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协作翻译语境下译者工具能力研究论文

新时代协作翻译语境下译者工具能力研究

潘 燕

(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211167)

摘要: 立足新时代的翻译语境,以影响力较大的PACTE小组的翻译能力模型为基础,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因素,重点关注协作翻译语境下该翻译能力模型中的工具能力。翻译技术、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对提高翻译效率、提升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新时代;协作翻译语境;工具能力;翻译技术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研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智能交互、知识处理、控制决策等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培育壮大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软硬件产业。显然,机器翻译必将会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刁洪[1]对我国翻译技术研究进行了分析。他以“翻译技术”或“机器翻译”或“计算机辅助翻译”为主题,检索时间不限,对全部期刊进行检索,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翻译技术研究在近十年达到高潮,研究焦点集中在机器翻译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李海霞、何高大[2]对国外翻译技术研究进行分析发现:2008~2016年间,国外翻译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基本趋于均衡,2010~2012年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应用研究集中分布在医学保健、教育、经济、政治和心理学领域,未来研究趋势是在社会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中实现翻译技术与大数据融合。不难发现,尽管国内外学者关注翻译技术的研究,但是对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新时代协作翻译语境下翻译能力模型的构建研究却不够丰富,对其中的一个子能力——工具能力的研究也不多。王振亚[3]评述了国内外的几个翻译能力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翻译能力的研究对于国家的翻译教学和语言服务企业对译员的职业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以学界较为认同的PACTE(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翻译能力模型为基础,探讨在技术革新的时代协作翻译语境下翻译能力模型的建构,重点关注工具能力,以期丰富现有的研究,同时为高校和语言服务企业的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第三,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学习的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如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味地追求纯理论的了解和研究,就会脱离学生的学习目的,造成“既教不好,也学不好”的后果。这与学生的个人理想是相背离的。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十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将理论教育与学生的个人学习愿望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不少毕业生反映:凡是能够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都让我们终身受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够帮助我们立志,而且能够帮助我们立业。可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学生的普遍要求。

一、新时代对翻译能力提出的挑战

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曾经把“一带一路”比喻成“沿线国家的合唱”“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追求百花齐放的大利等”。因此,各国之间经济融合、相互成就、共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样一个由中国提出,却惠及全球的倡议对中国翻译事业提出了挑战。黄友义[4]认为“一带一路”给我国翻译事业带来四个变革:一是将中国翻译推到前台,翻译需求急骤增加,中国的语言服务业因此进入了快车道;二是从译过来到译过去,从过去翻译外文到现在更多地将中文译成外文,翻译的文种倍增;三是从人工翻译到人机合作,随着机器翻译的发展,一些低档次重复性内容可由机器完成,应用翻译人才的培养方向因此需作相应调整,应培养高等翻译人才;四是从单纯文学翻译到跨学科翻译,“一带一路”的工程翻译增加了,经济领域的翻译增加了。

如果我们把“一带一路”理解成思想创新推动发展的话,那么科技创新则是驱动进步的另一个轮子。科技的进步深刻地改变着语言服务行业。李海霞、何高大[2]认为智能技术正在颠覆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及其众多的代名词。他们认为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程序利用数据模型分析大量数据,不断地创新翻译智能,并逐渐强大,形成翻译超级智能,这将是指日可待的。王家义、李德风、李丽青[5]认为未来的翻译实践将走向平台化、线上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道路。王华树[6]认为语言技术的新突破直接导致语言服务模式的变革。一方面,“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职业译者的主流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工作模式走向流程化、协作化、大规模化,而且团队协作逐渐从内部向互联网众包过渡。冯志伟[7]认为机器翻译经历了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神经机器翻译的发展历程,正在向实用化、商品化的方向迈进。

国家的战略、科技的进步、业务量的激增和企业的发展都要求译员能够熟练运用翻译管理工具、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本地化工具、术语库、翻译质量保证工具(QA)以及翻译众包平台等。这些工具颠覆了传统的“一张纸+一支笔+一部词典”的翻译模式,也对译员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PACTE翻译能力模型

