[D]. 陆万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2

[7]. 基于粗糙集—支持向量机的油气储层参数预测方法研究[D]. 邓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8]. 岩性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应用[D]. 王焕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9]. 低渗透砂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 祝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

[10]. 地震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 张宇航. 长安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模糊模式识别在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