PACTE是成立于1997年的一个西班牙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兴趣是:翻译能力和翻译习得能力、构建翻译等级量表、翻译技术等。该团队的主要研究者是Amparo Hurtado Albir,其余成员包括:Anabel Galán-Maas, Anna Kuznik, Christian Olalla-Soler, Patricia Rodríguez-Inés, Lupe Romero等。1998年,PACTE发布了第一版翻译能力模型(TC Model),他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翻译能力(translation competence)是一种操作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它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子能力组成:双语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he two languages)、语言外能力(extra-linguistic competence)、工具—职业能力(instrumental/professional competence)、心理—生理能力(psycho-physiological competence)、转换能力(transfer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2002年PACTE将他们1998年的翻译能力模型中的子能力修改为:双语能力(bilingual competence)、语言外能力(extra-linguistic competence)、翻译专业知识( knowledge of translation)、工具能力(instrumental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心理—生理因素(psycho-physiological components)。这两个版本有两个显著区别:首先就是“交际能力”被修改为“双语能力”。其次,旧模型中的工具—职业能力被拆分为翻译专业知识和工具能力两种子能力。王传英[9]认为这一方面说明了以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为代表的技术工具对现代翻译职业的重要性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翻译职业市场化特性,从而印证了译者翻译能力的综合性和获得过程的复杂性。PACTE[10]认为工具能力属于操作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主要包括获取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例如查阅词典、百科全书、语法书、格式规范(style guide)、平行文本、电子语料库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等。从2011年起PACTE团队对130名翻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模拟跟踪研究。这些学生一共分为五组,分别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刚刚毕业并新入职的译员。PACTE团队对这五组学生同时开展研究,而不是对同一组学生进行从大一到工作的第一年的为期五年的跟踪研究。研究人员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记录这些学生在将母语译为外语和将外语译为母语的过程中的五项指标:使用资源的数量(number of resources)、搜索时间(time taken on searches)、每阶段的搜索时间(time taken on searches at each stage)、搜索的次数(number of searches)、搜索的类型(variety of searches)。研究者把这五项指标和他们的翻译的质量(translation acceptability)进行了相关分析。2005~2006年PACTE团队曾经对35名职业译员进行过研究。研究者还将翻译专业的学生(新手译员)和职业译员的数据做对比分析。PACTE团队的成员Anna Kuznik, Christian Olalla-Soler[11]发现被试的搜索时间、搜索次数和使用资源的数量与翻译的质量无关。有些人对工具的使用少,但是翻译质量高;有些人大量使用工具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翻译结果。因此,Anna Kuznik, Christian Olalla-Soler认为使用工具是为了弥补学生在语言能力、语言外能力、翻译专业知识和认知策略上的不足。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结论也充分说明了工具的确可以辅助翻译。笔者认为上面的实验只能说明个人在完成少量翻译任务时,其翻译质量和使用工具关系不大。当一个团队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大的翻译项目时,二者的相关性如何还有待研究。

眼球摘除和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眼窝凹陷,影响外观甚至心理健康,在儿童患者甚至影响面部颅骨发育[8,9]。因此绝大多数患者行一期义眼台植入补充眶内容[10]。一部分患者因眼内炎、开放性外伤等情况未能行一期义眼台植入,则择期行二期义眼台植入术。对于年迈且手术不耐受者或经济限制等情况,则选择单纯安装义眼片。眶内容物剜除术因切除组织多、无法行义眼台植入,外观损毁巨大,目前国内外以赝复体修复面部缺损来改善美容效果[11],缺点是其价格不菲。

翻译能力是翻译教学和实践的核心,然而学界对于翻译能力却没有统一的界定。周恩、丁年青[8]通过对西方翻译能力模式研究的梳理发现:西方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可以分为四类,即以语言能力为中心的翻译能力模式、多元要素翻译能力模式、专业领域(法律)翻译能力模式和最简翻译能力模式,其中多元要素翻译能力模式是翻译能力模式研究的主体。西班牙的PACTE翻译能力模型就属于这种类型,相对于其他同类型的研究,该理论更加系统、影响力更大。

三、新时代协作翻译语境下的译者工具能力

根据《2018年中国语言行业发展报告》,2011~2018年,语言服务业进入繁荣发展期,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8年6月底,经营范围包括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增加到320 874家,以语言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达9 652家。新的时代使得翻译事业空前繁荣。可以预见,翻译技术将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因此,翻译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助推翻译质量的提升。

[4]郑通涛:《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在2013年东亚汉学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首届新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第4期。

(一)信息技术能力

根据《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规划》,语言服务能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科技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语言服务业是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行业,全球化、产业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明显,不仅行业本身产生巨大的价值,并且带动产业上下游领域的发展。不断革新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是语言服务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穆雷、傅琳凌[12]从全球语言服务100强供应商的招聘广告中发现,目前语言服务企业与翻译相关的职位除传统的口笔译之外,还包括项目经理、质量经理、审校及翻译技术人员等。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不仅限于语言能力,还包括技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处理能力、专业能力、服务能力及职业素养等。因此,本文以PACTE的翻译能力模型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关注信息时代译员的工具能力。

如果我们把翻译看作一种商业活动,那么时效性和经济回报率显得非常重要。当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时候,翻译只能通过多人协作才能完成。这种情况下,翻译的标准被简化为一个:客户满意。因此,作为产业的翻译会被当作一个项目来处理。把这个非常复杂的转换符号过程细化、量化,这就是翻译项目管理。为了实现最优化,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翻译流程图,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包括稿件接收、稿件分析、签订合同、项目分配、译前处理、翻译、审校、质检、建立行业术语库、质保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译员之间需要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翻译项目的管理也是借助于应用平台来进行的。此外,译员还需要和客户沟通协作,了解客户对于翻译标准的期望值。有些属于内部流通文档,有些要公开发表。对于不同的文档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客户对翻译质量的需求,才能把客户投诉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实现翻译行业的良性循环。

当多名译员共同承担一个翻译项目时,要确保特定词语和专业术语的译名统一、规范,还要保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翻译工具可以辅助名称统一、格式规范,从而进行质量控制。此外,译员还学会转换文件的格式,因为客户提供的原文件未必符合译员所使用的翻译工具或管理平台的需求。

(二)项目管理和翻译协作的能力

如何高效地获得可靠的信息是译员必备的能力。一方面,译员要了解高级搜索技巧,从互联网获得信息,另一方面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质量保证工具、搜索引擎和桌面搜索、翻译记忆库等。翻译记忆库是翻译公司的核心。它实际上是一种数据库,在智慧时代,记忆库可以算得上是人脑的延伸,但是它的天然属性注定它有着人脑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海量的词汇、短语、句段。这些资料都包含原文和译文。译员可以检索以前储存的信息并进行甄别,比较平行文本,避免生搬硬套,选择合适的措辞。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李宇明[13]认为语言智能的发展是建立在语言大数据之上的,也就是建立在语言资源之上的。在语言智能的语境下,语言资源也是经济资源,进入到生产力的范畴。这个观点针对的是语言保护和语言资源建设。对于翻译记忆库来说也是如此。翻译公司接受的项目动辄几十万字,充分利用记忆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省大量宝贵时间、避免译员的重复劳动。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工作效率,译员平时积累的语料必须是高质量的语言资源,否则记忆库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英语学科成为一门必修学科,英语口语表达成为一项必备的语言技能。然而,英语又是中职学生学习最为吃力的学科之一,大多数学生为此备受打击,已不再奢望能学好英语,处在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由此,要重点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注入情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同时借鉴专业教学的理念,任务引领、驱动,明确学习目标,搭建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和学生展示的舞台。再者,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定制学生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的国家战略和科技的发展对翻译行业的影响,研究了新时代协作翻译语境下译者的工具能力,研究发现翻译技术、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对于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至关重要。应当指出的是,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机器翻译可以完全取代人工翻译。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高级翻译人才的反复研读、揣摩,方能译出原著的韵味。目前,这依然是机器翻译所无法做到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刁洪. 国内翻译技术研究综述[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6): 69-81.

[2] 李海霞,何高大. 2008~2016年国外翻译技术研究分析及其热点追踪[J]. 上海翻译,2018(4): 10-17.

[3] 王振亚. 翻译能力新探[J]. 当代外语研究,2013(3): 43-47.

[4] 黄友义. “一带一路”和中国翻译——变革指向应用的方向[J]. 上海翻译,2017(3):1-3.

[5] 王家义,李德风,李丽青. 大数据背景下的互联网翻译——开源理念与模式创新[J]. 中国翻译,2018(2): 78-82.

[6] 王华树. 语言服务的协同创新与规范发展——2016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暨中国译协年会综述[J]. 中国翻译,2017(1): 85-88.

[7] 冯志伟.自然语言计算机形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7:129.

[8] 周恩,丁年青. 西方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及对我国MTI翻译能力培养的启示[J]. 外语界,2017 (4): 51-60.

[9] 王传英. 从“自然译者”到PACTE模型:西方翻译能力研究管窥[J]. 中国科技翻译,2012(11): 32-35.

[10] PACTE. Building a Translation Model [C] // ALVES F. 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in process oriented resear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3: 43-66.

[11] KUZNIK A, OLALLA-SOLER C. Results of PACTE Group’s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cquisiti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Instrumental Competence [J]. Across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18(6): 19-51.

[12] 穆雷,傅琳凌.翻译职业的演变与影响探析[J]. 外语学刊,2017(3): 85-91.

[13] 李宇明.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需要语言助力[N]. 光明日报,2019-07-27(12).

Research into Instrumental Competence during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in the New Era

PAN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76, 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strumental competence during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PACTE’s translation competence model, which is more influential than others. This paper aims to enrich current research and shed light on translator training. Translation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skill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 are crucial to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improving translation quality.

Key words : new era;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instrumental competence; transl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H059

doi: 10.13960/ j.issn.2096-238X.2019.03.002

投稿网址: http:// xb.njit.edu.cn

收稿日期: 2019-08-16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SJA2259)

作者简介:

潘燕,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

E-mail: healthy5858@163.com

引文格式: 潘燕.新时代协作翻译语境下译者工具能力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6-9.

标签:;  ;  ;  ;  ;  

新时代协作翻译语境下译者工具能力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